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在《三体》第1部中讨论了哪些伦理和哲学问题?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 工作室
配图:Online
《三体》在获星云奖之后,逐步成为中国现代科幻小说的一座里程碑,许多媒体对其的动漫影视化化改编也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刘慈欣以及他的作品,包括三体,流媒体巨头Netflix在今年(2020年)9月1日就宣布《三体》的英文版剧集开拍,不仅有知名导演操刀,而且刘慈欣也会担任顾问。
书名:三体
作者:刘慈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虽然三体很火,读者给的好评也很多,但是依旧不乏有人指出,《三体》的内容细节啰嗦,而且里面的科学细节既不准确又有堆砌感,甚至很多人读完都感觉到作者一股浓浓的「直男」味道。
01《纯粹理性批判》
我们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写过关于《三体》第1部的书评,在那篇书评中,我们重申了其中提到的「射手假说」以及「农场主假说」。
什么是射手假说呢?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还有一个洞」。
它们把这个神枪手的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那什么又是「农场主假说」呢?
「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
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早上十一点事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都把它们给杀了。
在我们上述的书评中讲到,这两个假说其实都与都与18世纪末一本哲学著作有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纯粹理性批判》。
书名: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译者:邓晓芒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
康德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纯粹理性是否可靠?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康德总结出的几个名词:
首先就是经验知识,什么是经验知识,我们从人生的经验中得到的知识就是经验知识,比如我们知道《三体》讲述了「三体文明」,这个文明是虚构的。
我们有了以上的认知并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就知道这些,我们是从我们学习到的经验(包括小说的概念并凭借我们的阅读能力等)生成的经验,甚至包括小说的概念等等都是所谓的经验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所拥有的都是经验知识,而康德对经验知识有过如下定义:
经验永远不赋予自己的判断以真正或严格的普遍性,而是只赋予它们假定的、相对的普遍性,其生成的形式主要是「归纳」。
而这种归纳的能力或者说人可以归纳的特性,本身是与生俱来的,而非经验派生的,那么这种特性或者能力就被称为「理性」,而不掺杂任何经验的理性在哲学上便是纯粹的,由此被称为是纯粹理性。
那么康德为什么要批判「纯粹理性」呢?问题就在于纯粹理性的不可靠。
我们回到《三体》中提到的射手假说,简单地来说,射手处在三维世界,在二维生物们的二维世界中做出了有规律的行为「在二维生物生活的靶上打洞,每隔10厘米打一个洞」,所以根据形而上学的推导,这群二维生物得出了那么一个经验「每隔10厘米空间上会有一个洞」,处在三维世界的射手或者拥有全知视角的读者是清楚这群二维生物的可笑的,但是二维生物并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对象具有纯粹的偶然性。
很多人提出这群二维生物的最大问题在于把经验当作了公理「也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个问题就和我们所了解的牛顿第一定律一样:「力是改变运动物体状态的原因」,这条经验在某种限制下的普遍性,其实只是在某种限制下将多数场合的有效适用扩大到了所有场合有效适用。
也就是说,人通过「纯粹理性」将实践得来的「经验」归纳成了「经验知识」或者简称「知识」。
可以说人们先前沉浸在「形而上学」的讨论中时其实「独断」地利用了纯粹理性,由此,康德打了个比方说,我们一直在构筑我们「经验知识」的大厦,但是忘了质疑我们作为地基来利用的「纯粹理性」的可靠性。
所以刘慈欣在《三体》第一部中提到的「射手假说」和「农场主假说」(原型是罗素提出的火鸡假说),都是在质疑「从事情发展的『偶然性』推导到『普遍性』」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冒进。
但是康德对经验归纳的批判更深一些,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直接针对人们的「纯粹理性」——(也就是人们以此来归纳经验获取知识的工具)进行批判,从而否定了理性的「独断论」,给予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02 物种共产主义是什么?
对《三体》有过了解的朋友应该是知道小说中有一个组织背叛了地球文明,而这个组织就叫做「三体组织」,它的成员基本上都是社会的精英。
而且也有很多人读了《三体》之后知道了「三体组织」(ETO)在其后的发展中分裂成了三派,分别是降临派、拯救派以及后来的幸存派。
降临派是由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构成的,而拯救派则是后来形成的一个对「三体文明」抱有美好想象,期待其拯救、改造人类的团体构成的,而幸存派则只是希望自己未来的子孙可以苟活于三体文明对地球的统治之下。
在这三派中其实除了拯救派和幸存派虚构的成分相对多一些,降临派其实在我们现实中也是有原型的。
在书中,刘慈欣是这样描述降临派的:
降临派是三体最本源最纯粹的一脉,主要由伊文斯物种共产主义的信奉者组成。他们对人类本性都已彻底绝望,这种绝望最初来源于现代文明的大灭绝……后来降临派对人类的憎恨开始有了不同的出发点,并非只是局限于局限环保和战争,有些上升到了相当抽象的高度。
正如其核心人物伊文斯的座右铭: 我们不知道外星文明是什么样子,但知道人类。
那么伊文斯究竟为什么要背叛和憎恨人类呢?这其实源于他提出的物种共产主义。
书名:动物解放
作者:【澳】彼得·辛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
这个虚构的物种共产主义大部分来源于彼得·辛格在1975年出版的《动物解放》一书,这本书这本讨论问题是按照伦理原则,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动物。这本书不仅仅从伦理的角度揭示了工业化养殖场和畜牧业对动物残忍的剥削,同样阐述了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对动物的活体实验和虐待。
在小说中,伊文斯的父亲是知名的跨国石油公司总裁,在面对石油巨轮泄漏的事件中,伊文斯亲眼目睹了无数的海鸟沾染石油不得不走向死亡,这最终让他确立了自己要拯救动物的人生理想。
那么为什么说物种共产主义是《人权宣言》的延续呢?
