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禹余粮丸

太阳一百零八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方阙)

  平素汗家,液亡神虚,重发其汗,阳亡神败,必恍惚心乱。湿动木郁,小便后阴痛。以木郁于水,疏泄不畅,便后滞气凝涩,故尿孔作痛。禹余粮敛阳神于阴精,蛰君火而达风木也。(原解)

1   汗家,就是平时自汗多的人,自汗多,又重发汗,则成禹余粮证。

2   网摘:禹余粮丸,原方失载,后人还真有别从别的地方找到了,就是不知道真伪?只作参考。

第一,陕西白云阁秘本。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倪海厦、刘志杰老师在相关讲座都引用。

第二,刘渡舟老师。阴虚导致小肠阴虚生热,就会出现,小便已,阴疼。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用禹余粮丸治疗。不过,这个方子已缺。禁正言在《(更生)生的镜》中补出了这个方子的组成,可供参考,就是禹余粮、龙骨、牡蛎、铅丹、茯苓、人参共研为末,粳米为丸,朱砂为衣,丸如绿豆大,每次服一二钱。

第三王邈达(1878——1968年),浙江县人。行医沪、杭,极负盛名。深究《伤寒》,自成一家。“在《伤寒论》考订补阙方面,王氏做了不少工作。由于《伤寒论》太阳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一条,有论无方。王氏早年“根据本症之因果与病机,揣度仲景之意,创拟一方:'当用甘寒之禹余粮四两,辛热之附子二枚,以救汗家之重汗;甘温之人参三两,以补下元真脏之阳气。以大枣十枚蒸烂去核,加蜜同捣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服以淡盐汤送,其庶乎近矣。迨至建国以后,王氏才见到陕西白云阁秘本中载有全方,故于所著《汉方简介》再版时,亟为补入重释之。禹余粮丸方: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三(应是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3补述

原文汇要: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原文88条)

适应证候:平素易汗,卫阳本虚,重发其汗,阴阳两虚,致神志模糊,不能自主.排尿后阴中疼痛,舌淡苔白,脉细弱。

类证辨析:禹余粮丸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均有阳虚,但禹余粮丸证病因平素阳虚多汗之人,误用汗法,致阴阳两虚,心神浮越,见恍惚心乱;又因阴津不足,溺跨失润涩滞,排尿后阴中疼痛,故治用禹余粮丸(禹余粮丸方阙),以收湿小便,镇心安神。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因屡经误下,元气受伤,脾肾阳虚,固摄无权,而致下焦滑脱失禁,下利不止,故治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止血固脱,涩肠止利。当予明辨。

组成用法: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干姜三两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禹余粮丸方阙。今据桂林罗哲初手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所载禹余粮丸方转录于此,以补其阙。仅供参考)

方药功效:镇安心神,收涩小便。

方论选录:魏念庭:禹余粮丸方阙,愚臆度之,即赤石脂禹余粮汤耳,意在收涩小便,以养心气,气足而血生矣,且有镇安心神之义也,是否质之高明,如理中汤可以制丸也。(伤寒论本义?太阳经中篇》)

尤在泾:禹余粮丸方缺。常器之云:只禹余粮一味,火煅服亦可。按禹余粮体重可以去怯,甘寒可以除热,又性涩主下焦前阴诸病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

徐大椿:与禹余粮丸,疑即此(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丸。《《伤寒论类方?杂法方类》)

临床运用:因禹余粮丸方阙,故古今临床均未查见应用禹余粮丸方的资料。有关禹余粮的临床运用,参见“赤石脂禹余粮汤”条.《实用经方集成》

1禹余粮丸——刘渡舟医案

患者,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日久,腰痛,小便已阴痛,约持续半小时方能缓解,且轻夕重。阴中虽灼热但尿清白,神疲肢冷,易感,月经量少色淡不易干净,带多;少寐,晨起口苦吐清水。据病机及主症,处方以禹余粮丸加减:

禹余粮15g,党参15g,五味子10g,云苓15g,甘草30g;白茅根15g,桔梗10g,桑寄生15g,杜仲15g,川断15g。连服16剂,诸症基本消失,继服上方多剂获愈。

