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潘书朋:教育不能让孩子感到恐惧(一)
教育不能让孩子感到恐惧(一)
文/潘书朋
雷夫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要创造一种不害怕的教育。
——李希贵
孩子们进入毕业班学习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让自己再次感受到目前这种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真得会误国误民,因为我们的教育带给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无比痛苦的煎熬和折磨。每每听到老师们声嘶力竭的训斥,看到孩子们恐惧的眼神和无助地表情,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有一种切肤之痛的感觉。
下面是这几天发生在身边的几个教学场景和片段,是否可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度思考,想想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当然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此处用一些符号代替孩子的姓名。)
孩子的话语让人伤心——诚信教育严重缺失
我们一直在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可是目前一些的孩子的言行让人感到伤心甚至震惊,不敢想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在十一假期结束之后,为了检验孩子们在假期期间的学习效果,最近组织了一次单元质量检测,当然孩子们是非常在乎考试成绩的。因为这会直接关乎到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就让人就不再平静下去。
前几天在一次上课之前,小A同学找到我:“老师,这次考试成绩给我算错分了。”“哪里算错了?”其实,对于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总会有孩子会因为成绩有问题来询问的现象,不过大多数都是因为分数少了来找老师。同样对于小A同学的询问,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肯定是少加分数了,因此当时听到小A的话,说实话当时心里并不舒服。可是接下的对话让我感到既高兴又伤心。
“老师,你给我多加了2分。”小A的话一出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这样的现象并不多见。接过小A的试卷仔细一看,的确给小A多加了2分,就在我要对小A进行表扬的时候,没有想到就在此刻发出了一个异样的声音。
“你真傻,老师给你多加了分数,还找老师来改,还不赶快藏起来。”听到这里,当时心里一惊,回头一看,是小B在旁边冷嘲热讽。原本想按照小A的要求将原来的分数减掉多加的2分。可是当听到小B的话语,我立刻改变了主意,一语双关地对小A说:“老师本来想给你把分数改过来,但是老师改变注意了,这2分老师不给您扣去,因为你的诚信让老师感动,这2分是老师奖励你的。记住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了考试分数而丢了自己做人的根本。”
听到我的话语,一旁的小B如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反思: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了,可是留给自己的深度思考仍在继续——我们到底教给孩子们什么了?故事中的小B其实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是因为小B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故而平日很受老师们的赏识。可是小B的话语虽然不是有意的,可是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很多优秀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在乎。为了分数可以不择手段的获取,当然不排除弄虚作假得行为。相反再来看看小A的做法,小A 的成绩虽然也很好,可是和小B相比几乎没有可比性的。可是就在很多孩子对考试分数耿耿于怀的时候,小A却主动要求减掉不属于自己的分数,在目前“分数至上”的驱使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对于这种凤毛麟角的诚信行为,在感到些许欣慰的同时,更为类似小B这样“优秀”学生的言行感到担忧。
对于小B这样“优秀”的学生,说实话老师更多给予的是“偏爱”甚至是“纵容”,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忽略做人的“不检点”。其实小B今天的言行并不是偶然行为,以前就或多或少在小B身上发生过为了分数而“舞弊”的现象,我们教师给予的不是制止,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默许”的行为其实也仅仅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成绩。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真的会害了一个孩子的终身。小B同学今天的言行真的让人很伤心,我们的教育“一俊遮百丑”的不恰当行为已经在“贻害”孩子原本善良的心灵了。
不过从小A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成功,当然这里的教育并不是指学校教育,因为目前的学校的教育已经异化为了教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服务。
小A同学今天的良好言行主要得益于家庭教育,我们一直在倡导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好的教育出自良好的家庭。通过深度走访的调查,不难发现小A同学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寒,一直是贫困资助的对象,小A就是在这种原生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心灵自然是干净纯洁的,能有今天的行为也就很正常了。小A同学的行为无疑也给我们上了一课,也让“家贫出贵子”得到很好的诠释。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