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争执时心跳加速、身体发抖属于正常的心理机制反应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社会生活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在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只存在积极的人际关系,比如朋友和熟人,也存在一些关系并不亲密的人,甚至是横竖都“看不对眼”的人。除此之外,当人们进行交往时,相处模式也不仅仅只有积极,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冲突。相信人生在世,冲突和争执都是难免的。不知道曾经经历过冲突的人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原本还好好的自己,一旦与人发生争执,瞬间就会变得心跳加速、身体抖动明显、满身出汗。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属于一种胆怯的表现,从而不愿意承认,但其实不然。那么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呢?
应激状态一开始就要说明的一点是,心跳加速和身体不由自主抖动都属于一种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反应。在进化心理学领域,当个体面对威胁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状态,即“逃离”和“迎战”。这就是说当你与别人产生争执,并且进入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时,身体会立刻因为这种情况而进入应激状态,同时会去选择自己是“逃离”还是“迎战”。这一过程是个体难以察觉并且迅速发生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能够意识到。所以当个体陷入一种“战时紧急状态”时,身体的外部表现就会是心跳加速、身体冒汗、手中湿润、瞳孔张开。这些反应都是身体自己对于所处情境给出的应对机制,而不是有意为之的。所以这并不能说明是你“怕了”,这种反应是十分正常的。
对于自己身体信号的错误解读除了上文当中进行的分析,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人们会在一些情况下错误的解读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会认为与人争执时会出现的这些身体信号是一种“害怕”和“示弱”之类的表现,其实不然。大部分人应该都清楚一点,就是人们的心理状态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外在生理表现的。比如当你内心感到很紧张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紧绷的状况。而当你感到轻松、愉悦时,你则会表现得比较轻松,会吹口哨、哼小曲,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这种过程指的就是,当你经常以一些开心的表情来暗示自己时,你的身体状态可能真的会有些许好转。反过来说一个常常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的人生活当中并不会感到如意。
吊桥实验的相关启示在心理学研究当中,曾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实验,名为“吊桥实验”。实验内容大致如下:研究人员将一批被试分成两组,分别向他们提出问题,一组人在平地上,另一组则站在摇晃不止的吊桥上面。并且与此同时,研究者并不会告诉他们实验的真正目的,参与者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对于他们的调查和提问由一位年轻女性来进行。实验结束后,小组负责人会询问被试这位女考官的情况,以及对方是否想要对方的联系方式。结果显示,那组站在吊桥上的被试当中,有更多的人倾向于要女考官的联系方式,在平地上的一组被试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愿望。
这是为什么呢?站在吊桥上的人由于站得不稳所以心跳加速、呼吸不匀,而对于异性产生好感时也会出现这种表现,所以这些人是错误的将这种表现当作了一种心动的表现。这一实验就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冲突状态之下,身体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迎战”反应时,其实我们本身是不清楚的。只是因为人在胆怯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表现,所以人们会出现一种错误解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种错误的解读来让自己陷入一种消极情绪当中,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假如其真的误会,那么有可能会真的产生一些胆怯的情绪。-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