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普通观众观影小札
【前言】虽然这里面有很多电影的类似剧情,《教父》白兰度冷血杀人,三代教父被背叛,杀亲弟,《低俗小说》非线性结构和暴力美学,以及《禁室培欲》施虐者和被囚者相恋,以及《硫磺岛家书》二战末期日本人状态,更多的《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换旗袍连环闪现和这里的章子怡激情戏与吃饭的连环闪现,以及《美国往事》。这当然虽然很学术,但是颇有一种掉影袋的味道,而且程耳也表示了,他倒没向那么多人和电影致敬,《教父》也不过是之前学习的教材,昆汀倒是他颇为喜欢导演之一,他只是学习了一些经验。由此,笔者决定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谈一下自己观影的几点拙见:
1.上海话的阴谋
在这些个演员说着用力有些过度的上海话的时候,笔者就有些出戏了,只觉得要里面大部分外地演员短时间强行说出上海话来,可以说拍出来的效果就跟《天降雄师》里中国人说英语,或者好莱坞大片里欧洲人说中文一样(或许这样的电影是各有目的,想安排一些异国情调,或者是想以此吸引特定市场观众),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这部片子程耳想其实想通过语言直接将我们带入上海民国的环境之中,所以纵使它场景很逼真(虽然都是在北京),但是在语言上绝对漏了馅,可以说若是给那些喜欢附庸风雅,如当年香港人拍《上海滩》这系列上海电影来向上海学习致敬一样的对上海文化颇有一番追求的人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卖点,但是对于几乎听得懂上海话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随时都能让人出戏的灾难。影片中那个凶悍的童子鸡小哥是萧山来的,理应言语中会带着萧山腔调,可惜都成了和上海一样的话语。其实当上海话被弄成一个模板,如粤语这样呈现出一种固定的程式语言变得可以被教条化的时候,这个语言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这倒是影片最为明显的问题所在。其实导演有意让葛大爷说普通话,以显示出其公众权威的身份反倒有了上海人特有的装腔作势的味道在,算是无心插柳。
2.不是性冷淡演绎而是刻意剪辑
囚室性奴这部分大概是戏份最为激烈的,因为整部片子在这里开始,似乎导演按捺不住的情绪开始慢慢释放出来。整部电影,本身就如很多影评人说的那样,整个过程除了有词歌曲和部分有配乐的场景表现的激烈以及影后大尺度的卖力撑场面之后,所有人表现得都很压抑,比如很多人都说,连韩庚的表演都还不错,其实这是剪辑的效果,影片似乎在精益求精,以至于不能出错,而且又要驾驭那么多人物,配合整个宏达叙事的缘故,导演用力很重,以至于连葛大爷虽然很卖力,但是也只能算是不功不过。从葛优一开始派人砍手,以及各种面对杀人的冷淡表情都实在是多余,以至于本来就很含蓄的葛大爷面对长镜头特写都有些尴尬。而且到最后整个电影也没有个爆发点,枪声倒是很响,打倒孩子和日本妹夫的声音也挺震撼,但是尴尬的就是这种爆发点被画面过度切换给转没了。就好比是感情马上就要如气球般爆炸了,频道却切换到了老人在切蛋糕,这点上导演过于刻意反倒消解了整个电影的最后的爆发力,当然也可能是导演本身风格使然。
3.食物链接感情
当镜头特写在餐桌上的一盘河虾和一盘小青菜的时候,笔者心中就开始暗叹了,这真是妙笔,倒不是因为笔者在家里常上桌的就这两盘,而是因为用食物来表现这种地域风情可见导演用心,就是停留时间过长,除此之外,比如小笼包这些倒表现的很含蓄和到位,日本人切生鱼片倒也惟妙惟肖,这里笔者觉得适当延长以示妹夫对日本实际的忠心表现的最佳,这该是巅峰。观众们大概都会注意到食物,因为妹夫间谍身份的暴露就是因为开了日本料理店,热爱日本料理。
4.不是受虐狂而畸形恋
