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5种模式

产业园区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园区发展亟待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运营模式上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

在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随着市场需求下降、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链基本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已再无生存空间。

当前国内处于化解市场需要、过剩产能快速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再延续传统“满足市场供应需求、根据需求组织生产、预判需求布局结构产能”发展方式,既无法实现健康发展,也无法抢占市场需求预期的先机。因此,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阶段、局部的需求,而应该要从满足现阶段发展或已有的发展需求,向引导、引领需求转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各类产业园区一度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据统计,目前各种类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甚至县级开发园区多达数万家。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变化、实体经济及产业发展低迷、新兴业态新经济模式蓬勃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园区发展普遍遇到瓶颈。大量“僵尸园区”、“空心园区”、“鬼城园区”的出现,不仅造成了“海量”的土地、投资、人才、技术、产能等要素的严重闲置、浪费,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园区发展亟待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运营模式上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

产业链创新模式

一条路走到底

产业园区应以产业为支撑。成熟的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平台,还是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或联合体。

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大片土地,再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再无生存空间。

在“商难招、资难引、产难布、企难育”的现实面前,不论是已建成的还是计划建设的产业园区,都应该重点前瞻性研究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理性设计产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发展模式,而不能“脑袋一热上马、束手无策下马”。

产业园区运营必须要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新建产业园区更应该从前瞻趋势研究、科学战略规划、创新开发投资模式、强化产业孵化培育培养、加强园区运营服务,实现一条路走到底。

战略化创新模式

多重战略发展叠加

在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区域发展协调协同、全球发展互联互通的新产业发展格局背景下,任何一个产业园区都不能再采取区域化、封闭化、孤立化的运营发展模式。

各地产业园区发展不论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培育培养等方面,首先要研究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园区在整体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定位;同时还要做好所在区域内的园区功能定位,或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身园区产业与产能发展,做好对整体市场发展需求量与需求变化的研究分析与预判,做好市场需求战略的超前规划。

结合自身产业园区自身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进行叠加融合,从而以科学发展战略引领产业园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需求化创新模式

从满足需求转向设计需求

无论是产业园区运营,产业导入培育培养,还是产业企业发展壮大,都既是需求的满足,又是需求的引领。园区要满足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需求,企业要满足市场供应的需求。

在当前我国处于化解过剩产能、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产业园区的运营不能仅仅满足阶段、局部的需求,而应该要从满足现阶段发展或已有的发展需求,向引导、引领需求转变。

首先,要立足产业园区产业特点与市场定位,做好战略性的前瞻预判,做好对产业和企业发展趋势的需求引导;

其次,要规划好园区战略,做好区域发展需求引领。在区域对园区原有需求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对区域整体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第三,要做好高端服务,创新产业企业的发展引领。对于园区入驻企业,既不能再用随意性招商模式,也不能采取随意放养式发展,而应该从产业导入时就进行“战略性招商、产业链引企、前景化培育”,从选择入园企业的“游说式引领”,到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式引导”,再到整体产业培育的“引导化服务”,都应该体现对需求的引导引领;

另外,对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设计与运营服务,也都需要做好从“低端的服务现有需求”向创新设计与引导“高端的未来需求”转变。

结合化创新模式

实现多叠层次结合发展

在交通设施快速改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资讯互联迅速的形势下,产业园区发展必需要实现全结合化发展:

首先,要实现地面上的物理园区与云端园区建设结合;

第二,要实现当地园区与远程园区建设结合。采用“异地研发、远程孵化,远程资源、本地配置,建设平台、全球要素”的创新手段,实现区内与区外的全面结合;

第三,要实现重资源导入与轻资产运营的结合。产业园区运营不仅要注重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建造等重资产、重资源的建设导入,更应该注重包括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服务、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软资产、软资源运营;

第四,要把促进原有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培养孵化新产业、新企业紧密结合起来;

第五,要实现一线地区域产业资源与二三线发展结合。产业园区发展应从一线先发达地区“圈、抢、引”多种产业资源,向二线、三线地区实行转移、流动。

价值化创新模式

形成多元素化发展价值

当前,产业园区存在大量资源闲置浪费、低效高耗的现象,众多园区开发商的运营模式仅仅是“低廉拿地增值、商业贸易住宅获利、引资落地分成、招商政府分税、要挟政府让利”,导致产业园区出现“建设不关注产业、获利不依靠产业、发展不依赖产业”的怪现象。也正是因为一些园区开发企业“拿地卖房、招商分税、赚钱走人”,造成一些产业园区出现了“半截子园区”、“空心园区”、“鬼城园区”。

