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谈儿童财商教育:钱是什么,它有什么价值
2014年11月21日 17:04:28 东方教育时报
学前教育信息部
台湾儿童财商教育专家李骥谈财智启蒙对孩子的影响
李骥,前台湾乐队“优客李林”成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台湾元智大学资讯传播研究所资讯硕士、美国国家催眠师协会认证催眠治疗师、中国国家职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怡筠情商工作室“儿童青少年情商课程”资深讲师、台湾台北市万华社区大学讲师。著有《钱精灵的故事:中国少儿财智启蒙第一书》《15分钟改变孩子》等书。
我从来不避讳和孩子讨论和钱有关的话题。孩子上小学时有一天突然用烦恼的口气对我说:“我不太确定长大以后能不能养得起你们。”当孩子主动提出这类问题时,就是进行亲子财商教育的最好时机。
记者:何时开始教孩子理财?是越早越好,还是要等到他们开始赚钱再来教?还是在孩子要处理零花钱和压岁钱时就可以教?
李骥:孩子知道钱是怎么回事比家长想象的要早,所以,我的建议是教孩子理财越早越好。从皮亚杰的理论来看,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在数理上就要能掌握具体运算能力,零用钱正好能提供量的计算和数的进位,又是唾手可得的教材教具,教6岁以上的孩子管理零用钱对数理能力培养很有帮助。
金钱虽然是价值呈现的一个面向,却不是价值的全部,所谓的“价值”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家长一方面可以通过零用钱教孩子具体数量运算,另一方面应该让孩子理解金钱不等于全部的价值,有些很有价值的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比如亲情、友情、生命、环境等,这对促进孩子认知能力发展饶有助益。事实上,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管理零用钱,未来就更容易在深层次上理解财富或价值的真实意义。
我希望孩子能在小时候及时理解正确的理财观念,才不至于和自己一样,空有一身技术和市场机遇却和成就擦肩而过。
记者:是什么触动你做青少年财商教育工作的?
李骥:这和我过去创业的经验有关。我记得在1996年,互联网产业刚开始在台湾萌芽,我就在自家申请了一个固定IP拨号接入的互联网账号,用Redhat Linux架设了一个基于网页浏览器的多人互动网站,隔年在台湾本地的搜索引擎网站“蕃薯藤”创下年度点击排行榜前十名的佳绩。只是那个时候我是个技术编程人员,架网站、编程序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却不知道网站也能成为一个企业,并且可以通过财务管理扩张公司资源,让公司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于是,在经过两年荣景之后,网站逐步被仿效,被懂得管理和财务运作的企业赶超了,因为不懂理财,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创业机遇被我错过了。因此,我对企业管理和财务运作变得特别上心,2004年还报考上海复旦大学EMBA,好好地补了一把自己的短板,同时我还把自己的经验和所学整理成书,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能力和财富,并在资产积累和幸福感中找到平衡点,我们必须让孩子能管理金钱,并且明白金钱只是价值呈现的一个面向。
第一重要:需要又想要
第二重要:需要不想要
第三重要:想要不需要
第四重要:既不需要也不想要
总之,先考虑需要,再安排想要
记者:据国家统计局所属美兰得信息公司在2007年调查报告显示,在众多家庭中,一个孩子的月平均消费超过一个大人,近92%的小学生购物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并存在奢侈浪费、攀比挥霍的现象,而这现象在12-18岁的中学生中愈演愈烈。对于“高消费、低财商”的现象,家长应怎样重视对孩子理财观念的培养?