说回小六和陆先生妹夫的感情关系,很多人指出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日本妹夫和小六,这倒有一定根据,因为两个人其实是除了陆先生以外形象相对饱满,而且剧情线比较完整的人物了。关于日本妹夫和喜欢肆无忌惮调情的小六的感情,其实倒不是一个受虐狂和一个虐待狂的恋爱。如果观众关注细节的话,或许会看到,首先日本妹夫很有日本人那种洁癖似的庄重感,比如给小六的饭菜做得十分精致,而且就像是给尊贵的客人一样,而且在进入一层层的地下室的时候,整个居室都十分整洁和完美,而妹夫这种展现出来的整洁背后对猎物的一种瞻仰和尊重成为了小六陷入感情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这位日本演员浅野忠信演得最为出色的地方)。为什么小六能够毕恭毕敬地对绑架和强暴她的人萌生一丝感情,这也是一个因素在。当然不可否认囚室和小六本身的因素。首先电影对小六的定位是什么,一个自由随性的交际花,她是大老板的女人,但是却像是他的小女儿一样调皮,和帅气的舞男勾搭,拍电影又仗着强权去戏弄导演,再和帅气男主角勾搭厮混。首先是因为大老板对她的溺爱(因为小六这朵交际花自私而且有恃无恐,当然面临真正的死亡她也不怕,只不过喜欢冒险而大胆地试探大老板的底线),况且在与大老板的关系中还夹杂着一个监管者陆先生的身份,而这个陆先生对她的不断包容也使得她更加肆无忌惮,最终没能痛下杀手的大老板决定将其送走而落入了日本妹夫的手里。那么反观日本妹夫和小六,两人关系就很好解释了。狭小的空间里,就只有日本人和她,一个是性奴,一个是主人,这种身份的强化在强暴后小六没能动手杀了日本妹夫,反而被其气场给震慑住就可以看出了。越是肆无忌惮而自私的交际花越会保护自己,也越容易被暴徒所利用而囚禁,这种情况从一开始就是日本人的胜利。但是没成想,日本妹夫面对陆先生的妹妹是有亲情而没爱情,反而甘于充当性奴以及顺从服侍他的小六成为了他的故国温柔乡。于是在最后要解决小六的时候,日本妹夫下不了手,打开门躲在橱柜里哭,却故意让小六逃走,算是一种爱意的萌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是讲述爱情一旦播种其实必存在响应的,小六将对方打死最后的一个脸部特写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这个有些畸形的爱情故事最终呈现出了一个完满的结局,罗曼蒂克的消亡在这里最为完整。
5.葛大爷和章子怡
两个演技担当如果一定要比个高下的话,章子怡显然是胜出的,从浓妆的随意性感和放荡到素颜妆的冷静真实和有力,切换自如而且表情到位,单单从脸部表情的演技上讲,可以说和张曼玉有得一拼,在战后见到陆先生的那场表情戏和甜蜜蜜张曼玉的哭戏显然都展现出了两位影后的功力。而且毕竟是专业的演员,这种强暴戏和激情戏,章子怡显得很深沉和逼真,那种被压抑的愤怒和被折叠的尊严以及屈辱的快感似乎化为那些略带扭曲但十分矜持的表情以及那深沉的一声声呻吟表达了出来,影后算是不吝付出而且显然效果显著。再说回葛大爷,其实葛优一直的角色从《甲方乙方》、《顽主》到《夜宴》、《让子弹飞》基本上都是一种温情十足的男人,有着大男子体恤女性的那种味道在,又能表现出很有主见和想法的冷脸枭雄或者腹黑谋士这一类的角色,因此陆先生这个职位似乎给葛优正好,而且本身这部片子,葛优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片名也是个卖点,不过也是因为葛优本身水平在那里,所以在这个电影里的表现就显得相对平一些。比如在面对小六时候,略带俏皮地说她听话就有好处给她,但是眼睛却极少看小六,小六不断暗示她与其调情,他也无动于衷,而战后的时候他去找小六,最终在房间里看到小六时候神色冷峻的样子,暗含着复仇的愤怒神色也表现得到位,但是正如导演在开头卖力给葛大爷多个长镜头展现其冷峻杀手的一面的时候,其实有些过了,反倒令场面有些尴尬,葛大爷的表演张力感觉也被削弱了,由此没能到达和章子怡一样表现,实在有些可惜。
6. 音乐动力
可以说两首英文歌加一首片尾曲,算是导演有心谋划,程耳表示说,民国时代放英文歌符合了当时的气氛,一首是大石幸次郎的《where are you father》映衬这一个日本活成上海人模样,面对身份认同和爱情亲情面前挣扎纠结的剧情画面,情绪贴切,一种民族感情和个人纠结情绪交织的味道显然烘托了日本妹夫这条剧情线,另一首是John Hughes的《Take me to Shanghai》算是对整个上海和民国时代的至今,随着音乐响起,一种历史感和追忆感油然而生,像极了旧时的上海味道。最后是尚雯婕和左小祖咒合唱的片尾曲,选用左小祖咒的独特拖慢沙哑的嗓音和悲伤清亮的尚雯婕的女声合唱就展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味道,歌词包含着,大概就是这样了吧,情爱被抛弃,情人本来会活得久一点。像是对爱情的纠结,对宿命的抗拒,和最终不得不放弃的挣扎,最终也将罗曼蒂克终将消亡的悲剧感酝酿在其中,倒是非常有味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