产业园区运营ont-size:16px;color:#000000;">      因此,产业园区运营必须从园区土地开发、产业导入培育培养、园区运营、产业企业、持续发展等方面制定全流程、系统化、标准化的多元化价值实现模式,还要制定严格园区投资与奖惩退出审批机制。

产业园区模式曾经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也是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主要平台与载体,做好全国数万家产业园区转型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市场要素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的实现,也是实现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服务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动能培育的关键手段,必需要创新发展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才能破解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困境,实现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产业园区招商如何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包括物理空间、管理空间、园区文化空间、服务空间等都很重要,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研。工业物业卖的不仅是“企业形象”,更应是“企业前景财富”,在营销的过程中重点要对“产业环境、生产要素、运作理念和服务平台”进行深度阐释,并要提供可靠的佐证,解决客户入驻的疑虑,增强客户信心。作为招商人员,不仅仅是销售员,更应该是行业专家和客户的投资顾问。

几大产业园区运营常有的误区      随着国内产业地产的蓬勃发展,招商引资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如何在产业园区趋于同质化的竞争中,真正实现的突破与升华,是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产业园区的招商营销方面,千万要注意避开这几大常见误区。

一、策划跟不上,营销当推销

做任何事都需谋定而后动。产业招商,策划也必不可少,包括营销战略、营销定位、营销渠道、客户调研、具体招商策略都需要周密思考和谋划,切忌一来就是盲目的拜访客户,采用简单的推销手法。

许多产业园区,招商人员对项目、对产业、对客户、甚至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就去上门推销。经过百般折腾,不但招商不成,反而给人家留下不专业、很糟糕的印象。先是大面积电话邀约,然后登门拜访。客户分布区域在本地还好,一些分布区域很广泛的可就惨了,不但没效果,还劳命伤财。

推销是营销的最低层次,“在不知道谁有需求的情况下,挨个去问”。对产业地产招商来说,基本是以失败告终的。如果你对产业不了解,需求不了解,行业无见解,基本功不扎实,吃闭门羹是必然的事。

二、注重“短平快”,营销手段功利化

如果要急于求成,想“短平快”式的捞钱,建议不要做产业地产。产业地产的运营商需要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深知这个行业的发展瓶颈和问题,要有一定的担当和责任。试想,一个企业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投资到你的园区,这需要多大勇气,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反复调研、考察和思考,有多少账需要算的清清楚楚?

产业招商不是卖快消品,讲个情面就买一个。因此,产业园区招商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更是不现实的。产业园在什么都不具备的情况之下,靠搞两次推介会,几个活动就要“捞金”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另外,除招商推介会、论坛、峰会等形式外,产业地产运营商还可以赞助或带头创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搞一些联谊会、沙龙、专家讲座、抱团外出考察等活动,在对目标企业提供帮助的同时宣传和扩大项目影响力。

产业地产运营商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帮助协会、产业联盟内企业的解决一些“融资、生产、招工”等方面的问题,让大家产生信赖感,做到潜移默化,为招商做充足有效的铺垫。

三、强调卖产品、重形式,不重产业环境、生产要素

目前,很多产业地产运营商有的是搞住宅、搞商业或者是该行业内的企业转型而来,搞住宅和商业地产的以前很多是采取全盘代理出去的做法,现在做产业地产后,也想采取这种办法。结果有些开发商,产品很漂亮,园林很漂亮,但恰恰基本功能满足不了。

这是一件非常要命的事,因为你的宣传和重点已经与企业的目标需求南辕北辙。企业要搬迁,动辄投资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不仅仅是要块地,要几栋厂房,而更关注的是企业能否活下去?能否发展得更好更快?所以,你的产品对招商来说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保障、园区运营模式和理念、政府和园区提供的服务平台才是企业最关心最核心的问题。

四、重招商,不重服务

大部分开发商先把企业招进来,服务这一块一直比较薄弱。产业服务这一部分,这几年可能还不是很明显,未来十年、二十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盈利点,如果开发商能做好,第一很容易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将来整体园区的品质和企业成长速度,都将和产业服务非常有关系。

