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这个无限接近诺奖的中国作家,笔下有最美的桃花源!

0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人:
胡适说,他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

徐志摩说,他的作品值得读者再读三读乃至四读五读。

甚至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裁判,也称他为中国头一个可以获诺奖的作家

但他同时也饱受非议,小学文凭,恋爱偏执,还非常玻璃心,曾两度想自杀。

他就是凤凰之子——沈从文

说起沈从文,很多读者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边城》。

《边城》在20世纪小说100强排第二,仅次于鲁迅《呐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这个故事发生在山清水秀的茶峒小城里:

青山下小溪静静流淌,碧水中少女缓缓撑船,

远处不时飞过几只归鸟,山谷依稀传来几缕回音……

故事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善,却也到处都是不凑巧。

主人公翠翠十一二岁的年纪,懵懵懂懂,心头住了一人而不自知,娇嗔怒骂却不知情为何物,兜兜转转却导致了一场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

但翠翠永远相信,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或许想见的人明天就会来。

(凌子风导演电影《边城》(1992)中的翠翠)

沈从文擅长刻画人物,除了多情执着的精灵翠翠,他的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给一代又一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天真纯洁、好奇任性的“碾坊”女儿三三;单纯质朴的小童养媳萧萧;热烈大胆的阿黑......

沈从文一生追求至善至美,他的作品,就是其理想人生形态的幻化表现。

《龙朱》里,男主人公威武雄壮的像头狮子,温柔细腻的像只绵羊,爱的刚烈反倒使彼此爱情酿成悲剧;

《媚金·豹子·与那羊》主人公与美女媚金约会,却因一只辟邪的羊发生误会,而拔刀自尽。

02

沈从文之所以拥有如此细腻纯粹、底蕴深厚、淳朴自然的作品,这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沈从文一生自诩为“乡下人“,他出生在湘西的小村庄,14岁投身行伍。

他做过办事员、收税员,也在部队待过,后来才开始文学创作。

和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沈从文也希望来大城市北平闯荡,大展身手。

可是现实却给了沈从文重重的一击,他的生活潦倒,经济来源完全断绝,几天吃一顿,饿着蜷在被子里,一边流鼻血一边写文章。
在走投无路之际,郁达夫慧眼识珠,发现了躲在冰冷一隅的沈从文,向他抛出橄榄枝。

昔日的无名小卒,终于一只脚踏进了他梦寐以求的京城文人圈。

不拘一格的校长胡适,甚至力排非议,聘请他到中国公学去讲课。

他第一次授课,由于太过紧张,呆站了10分钟。

最后窘迫地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图为沈从文和张兆和)

当时在课堂上有一个黑黑的女生张兆和,她出生名门之后,对这位“乡下”来的老师完全没有兴趣,但是沈从文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

胡适非常欣赏沈从文的才气,并有意撮合两人,所以他替沈从文说道:“他很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立即回复:“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不过,沈从文却没有因此放弃。

他什么都没有,只能用一封封书信表达无法克制的情谊。

他写道:

在青山绿水之间,

我想牵着你的手,

走过这座桥,

桥上是绿叶红花,

桥下是流水人家,

桥的那头是青丝,

桥的这头是白发。

他又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长达四年情书攻势后,张兆和终于被沈从文打动,有情人终成眷属。

03

贾平凹曾说:“对于沈从文,任何人讲都无法讲清,真正要了解他,认真读他的作品,品味他的一段一句一字,悟出沈从文为什么是沈从文,悟出沈从文能不能同自己有感应。你感应了,你就会学到他许多东西。

难得的是,沈从文身上从没有知识分子的居高临下,他的笔下多是个性鲜明又卑微的小人物:上过战场的士兵、住在吊脚楼上的妓女、一生漂泊的水手……

他永远能在浮躁黑暗的社会中,发现人性之美,自然之美。

即使卑微,也能在这卑微之上生出美好来,即使伤痕累累,也仍然拥抱着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生活。

还有读者表示:
“年少懵懂时看不懂沈从文,但当长大再看一遍的时候,才品出沈从文作品中独特的魅力。他的文字犹如一阵清风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得到片刻慰藉,非常推荐重读沈从文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