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在中途甩袖离去:一塌糊涂

作为一代大文豪,泰戈尔在世的时候就被许多中国的文人奉为崇拜对象,这其中就包括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等民国著名学者。他一生中曾经三次访华,第一次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公开访华,后两次据说是为了来中国探望徐志摩。

泰戈尔第一次访华的时候接待工作十分隆重,徐志摩林徽因全程作陪,鲁迅也出席了,但行到中途,鲁迅却甩下一句“一塌糊涂”拂袖而去,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出身富贵,文采斐然

泰戈尔出身于商人家庭,他有兄弟姐妹共十四人,他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泰戈尔的家族思想十分开放,接受了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两重影响,因此他的家族出现了不少学者和艺术家,而他无疑是其中名声最大的那一个。

由于他是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因此他从小就被大家宠爱,但是并不溺爱。他在文学方面的兴趣培养最早就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但是生性不喜欢拘束的他并没有在学校完成正规课程的学习。泰戈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作,13岁之后,他的创作之路开始小有起色,他发表了许多的长诗,在印度开始小有名气。

后来泰戈尔出国留学,他在英国学习法律期间,还是一直进行文学创作,最后他选择改变专业,他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在印度民族运动高潮时期,他曾经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之中,并且还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

泰戈尔一生创作了许多诗篇,其中有不少作品被人们世代传颂。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声名鹊起,之后他在1924年受邀访华。

高调访华,众多学者接待

泰戈尔本人十分喜欢中国的文化,一直想要来中国探访一些朋友并且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1924年,他收到梁启超等人的邀请之后访华。当他到达中国的时候,有50多位中国有名的学者专门来迎接他,有名的才女林徽因还上前给他献上了鲜花,由此可见中国学者对泰戈尔是非常崇拜的。

在他访华期间,徐志摩与林徽因全程陪伴他进行一系列工作,并且还为他充当翻译。泰戈尔访华期间正值他的生辰,因此中国学者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生日晚宴,许多有名的学者都参加了,鲁迅也不例外。但是鲁迅先生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泰戈尔展现出崇拜之情,甚至还表现出了一些敌意,后来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这一点也多次体现。

对泰戈尔的分化评价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杂文《骂杀与捧杀》中,批判了徐志摩等人将泰戈尔奉为“神仙”的行为。在当时的中国文学界,对于泰戈尔的评价分化十分严重,有三种态度,分别是“挺泰派”、“倒泰派”和“中立派”。

“倒泰派”的代表人物十分反感泰戈尔,比如陈独秀、郭沫若等人就是这样,他们曾经公开在泰戈尔演讲的时候搞破坏,这个行为让泰戈尔本人十分恼怒和伤心。

“挺泰派”自然就是支持他的人了,代表人物有徐志摩和胡适等人,他们十分崇拜泰戈尔,但是在其他人看来,他们的这种行为属于过分崇拜,让大家十分反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保持中立,不对他做出过多评价。

鲁迅反感追捧泰戈尔的原因

有人说鲁迅之所以要批判泰戈尔是因为嫉妒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鲁迅表面上是在批判泰戈尔,实际上却是在嘲讽徐志摩等人。在国家危亡、山河飘摇之际,他们的行为让鲁迅先生十分不耻。

在鲁迅先生看来,大家对泰戈尔的过分追捧是十分愚昧的,徐志摩等人将泰戈尔过分地圣人化,这种愚蠢的会对中国青年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

鲁迅先生十分厌恶泰戈尔访华的时候,徐志摩、林徽因常伴左右做出的“谄媚”行为,认为他们沉迷于这种事情完全是浪费精力,在国家危亡之际这种崇拜情绪像是一个笑话,因此气愤之下就在泰戈尔生日宴举行到一半之时愤然离场,并且在文章中抨击此事一塌糊涂,这也是鲁迅在文章中说泰戈尔莫名其妙的真正原因。

尽管鲁迅先生对这件事情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他依旧没能阻止中国人对泰戈尔的崇拜。鲁迅先生的行为让泰戈尔受到了伤害,因此后来他的另外两次访华行程都十分隐秘,只有徐志摩几人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