李骥:所有的管理都必须建立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所以,学生采购没有目的和计划,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无限制的供应零用钱,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本来就不要管理零花钱,自然会养成挥霍的习惯。
首先,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应当略低于实际需要的数额,这样孩子才会产生资源匮乏的感受,进而明白理财是必要的。其次,父母需要帮孩子通过分析架构来分配有限的零用钱资源,这是一个两个维度的象限,通过这个“需要”“想要”分析表,孩子就能把采购计划依照需要和想要、需要不想要、想要不需要、不需要和不想要的顺序排列,把有限的零用钱资源依照这个顺序配置,这样就能最有效运用资源,也能规划如何消费了。
用金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可以的,但家长一定要同时做
好财商教育,尤其是
金钱价值观教育,否
则只是给钱很容易让
孩子幸福感的边际效
益递减,最后再多的
钱都满足不了他。
记者:据《2014年中国小学生压岁钱调研报告》显示,四分之一的上海学生不理解压岁钱的祝福含义,有13.54%的北京学生认为压岁钱就是长辈给自己花的钱,而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的压岁钱越多,越能表达自己的关爱。你对这个调研结论是怎么看的,家长应如何运用压岁钱来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李骥:财商MQ的概念是:Money-happiness Quotient,就是金钱幸福商数。这是基于管理学中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如果我们从小只给孩子金钱的满足,却不教导孩子金钱和价值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目前有限的资产获得未来更大的价值,这样一来,同样金额在孩子年轻时或成长后所能传递的幸福感就会出现巨大的落差。
记得我在一次财商夏令营上课的时候,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说最近很沮丧,因为自己的压岁钱都让宠物狗看病花掉了。当这位小学生说他的压岁钱是人民币两万元的时候,所有在场的成人都倒吸了一口气,心想等这个孩子念大学的时候,父母得包多少压岁钱才足够满足他呢?
通过打工去创造价值,这正是价值的社会标准性和超我的观念,这些都能培养孩子坚毅的品格及根深蒂固的社会价值观。
记者:英国家庭普遍富裕,但英国每年会有50万的报童,这与父母鼓励孩子“打工赚零花钱”是分不开的。又如英国约克郡的一对兄弟(12岁、14岁)在父亲的影响下,独立成立了“洗车公司”。兄弟俩干活认真,通过降低工具、车蜡、洗涤剂等成本来让收费低廉,赢得客户。而在中国大陆,这样的事情显得较为稀罕,你对此怎么看?在未成年时打工赚钱是不是财商教育的重要内容?
李骥:财商教育和打工赚钱虽然并不同等,在价值观教育上的理念却是一致的。财商的价值观是一种从超我角度审视价值的过程,就是一件事物必须具备大家一致认定的价值才算得上有价值,是不能仅仅从自我的角度认定的。而这种超我的价值观,实际上是高级思维能力的体现,意味着具备财商能力的孩子必须懂得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这个概念虽然存在于一般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却因为独生子女的溺爱教养而逐渐消失。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面对相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大部分人得到的工资报酬是一致的,在职场的价值体系中,报酬是工作岗位贡献价值的体现,而不只是每个人个体价值的体现。所以,让孩子去打工也能体现这种观念,即报酬和工作量挂钩,和你是谁家的孩子没什么关联。
传统社会阶层总有士农工商的概念,所以中国父母特别希望孩子能当官,最不希望孩子从商,然而这些观念也在逐步调整,只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财商教育的养分恐怕比较困难,从其他学科或者其他环境中借鉴是必要的。
记者:在美国乃至部分发达国家,注重和培养孩子们认识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必修现象,甚至发展了系统的财商学习体系与知识架构。而在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中,比较缺乏理财教育课程,我们的教育者应怎样转变观念,提高对理财教育的重视?在中国台湾地区有何优秀的财商教育实例值得我们学习并借鉴?
李骥:几年前,台湾的教育单位开始在初中课程中规定理财教育的课程大纲及教学目标,并且在未来升学测验中列为必考科目,这有利于财商教育的推动。其实,从初中才开始认识理财并不晚,但是建立和金钱相关的价值观就显得有些迟了。国内具备专业素养能进行财商教育的师资并不稀缺,缺乏的是用儿童更能接受及喜爱的教学方式推进枯燥理财观念的研发人员和教师,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把课程设计成卡通故事,通过故事引导让孩子喜欢故事内容进而内化财务管理和价值观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理财教育体系,及早开始掌握管理金钱及价值观念的理念建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