产业园区只有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在做好招工、办证(照)、征地等传统内容上的服务工作的同时,做好融资、技术、管理、政策等深层意义上的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的内涵性、权威性、有效性,才能吸引企业入驻,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五、招商次序与节奏没有把握好

与其它行业的招商一样,园区招商工作一定要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做到“抓住了头,找到了根”,就能够为后续的招商打开局面。我们看到很多园区在招商过程中,没有注重招商次序和节奏的把握,在前期引进了大量的重复性强,规模普遍偏小的企业,这样在园区发展过程中,依靠企业间的自然优胜劣汰来优化招商对象,就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可能丧失发展中的机会。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在招商定位的指引下,集中精力先做好龙头产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工作,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供应商、服务商、相关产业、相关活动企业的引入,并运用发展的眼光不断促成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

六、照搬房地产与其他园区的经验

一个产业园区招商成功必须走自己的路,任何园区在做招商成功经验总结时,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们无法获悉一个园区到底如何招商才一定会成功,但可以导致一个园区要想成功招商必须做些什么,我们不能单纯的模仿别人的经验,而应该加上自己对市场的观察、思考和策划,要带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功。

另外,产业地产营销,目前也存在两个极端。要么一个宣传不做,强调一对一的销售;要么就是按照卖房子、卖铺子的那一套,通过广告轰炸进行“守株待兔”式坐销。这两种情况,似乎都有道理,但都是极端错误的。

产业地产营销不宣传不行,但按照住宅、商业地产的模式进行营销,则花钱不见效也是“铁板钉钉”的事。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在于工业地产营销传播有其独特性,与住宅商铺写字楼差异很大。没有弄清楚工业地产传播特性而照搬经验主义,自然也要出问题。

七、重视传统宣传手段,忽视新型平台的传播和精准深度传播

时代在变,观念必须变,手段要更新,切忌固步自封。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微信时代和精准传播时代,宣传手段必须要创新。目前,传统的报纸、电视效果已呈现下滑趋势。产业地产营销中,不建议在报纸、电视宣传上采取广告形式,而是采取新闻报道形式。

除此之外,产业地产营销宣传务必重视新型平台的传播和深度精准传播。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网络、论坛、微信、百度百科等。网络是项目传播信息、客户获取信息最快最直接的通道;也是项目营销成本和客户获取信息成本最低的通道;还是项目展示方式最全面最丰富的通道;更是客户寻求工业物业最优先的行为选择。

因此,重视网络的宣传非常重要,同时网络传播费用较低,只要运作的好,可以形成铺天盖地式营销;甚至网络事件营销的好,还可以引发全国其它媒体关注,形成全国影响力,起到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成功的招商营销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目前招商资源有限,园区间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在招商营销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形成招商营销的差异化竞争才是最终取胜的关键。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的特质化模式

1、园区概念

园区概念在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定义,有时也可称为“开发区”或集聚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从实践表现看,园区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开发主体划出一定区域范围,并通过在该区域内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改善产业发展的硬、软环境,形成适合于产业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而以现代经营理念及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发展产业聚集区,最终实现城市经营、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共同进步的目标。从组织学角度,园区是一个区别于一般行政组织的特殊组织,其主要特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园区是具有竞争力的、开放的组织系统。一般行政组织在政府管辖区域内,依照法定程序,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集中统一管理各项事务,履行行政职能和公共权力,是一种无须参与社会竞争的组织。而园区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它的组织形式是政府特派机构—管理委员会以及产业管理的混合结构。这种兼有公共性和私利性双重性质的组织形式,要求园区形成灵活开放、具有特色的内部组织机构及其制度体系。

第二,园区不仅追求公共利益目标,而且追求经济利益目标。园区不像一般行政组织,只是依法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其最大的目标追求就是在法定权力支配下实现公共目标。而园区则不同,它既要代替政府在该区域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又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目标。这种特殊的二元目标构成要求园区不仅要充当区域管理者角色,还要以“企业家”经营理念进行园区运营管理。

2、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表述虽然见人见智,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本达到共识。如德瑞克·韦恩提出,文化产业园区是将文化与娱乐设施集中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它是文化生产与消费功能的结合。文化产业园区的分类标志很多。最重要的分类标志之一是依托不同资源进行分类。它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三类:

1)依托遗址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园区、2)依托创意成果,形成以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园区、3)依托高技术人才,发展动漫科技产业园区。