解析:禹余粮丸方《伤寒论》用以治疗“小便已阴疼”,方已佚,现多用古本《伤寒杂病论》方。本案为慢性肾盂肾炎自久,肾气不足,气虚不摄之证。腰痛,小便已阴痛,尿频急而色清,神疲肢冷易感,月经色淡淋漓难尽,白带多,皆为肾虚不摄之象。方选禹余粮丸补益肾气。禹余粮敛阴固涩,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肾,患者腰痛明显,乘寄生、社仲、续断补肝肾、强腰脊,如此标本兼治,病不日而愈。《经方验案评析》

2慢性肾炎——万友生医案

黄某,女性,19岁。1963年12月4日初诊:病人久患慢性肾盂肾炎,腰痛,小便已阴疼,上午轻而下午重,持续约半小时自止,阴中灼热而尿色多清白(有时服药后色黄)。过去夏月病情加重而冬令减轻,今年则冬夏均剧。晨起口苦,并吐清水带白泡,白天神疲肢倦,手足冷,夜间寐少梦多,容易感冒,经常鼻塞,月经量少色淡而不易干净,白带多。投以《古本伤寒论》禹余粮丸方加减,处方:禹余粮15g,党参15g,五味子10g,云苓15g,生甘草30g,白茅根15g,桔梗10g,桑寄生15g,杜仲15g,续断15g二诊:连服2剂。腰痛及小便已阴疼大为减轻,尿后阴中痛持续时间缩短到3分钟左右。守上方再进14剂,腰痛全除,小便已阴疼基本消失,精神、睡眠、饮食、大便均已正常,手足回温,晨起口苦渐除,惟仍有时阴中灼热。

12月18日改方投以禹余粮24g,党参24g,五味子10g,云苓15g,生甘草30g,白茅根15g,冬瓜仁15g,西瓜子仁10g。患者自服改方后,肾盂肾炎即告痊愈。

原按:本例主症是“小便已阴疼”,故采用禹余粮丸方加减为治。《伤寒论》曰“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本条所谓“汗家”,是指平素多汗的体虚患者而言,“重”即重复的意思。本来多汗,又复发汗,所以说“重发汗”。汗家重发汗而现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等症,可见是属少阴阳虚所致。因为恍惚心乱是心阳有虚脱之势,小便已阴疼乃肾阳衰微,内寒收引阴筋之象。由此不难推知,本症的小便可能是清且白的,脉象可能是微弱的,其恍惚心乱也可能是与声低息短的郑声同时出现。因此,本症治法必须温补固涩。禹余粮丸方虽失传,但从禹余粮主药来看,已符合本症治宜“涩以固脱”的原则,并可想见此方里面必配合大补阳气的药如人参、附子等在内。所以《古本伤寒论》禹余粮丸方由禹余粮、人参、附子、五味子、茯苓、干姜六药组成。《古本伤寒论》人多疑之,但此方则合理可用。由此结合到本例证治,其相同点:本例慢性肾盂肾炎而症见腰痛、小便已阴疼、尿色清白、神疲、肢倦、手足冷,显属肾气不足之候。同时容易感冒为卫虚不能固表,月经量少、色淡、不易干净为气虚不能摄血,白带多为气虚带脉不固,它与《伤寒论》禹余粮丸证是基本相符的,所以采用此方加减。其不同点是:本例肾气虽不足,但因内蕴湿热余邪,故虽小便已阴疼而阴中灼热,晨起口苦。因此,治法既应补涩其正,又须清利其邪。故用禹余粮丸方去附子、干姜的温热,加白茅根、冬瓜仁、西瓜子仁的清利,并加生甘草以补中清火,加桔梗以开肺治鼻塞,加桑寄生、杜仲、续断以补肾治腰痛。由于本例灵活运用禹余粮丸方尚得其宜,故获良效。摘自:万友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万友生,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经方治验泌尿疾病》。

(0)

相关推荐

  • 经方:禹余粮丸(发汗过多,补津液)

    禹余粮丸 [原文]原方失载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

  • ​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 太一禹余粮 四两  人参 三两  附子 二枚  五味子 三合  茯苓 三两  干姜 三两 [拆算现代剂量] 太一禹余粮 60g  人参 45g  附子 40g  五味子 24g  茯苓 4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8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8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汗家,就是容易出汗的人.汗为心之液,则心阳蒸腾阴液而 ...

  • 伤寒论113方速查(很强大)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

  •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

  • 【中医】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 ...

  •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 经方派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 经方派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 经方派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