收藏见证历史(3-5)传递文化,推动历史进步的大美礼器

---夏玉戚。玉戚同样是属于军事礼器,器型同钺、铲、锛、凿等都源于远古石斧。戚被认为和刑具有关,也就是行刑工具。而玉戚是属于功用礼器,作为细分权力职能后的权力标志之一。

此器中间为一较大孔,适合手持。两侧各两组三联扉牙,两两相对,扉牙尖利。刃分明显四段,有两面斜磨而成。整器对称布局,而更显肃穆。对称布局是夏礼器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

玉戚材质应为甘肃玉料,看弧线曲度,似由璧改制而成,这也许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夏与齐家文化的交接产物(参看《收藏见证历史》(3-3))。在这里,再次奉劝各位古玩藏家,玩古玩,不能弄清楚历史的原貌,只会走入死胡同!任何一件高规格器物的产生,必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就如戚之所以成为夏帝国重要的礼器之一,必和其社会制度有相当关联!

---夏玉戚。

---二里头文化青铜戚。这应该更接近实用器,与作为礼器的玉戚功用不同,礼器夸张气势,实用器直接表现戚在那个年代的形状和实际功用,明显与斧类似。

铜戚上的镶绿松十字形代表了什么意思?

以上三件都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参看《收藏见证历史》(2-系列))。在主纹饰处都出现了十字形纹!这是蛙眼转化的蛙的符号!

作为文化范畴的纹饰,在同一文化时间和区域内,具有明确的传承性。而作为任何纹饰,包括器型,也必然反映文化,有明确的意义(可参看《收藏见证历史》(3-4)有关美的认知)。尤其在高古时期,文化发展的局限性决定了纹饰与器型并不难以辨识!后期,文化的多样性的交融,会造成纹饰理解的复杂,同一纹饰会代表不同的含义。到近代,甚至会有所谓的纯美观图形,而即使所谓的纯美观图形,也是有规律可循,还是代表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只是更趋复杂化和本能化。例如很多人会认为三角形是美的,但绝不会认为毫无规律的乱涂画是美,当你回答为什么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在谈文化内涵了!

高古时期作为文化内涵体现的纹饰,往往先体现在易制作易发挥想象的礼器上。最早石器时代早中期,石器、玉器、牙器等类似材质礼器是唯一的文化传播体;在陶器出现后,则是陶器传导至青铜器、玉器;后期是青铜器、陶瓷器传导至玉器(陶器礼器作用降低)。再往后则是书画引导文化。这是明确的规律。所以玩收藏要玩专业,但绝对不能不了解其他门类的发展!否则闭门造车,后患无穷!

---二里头文化玉钺,在上古时期就作为军事方面重要礼器,尤其在良渚文化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石峡文化就曾发现过大量的钺。而黄河流域与良渚文化关系深厚的陶寺文化同样有较多玉钺遗存。

玉钺和玉戚一样,器形源自石斧。和玉戚的最大区别在器身上的孔和刃的处理。

---二里头文化青铜钺。

器身上网格纹代表什么?

事实上在石器时代,我们曾经发现过代表三种含义的网格纹,兴隆洼、大地湾一期、半坡文化的渔网纹和鳞纹以及马家窑文化的蛙纹网格纹(参看《收藏见证历史》(2-系列))。前三种文化都早早消亡。当然,夏文化里有鱼图腾部族,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就体现在了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所以这个纹饰仍然是马家窑文化的体现。

玉铲器型的源头同样来自石斧

---玉质白色,有紫红色皮。成类似长方形,角有弧度,双面刃,顶端有一圆穿。

玉戈。玉戈是典型的军事礼器,器形直接来源于军事兵器。夏代玉戈明显传承龙山文化。多直内,窄长援。

---典型的夏戈。援一面平直,一面略斜;援和刃之间有凸脊;刃两面磨很锋利,戈尖尖锐。内平直,有穿孔,内与援连接处有平直无尖状凸起的扉牙底,刻平行细阴线。整器长30.2公分,宽6~6.9公分,厚0.5~0.7公分。和璋,刀一样,追求大而薄的极端工艺!

---这只夏戈的器型开始发生一定变化,中间凸棱有所显现,接近商代造型。

文章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