在研究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线索进行,另一方面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线索进行。

3、园区运营管理

组织运营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人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运作系统的转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组织运营管理主要包括运营战略定位、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和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3个环节。园区运营管理的双重目标约束是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得园区运营管理过程中,要体现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不仅要履行政府管理的职能,而且还要强调以经营为中心的理念。园区的运营管理包括园区运营战略定位、园区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和园区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3方面。园区的运营战略定位是指为了实现园区发展目标,制定出包括园区定位、资源优化配置、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运营战略;园区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主要包括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设计,以及实现运营战略的行为设计;园区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主要是对园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偏差,制定与实施控制措施,最终达到对园区运营系统的更新完善。

4、园区运营模式

园区运营模式可以从园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园区的运营系统以及运行制度和园区运营模式控制手段3方面进行概括描述。

二、主要理论依据

主要应用组织运营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对文化产业园区特质进行分析。

1、组织运营管理理论主要包括3个理论模块,即运营战略定位、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

分析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主要以组织运营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剖析园区组织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结构、职能设置特性,并分析园区资源整合以及优化配置情况;其次,根据文化产业园区的园区、文化、产业3个属性提炼出园区运营中的3个核心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模式和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并对这三个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根据文化产业园区的特殊属性,从环境建设、管理绩效、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的角度,对于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系统进行评价和控制研究。

2、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主导产业发展为核心,相关产业及支持体系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并产生持续竞争力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四个基本因素(要素、需求、相关及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和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微观视角而言,文化产业园区的本质属性是产业集群。依据产业集群理论,首先分析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相关支持体系、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及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空间发展和布局。同时,还包括对文化产业链上其他产业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最终提炼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在对文化产业运营效果进行评价时,从产业集群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评价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模型来进行,从产业的规模质量、产业链中各类产业的关联程度、协作程度、集群中中介服务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来对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对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较为深人的研究。

3、新公共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发展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政府等传统行政部门以“企业家精神”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良,提倡行政部门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效益,建立高效、灵活的服务型政府。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必须要秉承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园区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及产业投资公司的组合形式进行分析,强调其本身的政府职能和市场属性,并针对园区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变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在对园区运营效果评价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管理绩效评价,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和效果、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公众满意度3方面来进行。这都是将园区管委会置于富有竞争意识的组织运营部门来进行的。与此同时,在对园区运营模式控制和持续改造研究中,从对园区管委会的角色转换及传统的流程改造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促使园区管理模式更具有现代经营理念。

三、开发模式比较

1、园区运营模式

基于以上园区的定义模式,目前园区运营模式基本可以定位三种模式:即1.0模式,2.0模式和3.0模式:

1)1.0模式从投资的方式上说一般是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开发模式成熟,易于操作,责任主体为社会投资人,政府责任风险小;政府承担部分政策补贴,支出压力小。劣势:投资人须有较强融资能力。由于融资期限短、利率高、资金易断链,一旦资金断链,给政府造成损失(土地资源、农民工工资无法兑现等不良影响); 投资人为回笼资金,导入产业层次低, 行业混杂,不易形成产业链集聚; 投资人重销售、轻运营,园区管理和产业培育“软环境”缺失。

2)2.0模式从投资的方式上说,一般属于政府平台自投模式,优势为是模式成熟,易操作,政策风险小;行政审批手续便捷,干预少;招商和管理相对统一。 劣势是政府平台融资受限,举债难度大;招商渠道单一、效率低,缺乏与业招商团队;缺少产业运营团队,产业培育意识不强 ,缺乏系统性的园区运营服务体系。

3)4.0模式即目前所主张的开发模式:政企合作模式。优势具有A、策划、招商、运营一体化,提高园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率;B、政企双方在招商渠道、机制、 资源、人才互补;C、产业孵化快,产业聚焦,产业链集聚,劣势分析为:A、程序复杂,涉及多部门协同;B、政策变化快,需掌握政策变化,适时调整; C、园区企业僵尸化,产业定位不精准,产业平台不成型,差距大,拖死饿死等,缺少主导,贴心服务跟不上。

2、核心运营机构平台

以“推动区域产业与城市价值提升”为使命,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主题产业园(产业小镇)为核心产品,秉持“策划引领、产业先行、运营联动”的经营理念,通过“策划定位+运营联动+产业管理”一体化模式 ,为受托区域的产业发展提供从产业策划、规划设计、招商融资、一站服务、产业招商和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服务。 实践证明,政企创新产业发展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实现集群展。

