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岛的交通规则演变:日占青岛时要求车辆左行? 青报网

德国占领青岛前,青岛大部分还未开发建设,因此不存在交通法规问题。1897年,德占领青岛后,随着工商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德国胶澳当局开始注重交通管理工作。

1899年1月5日,胶澳当局规定:“凡一切往来行人并乘马者,以及各种车辆,经过时睹见红旗,须明危险,即行绕避……”这应该是青岛最早的有关交通的通告。

1904年11月1日,德占当局颁布《青岛内界街道往来各种车辆条规》,其中规定各种车辆不准在马路两翼行驶,超车从左绕越,夜行车点灯笼,载货车还要在易见处挂名字、号牌,等等。

青岛开埠之处,独轮小车,木轴木轮,行走时发出“吱吱”声响。1906年8月6日,胶澳当局颁发《禁止用有响小车章程》,禁止在青岛、大鲍岛两处用有响单轮小车运货。(这里的“青岛”系指前海一带)。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改车辆右行为左行,而且在街头设牌标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了将车辆改为右驶,曾做过很长时间的宣传。

据老青岛人回忆,当时的报纸和广播电台大力宣传,中山路上的各家商店也在墙上和橱窗里都贴上红红绿绿的标语,马路上空高悬着大幅红布,上面写着“从明年(1946年)元旦开始实行车马靠右行、行人靠边走”。由此可见,青岛市的车辆再次改靠右行是从1946年开始的。靠右行刚实行时,很多人不习惯,公共汽车的车门从左边改到了右边,司机们感到特别别扭,气愤地说:“这是为了学美国。美国兵来了,国民党改成了靠右行,这是拍美国人的马屁。”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