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工作即将开始!今年试题难度会增加? 高考试卷竟是这样出炉!

每年的4月之后,高考命题人员就开始遴选、确定,4月底、5月初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正式命题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

那么,牵动千万考生心情和命运的高考试题,到底是谁命制的?高考试题的命制又是怎样的过程?今年八省新高考模式下高考试题难度会不会提升,命题新方向都有哪些呢?

今天,小编就综合各路媒体披露的一些关于高考命题的“内幕”消息,给大家来个大揭秘!

2021高考试题难度不会刻意提升

2021年高考试卷仍将保持相对稳定,难度或与往年持平,不会刻意提升或者下降。因为高考是具有高利害性的选拔性考试,如果突然降低试题难度,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较高的分数,不利于选拔人才。而适当难度的考试会增加区分度,有助于选出人才;简单的考试反而没有区分度。

2020年高考尤其是全国卷的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定,多数学科难度系数控制在0.65左右,即如果卷面满分为100分,考生平均得分在65分左右。预计这种难度系数在2021年高考中会继续保持。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给新高考地区考生的两点忠告

从以上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高考的方向当中,有一点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并杜绝机械性刷题,这两大改变则成为了今年高考的新变化,也是向给了大家一种信号。

在今后的高考命题方向中,很难看见以前重复的题型,更多的将是开放性的题目,以增强考生的灵活性,起到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于考生的思维模式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不过很大一部分的高三生则表示,这样一来自己想考高分难度变得更大了。的确,试题更具开放性,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难度,考生之间也更能拉开差距。

小编给大家2点建议:

1.应变意识的提升、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命题方向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作为一名高三的学子则需要更加敏锐的反应能力,不要再固步自封,此外考生的应变意识不止是体现于考场中,更应在备考时就做出调整。

备考之际,要对知识点如公式、定理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而不是单一的记忆就够了,其中的逻辑关系一定要做好梳理,将题目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自己理解题目。

2.注重审题、可进行审题能力的专项训练

当试卷题目变得更加灵活,就需要考生具备更高的审题能力,题目中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要考什么了,需要考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给出答案。

所以考生在考前复习的日子,可做一些身体能力的专项训练,以此来提升自己做题的应变能力,自己做到更加充足的准备,遇到再大的变化也能更加接受并适应。

高考命题前的准备工作

 为何高考命题人以大学教授为主?

考试中心有一个命题专家库,里面存储着适合命题的专家、教师的资料。一般为了保持高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命题者几年才会大规模更换一批。

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相关学科大学教授、高中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即大学教授占比最大,各科命题组组长一般都为大学教授。

这是因为高考的一大主要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方向,又引导着高中教学。显然,高中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常年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有较强的主观性。

在高考命题组里,除了临时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上述教授、专家,还有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学科秘书。每年除了命题,这些学科秘书的主要任务是调研高考试题的各种反馈,协助拟写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在命题期间,他们是命题老师的指导员、参谋员,起到的是“科学把关人”的作用。尽管不负责具体出题,但学科秘书一直被业界称为高考试题的“灵魂人物”。

 高考命题人如何选拔?

可简单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导,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高级教师。

一非:教师不能是当年的高三任课教师。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教学与命题中,而且自己的学生当年参加高考,存在一定利益冲突。

二非:不能是当年考生的父母或直系亲属。

三非: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等工作。

命题进行时

命题流程

高考命题的第一步是“预命题”,也就是请命题专家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自己想出的考题写出来。

当然,专家出考题可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考试中心学科秘书把专家请来后,第一件事是培训专家——通过培训提高专家对考试性质与目标、命题理论与技术的理解,类似于老师给同学们讲新课。

然后让专家们开始预命题,促进专家对题型、能力、难度等命题基本规范的掌握,类似于老师让同学们进行课后练习,熟悉新知识。

最后是正式布置“作业”,通过发挥专家特长、适度分配题量、明确工作节点等措施,确保命题顺利有序。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秘书会制订一份本学科的命题细目表(这个细目表非常详尽,包括试题的文字表述、图表符号、设问指向与参考答案的一致性,还有试题素材、试题难度,都会做出详细规定),这个命题细目表还需要随时修订。

试题初稿出来后,还会组织专家集体讨论、研磨试题,聘请外部学科专家评审试题,以及合理预估试题的难度。

高考命题的第二步是“审题”,也就是经过学科秘书、学科命题组长等层层审核、校对、修改,保证高考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公平性。

  • 高考试题的科学性要求是:试题素材、考查方式正确,试题难度、测量指标合理。

  • 高考试题的规范性要求是:文字、图表、符号、公式、分数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试卷格式、试题序号、指导语等试卷规范符合要求。

  • 高考试题的准确性要求是:试卷整体质量过关,在保证单个试题质量的基础上,整份试卷的测量功能,包括内容分布、能力结构、难易程度、考试效果等,都符合预期要求。

  • 高考试题的公平性要求是:确保不会因为考生的性别、地域、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使考试结果产生偏差。

 命题原则 

1.以教材及大纲为准绳

每一道题,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题意、描述、问题、解答,哪怕是字母顺序一个符号一个标点,要能够在教材处找到援引。

2.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3.“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把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

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我们在听到这个的时候也很吃惊,每道题必须要在课本教材里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

4.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

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测试试卷

一种方法: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另一种方法:考试院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并对试卷挑出各种毛病,最后再次修改,达成一致意见,试卷方可成型。

最后一步是印刷试卷,这个时候已经到了5月底6月初。会有几个指定印刷厂在动用大量警力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彻夜不休工作两天,印刷出所有试卷。

每种试卷其实都是两套,正式+备用。而且除了命题人,没有人知道哪套正式、哪套备用,正式和备用也不在一个地方印刷。但如果没有极其重大情况发生,不经中央批准,高考是不会轻易动用备用卷的。

2021高考:6个方向值得关注

方向1:命题:今年高考试题增强开放性

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方面,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加强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同时,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方向2:招生秩序:标本兼治“高考移民”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

要进一步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严格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高考移民”,切实维护高考招生秩序。

教育部还明确,加强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得随意将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开展招生秩序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宣传、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违规承诺录取等行为。

方向3:防疫: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

教育部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考组织工作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场所防疫举措。

要求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等。

方向4:名额:贫困县脱贫后仍可享专项计划

各地各校要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

按照中央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1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计划政策。

方向5:强基计划:优化考核内容和形式

教育部要求,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各地各校要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方向6:成绩:高考分数不提供给中学

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声明丨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