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和战略区域,招商版图已布局北京、上海、杭州、河南、山东 、广州、深圳、厦门、吉林等经济发达城市。通过招商合伙人共享模式,以价值共同体为发展策略,以城市招商中心为着力点,以商(协)会为关键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力点,以信息化管理 为手段,系统化、专业化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企业资源、市场资源,为主题文化产业园(产业小镇)招商工作开展和引资项 目落地提供有力资源保障。伴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他们提供更务实、更专业的服务,为每一座城市赋予产业的生命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3、定位价值意义

打造产业平台,他们抓住当前国际、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的重大机遇,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产业升级的平台。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他们实施了“筑巢引凤”战略,打造产业共享载体,整合产业链,降低入园企业成本,减轻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压力,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土地集约利用,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企业新动能。

4、文化定位

初心使命:推动区域产业与城市价值提升,结合经营理念策划引领、产业先行、运营联动的模式。

发展愿景定位:中国产业集聚一站式服务领跑者,实施产业运营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会,提供企业发展的机会,提升自我成长的机会。

核心价值观:用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制定了园区运营理念,做好政府的助手,做好企业的帮手,做好产业的推手。

5、模式定位

通过核心定位—产业集聚运营商,核心产品—主题产业园、“新”“旧”园区转换、园区存量改造;产业方向—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互联网产业、区域特色产业,服务内容—调研、策划、规划、设计融资、招商、运营、管理,价值体现—产业价值、城市价值、清晰的定位了模式方向。

四、以文化主导产业发展为主体,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济南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园区由山东省出版集团建设,出租及物业服务,整体建筑面积11万平,一期使用5万平,配套专业免费公共服务空间,服务平台,法律保障,税务代理,会计记账,周期活动对接等一系列策划元素,已入住企业113家,运营时间2年,二期6万平,2018年11月份投入使用,目前储备计划入驻企业200多家,园区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为核心,以传媒(文化)创意和产学研为特色,集聚创意、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影视文创文化平台、虚拟动漫科技等元素,打造现代高瑞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值化建设。通过专业文化设计创意性服务业集聚区,定位文化设计创意产品服务 空间设计创意设计服务、影视文化产品服务、商业艺术设计服务,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硬件开发、虚拟现实(数字新媒体)研发设计、移动终端APP研发,从高校文化创意改革性人才创新孵化区,到高校相关专业人才成长创业基地、产学研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园区采取济南市中区政府主导、由政府派专人成立园区服务中心,专向为园区服务,有政府聘请专业公司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滚动发展拓展。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以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学研为特色,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文化与创意资源,突出文化创意、影视广告传媒、影视动漫、文化金融、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地方产业基础、文化教育、产业孵化等资源优势,聚集新媒体运营、影视片制作、文化产品创意、文化节事活动策划、新媒体,农旅产业,体验互动内容等相关产业,结合专业运营、产业孵化、产业引导、产业基金、资本运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三方优质循环合作模式。

五、支持体系

1、专业运营

通过行业专业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为园区提供专业运营管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营造三个环境:营造人才环境,吸引优秀创意人才朝园区积聚;营造金融环境,吸引创投资本向园区汇聚;创新政策环境,促进创意型企业在园区蓬勃发展。提供三大基础服务:园区物业管理服务、园区基础商业配自服务、企业招商入驻服务。打造六大增值服务平台:市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 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引进及培训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品牌推介平台。

2、协同创新

通过运营定位的产业集群对接,园区持续组织“创意活动走进园区”产业交流系列活动,促进北京文化传媒与地方文化创意、设计、高校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产业对接的桥梁。金融平台的搭建,为园区积极展开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联动及筹建投资基金,深入挖掘建立园区企业项目库,为园区企业持续提供金融需求服务。产学研的摄入合作,园区积极展开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联动及筹建投资基金,深入挖掘建立园区企业项目库,为园区企业持续提供金融需求服务。通过人才引进及培训平台的有力搭建,园区持续举办设计沙龙分享活动,展开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法务需求调研,从而提供精准服务;组织多期“园区人才引进”系列活动,整合联动社会、高校人力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注入持续的新鲜血液。

