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群诗人,他们“诗红人不红”,诗作精妙绝伦,流传千古,可他本身却并不广为人知。你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说起他们的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你肯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呀。诗词君今天要分享12位诗人,12首诗词,首首经典,全是名作,可是作者却不大出名,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
《贫女》是秦韬玉的代表作,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唐诗别裁》评价说:语语为贫士写照。全诗语言简丽,描画细腻,寄寓深刻,情真意哀,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世人所熟诵。
这是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此诗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独”、“偏”、“忽”、“惊”、“闻”、“欲”等虚字,机括甚圆妙。
初春时节,诗人看到左掖前梨花怒放,情有所动,于是即景托物而写下的言志之作。“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堪称佳句。
此诗描写了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 韩翃:唐德宗时诗人,其诗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笔法轻巧,写景别致,传诵一时。
这首《寒食》是韩翃的传世之作,因为这首诗,韩翃受到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断,官至中书舍人,可谓是一首诗改变了命运。此诗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张祜:唐代诗人,为人清高,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前10个字,浓缩了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人生遭遇,高度的概括之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完,千愁万恨一下子袭来。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更悲在上二句,如此而唱悲歌,那禁泪落!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历来为人所传唱,称赏不绝。王灼评曰: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词人在上片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通过乐景写哀景,讽刺南宋统治者沉醉在杭州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作者的愤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