因为《人权宣言》出现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而它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身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由此可见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遗产,它宣告了人人平等的社会法律原则,由此在思想上为黑奴解放运动作了铺垫。
而彼得·辛格则希望人们能够以《人权宣言》为基础,将人类内部平等的原则扩大物种内的平等。
但是对于动物解放的两大难题就在于:
一、被迫害着无法被组织起来;
二、压迫阶级中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是因压迫动物而受益的人。
就辛格的原话来说:「我们必须站在这些不能为自己说话的动物立场来为他们说话。如果黑人不能为黑人自己的需求说话和提出要求,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平等权益呢?从这个设想你可以知道动物解放是何等困难!一个群体越是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以抵抗压迫,则就越易于受到压迫。」
而且在论述第二点的时候辛格则说:「天天吃被屠动物之肉的人很难想想他们这样做是错的。从这一点来说,凡吃鱼肉的,就是受益者。他们因不顾非人类动物的权益而受益——或自以为受益,这使得说服工作更为困难。美国北方的反黑奴政策所持的理由在今天已人人都接受,但是当年南方的黑奴主人有几个曾被这些理由说服呢?有一些,但不多。」
所以从不得不为受压迫的物种代言到无法让压迫他者的物种意识到错误,这两个问题纠缠着动物共产主义传播,所以小说中无力改变现状的伊文斯在继承了巨额财产之后,才会去选择接触「三体文明」,并期望协助三体文明占领地球,从而消灭罪恶的人类文明。
其实说白了,伊文斯代表的就是极端动物保护主义中的动物保护恐怖主义,而现实中这样的组织确实也存在,他们常常闯入餐厅将那些即将被做成美食的动物释放,虽然在形式上牺牲了餐厅经营者的利益从而拯救了这些动物,但是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实中「动物解放」的问题。
03「外星人到来」
在阅读《三体》的读者肯定也不会忘记比尔·马修的「接触符号」理论,当然很多人对这个理论还不太了解,它其实是在形容「三体文明」的远航舰队还没有达到之时,人类已然因为这个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事件而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三体组织中「降临派、拯救派以及幸存派的分裂」便成了其最好的明证。
当然这个所谓的「比尔·马修」诚然是刘慈欣虚构的,而这个所谓的「接触符号」理论也是刘慈欣捏造的。
在他的解释中,「强大的外星文明即将与弱小的地球文明接触」的这一个可能性极大的设想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一个具有很强影响力的符号,而这个事件符号化了之后,便会产生一系列连带影响,加剧小说中人类文明内部的分裂。
其实大刘本质上是化用了符号学的概念。
符号本身连语言学大师索绪也没有直接解释,在建议创立符号学这门学科时,许多人便只是把「符号学」当作是研究「符号」的学科,而反过来说,符号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也都没有说。
直到后来有一个论点认为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
最有意思的符号学阐述其实是在弗雷泽撰写的《金枝》一书中,这本著作本身是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的作品,在研究这些内容的同时,他发现符号似乎无处不在,特别是原始部落和信仰。
书名:金枝
作者:【英】弗雷泽
译者:徐育新 / 汪培基
出版时间:1998年
他在题目中提到的「金枝」其实起源于一个地方部落的奇怪习俗,这里面一座神庙的祭祀被称为「森林之王」,他日夜守护着一棵树,但是一旦有人(无论是逃亡的奴隶还是自由人)折取了祭祀守护的树上的一段树枝,两人就要展开一场决斗,而如果挑战者能杀死祭祀,就能取代他称为熟人尊敬的「森林之王」。
其实这就源于「接触律巫术」,即「物体一经相互接触,在中断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挑战者折取的金枝作为权力的符号其实就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只不过在原始的部族中,他们把符号等同于了其象征本身。
挑战者得到了象征权力的符号「金枝」并战胜了守护者之后,其实他并没有获得什么能量,只不过是一根枝条而已,但是在部族的眼中,金枝所代表的森林力量不仅仅是象征性地更是真实地转移到了挑战者身上,由此挑战者便成了森林的权威,无论他原来是什么身份。
这里将符号通过「接触律」连接到其本身所象征的事物的影视化艺术手法其实在电影中很常见。
比如在好莱坞电影《木乃伊2》中,只要杀死魔蝎大帝,就能拥有魔蝎大帝手下的怪兽军队,这本身也就是将魔蝎大帝与他所掌控的力量关联了起来。
在《加勒比海盗》这部影片中,这种符号的象征意味更加明显。琼斯船长因为违背了诺言,不得不带着船员驾驶飞翔的荷兰人号游荡在海域,而只要用刀刺入保存在盒子里的琼斯的心脏,那么重新献出心脏的那个人就会成为新的飞翔的荷兰人号的船长,担任海神所交托的运送灵魂的使命。
不过反过来说,其实大刘所谓的「接触符号」其实和符号的关联度不大,它更像是一种社会话语对社会关系和秩序的重构。
「三体文明」作为比人类文明更强大的外星文明存在,它的出现以及未来与地球的接触性可能在某种形式上形成了一种压力,从而重构了社会话语,使得人类内部的分裂在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接触之前自行发生。
其实这便是福柯所认为话语本身作为社会构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所以总的来说,大刘的作品还是有点意思的,但这本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这些议题的思考,这大概就是《三体》第一部带给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