3、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6+1”服务功能平台中的一个产业种子及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依托地方乃至周边产业环境,依据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孵化器的新兴产业培育方向,孵化与投资相并举等方式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在众创空间孵化成功可变成园区入驻企业接受进一步加速孵化,孵化不足的创业团队可进入园区入驻企业就业”的空间与园区联动的可持读循环培育孵化机制,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承统,为创业者打造一个“可交流、可培训、可就业、可创业”持续发展生态圈。

4、园区入驻资质体系

文化类企业、机构、大师工作室及研发中心(创意设计、影视创意、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创意展示、设计创作、空间设计…)、MT(科技、媒体、通信)、领域创意设计型企业及机构、文化创意、新媒体等领域的院校产学研中心数字新媒体技术应用型企业及机构、文化产学研与创意设计型企业及机构技术平台支持类企业及机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托管…)、文化类企业及机构(创意工艺与新技术、创意艺术融合…)。

5、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树立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市场交易服务,金融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引进和培训服务,品牌推介服务,创客空间项目孵化,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平台战略。

六、园区运营模式特质总结

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其中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的方式,专业化运营的核心模式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多重支撑作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产业策划能力,整合行业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智库资源,形成自身产业策划和产业定位能力,为客户提供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策划方案,切实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产业发展定位问题。

2、产业招商能力,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河南、杭州、山东、厦门、苏州、天津、吉林、 西安、台北形成联盟中心, 与全国知名商学院、商 (协)会、科研机构、知名行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形成深度合作单位,具有雄厚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产业导入能力。

3、运营管理能力,秉持做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的运营理念,凭借专业化 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平台和高效的运营团队,实施“招得来、养得大”的园区服务新模式,实现园区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0)

相关推荐

  • 干货 | 2021年,如何做好产业园区规划?

    2020年,产业园区风起潮涌,各类行业资本加速涌入,行业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但发展主线依旧是围绕深耕存量.精细化发展,强化产业合作,求同存异.接下来,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如何演化与升级,才能更好地为城市. ...

  • 如何破解产业园区规划招商运营难题​

    导读推荐 产业园经济迎来新一轮"泡沫论"的质疑,面临"招商难"的困境.但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必定是我国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从市场发展趋势看,产业地产经过 ...

  • 园林式文化产业集聚区 | 淮海文博园·巡礼

    随着鸟鸣轻渺远去,淮海文博园绽放新颜.在这里办公.漫步,可以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呼吸着园林办公环境中特有的纯净气息:阳光透过树梢上金色的叶子,在地上留下一片斑驳的影子:蓝天白云,粉墙黛瓦,绿植小景,与 ...

  • 四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国内经验与实践,华夏幸福、张江高科、联东集团......

    近年来,目前国内产业园区已经进入存量运营时代,产业地产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投资新宠,产业巨擘和地产大佬纷纷抢滩登陆产业地产版图.据统计,国内排名前20的房地产商,目前有一半以上(万科.绿地.富力. ...

  • 中国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及盈利模式

    产业服务.产业运营.产业孵化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 ...

  • 产业园区运营的六大制胜法宝

    导读: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进入黄金时期,作为企业孵化基地的园区也随着双创的热度开始升温.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的运营趋势将会 ...

  • 产业园区运营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如何构建?

    产业服务.产业运营.产业孵化 备注:文章原作者为闫立忠老师,产业服务平台编辑整理. 前言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 ...

  • 产业园区运营是什么?

    产业服务.产业运营.产业孵 备注:文章原作者为闫立忠老师,产业服务平台编辑整理. 前言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 ...

  • 产业园区的五种运营模式与四大发展趋势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 ...

  • 干货 | 产业园区7种招商创新模式

    导读: 传统三板斧式的招商引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竞争要求,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而一些园区招商创新模式开始陆续出现,冲击着既有的传统园区模式,引领着全新的园区招商引资范式. 离岸飞地招商 20 ...

  • 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四种模式的盈利方式

    前而言,纵观各地产企业,尽管各家都推出"独特"的产业地产商业模式,但究其背后的资本运作逻辑,提取其运营精髓,可总结为四大模式. 一.以产业物业开发租售为主的地产开发模式 这类型的开 ...

  • 产业园区:轻资产运营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轻资产vs重资产 企业开始关注轻资产战略是因为轻资产战略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回报.轻资产的核心内涵简单直接的理解: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集中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到最为擅长.产生最高收益的行业分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