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并没有像我们说的要干掉传统房产中介门店,而是深度链接、赋能。汽车后市场平台也要如此。
本文首发于AC汽车(ID:acqiche)。转载请注明来源。从2018年“产业互联网”概念出圈以来,后市场也刮起了一阵热潮,大佬们在公开场合出现,都喜欢说“产业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仿佛不说些产业愿景,格调都拉不起来。记得有一次行业大会上,一家后市场老牌平台创始人PPT上展示了一张看起来很酷炫的产业生态网,什么云仓、云配、数字供应链通通配齐,反正行业你能想到的,都在他的生态圈里。一番激情澎湃的介绍后,坐我旁边的两位观众小声嘀咕了一句:这说的啥?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也许这就是如今后市场说起产业互联网的状态:讲的人玄乎其玄,听的人云里雾里。虽然做产业互联网是个很性感的故事,但要有基本的前提:产业空间足够大(千亿、万亿级市场)、行业集中度低、产业链长、标准化程度低、存在账期压货三角债等,这样才有去提效、整合的空间。作为消费互联网的进化,产业互联网将互联网的价值从消费端转到上游生产供应端,其核心价值也变成了如何打通上下游,提升产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达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高效协同。汽车后市场可以说是典型的可以做、也需要做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垂直行业。所以,从2010年“互联网”被逐渐带入后市场到今天为止,有不少企业早早竖起了“产业互联网”的大旗。最早在行业提出产业互联网的算是两家较早成立的平台。其中一个平台,成立之初模式是自营交易,上游连接厂商集中采购,下游连接零售商和终端维修厂。2017年退出自营交易,转为做开放平台,并定义自己为“汽车产业链云平台”,为后市场提供方案咨询、系统实施和平台服务,还搞了诸如供应商SaaS、维修终端SaaS、物流SaaS、区域联盟等等,一度强调自己的连接、开放、赋能。产业互联网本身就意味着生态协同,所以根据这个逻辑,其路径和构想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有几个点:
1. 其自营交易沉淀的数据、系统供应链等是否有足够能力作为基础设施向全行业开放?2. 平台规模和影响力是否能足够影响上下游,以形成有效机制,让上下游都跟着你的规则一起玩?3.在行业还处于混沌初开的野蛮期,规模还没起的时候,谈生态是否为时过早?
另外一家全车件平台也很早就定义自己是产业互联网企业,但还是那个问题,其对外宣称的数据、系统、供应链金融等基础设施,更多的是服务于自身交易,和“基础设施”真正的开放性差之甚远,说赋能多少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此外,其它几家能叫得上名字的供应链平台,都或多或少地提过关于各自产业互联网的愿景。拿后市场都喜欢说的,也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数字化”来举例。数字化是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其核心在于用数据打通多个产业环节,通过技术优化产业链从生产到消费终端的各个环节。 搞ERP、物流WMS/TMS、CRM、修理厂SaaS、支付结算系统等等,让业务运营、管理移到线上......尽管口号都喊起来了,事儿也开始做了,但笔者认为后市场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还停留在初步的信息化阶段。数字化分不同阶段:首先是企业内部数字化,然后是企业间的数字化,最后是产业生态数字化。首先,内部数字化还停留在表面: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各自为政,彼此之前打通靠的是各部门按需扒一堆数据,再去人为分析、加工,并未真正意义上将所有业务、流程数据打通。而更多人认为的数字化就是做ERP、搞SaaS系统,把人、货、财从笔记本上转移到了软件里。数据还是那些数据,不过从手工转到了系统上,能用一些BI(商业智能)工具分析。说白了,这些数据只是信息系统的副产品,未成为真正的资产,发挥价值。真正的数字化不仅意味信息化、在线化,也意味着业务流程的重塑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智能分析、预判与决策。例如有的平台上,客户想采购配件,需要先把编码或者产品名称发给客服,客服去系统查找,把询价结果返回给客户,客户想要下单再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这个意义是什么呢?美其名曰搞数字供应链,实际上和传统交易没什么本质区别,最多就是把商品信息集成到了在线系统中。准确来说,这也不能叫数字化。而当数字化真正应用起来,可能在客户未发起需求前,平台已经通过大数据指导上游生产,之后交易到交付实现闭环,所有交易数据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效流转,而且实现了智能化需求预判。原本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到的保险杠,现在半天就到了。这属于产业数字化,这其中节省的时间、成本以及提升的效率就是数字化的价值所在。目前,后市场有潜力搭建这个数字化体系的是“猫虎狗”,下游直连消费者,上游连接供应体系,后台有大厂的数据、技术支持,基本构成了一条终端消费者到生产端的数字化产业链条。此外,在数字化的路上,还有一个点要提一下,中国汽车后市场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核心数据还掌握在各个主机厂手中,想要打通这块数据,也长路漫漫。
后市场比较喜欢用”干掉“这个词,“干掉汽配城“、”干掉传统汽配商“、“干掉中间经销商”……别人怎么说都可以,但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如果你自己说出这句话,那还真是有点让人“刮目相看”。产业互联网目的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替代产业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是改造和升级,以改造行业为切入点,通过改造行业产出新产品和服务,通过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从而给产业提供新动能。所以,产业互联网也并不是盲目的颠覆,而是更需要遵循产业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进行渐进式创新。万亿后市场,那些说要干掉xxx的人,现在做得怎么样了?互联网进入也有10年了,对比传统渠道,目前还没有一家平台市占率达到1%,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提到“行业”,大家讲的都是竞争,而“产业”讲的永远是协同、共生、共赢。当所有主体参与其中,从零和博弈向命运共同体转变,从现行竞争转变为生态共赢。在共同的规则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去改造行业的交易、服务流程,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效率的提升。大家都喜欢说未来传统线下汽配商要“死”了,在笔者看来,其实不然。站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上,传统汽配商正是未来产业互联网的主体之一,他们会在产业的变革洪流中主动或被动接受改造,与更多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这一点,正如房地产行业一样。贝壳并没有像我们说的要干掉传统中介门店,而是深度链接、赋能。在门店与贝壳合作后,贝壳能系统性提供底层基础设施工具,帮助门店“并网”,让门店的业务、管理实现线上化,同时用VR看房、AI讲房等解放经纪人的生产力。而ACN机制(Agent Cooperate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让平台上的所有门店共享房源同时,把房产交易链条细化为若干个标准环节,让房源录入人、维护人、实勘人、转介绍等角色主体通过高效协作完成交易,实现分成。现在,贝壳连接的线下门店数超4万家、经纪人30多万。所以,不存在干掉谁,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协同发展。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关键词在”产业“,要以产业为轴心,尊重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说后市场要向谁看齐,笔者认为没有谁可以对标、看齐,唯一的标准是后市场自身的产业逻辑。比如,以前都喊着要消灭传统线下汽配经销商,但喊了这么久,到现在没干掉人家,反而越来越多的平台更加重视这些服务网络,这就是后市场的逻辑。而说到垂直产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规律,但笔者近日在分析成功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时,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规律,那就是“技术+基础设施+平台开放”:技术是做产业互联网的动力来源,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企业打造的数字化技术、仓储物流、服务网络、大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等等各项基础设施服务,向行业上下游开放,让每一个环节充分数字化,以提升效率,变得更加短平快。如工业品平台震坤行开放的大数据、IT系统、服务网络;立足农村市场的汇通达开放了智慧供应链、仓储物流、智能数字化技术、信用与风控体系、在线培训、大数据分析等产业服务。对于后市场产业互联网进化,笔者本人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虽然现在还是盘古开天地一片浑浊,但是至少经过差不多10年的摸索,各个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路数。凡事都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未来全球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目光将聚焦在中国,明天诚可期待!
作者:卡西,汽车后市场观察员,微信号:cathy_qqq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