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先构图还是先对焦?一文教你搞懂对焦构图的先后问题
在我们拍摄照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构图、对焦两个操作,关键在于是先构图呢?还是先对焦呢?今天我们来好好说道这个常见的问题,把先构图后对焦还是先对焦后构图搞明白。
一、先对焦、后构图
很多人对于对焦、构图的先后顺序,大多是先对焦、后构图。
为何呢?因为老式相机上的对焦点很少,大多以最中间的对焦点来对焦。当拍摄主体在拍摄画面中间时,构图对焦谁先谁后都没问题;而当拍摄主体偏离拍摄画面中间区域时(比如三分法构图),甚至拍摄主体在拍摄画面的边缘处,这时候中间的对焦点就没法对焦了,所以需要将中间对焦点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保持合焦,然后平移相机重新构图来拍摄。
当先对焦、后构图的操作方式养成习惯之后,就算现在相机上对焦点非常丰富,很多人也会觉得先对焦、后构图会更加方便。因为我们只需要先用中间对焦点对准拍摄主体进行对焦,不需要调整对焦点位置的操作,然后半按快门,再平移或转动相机来构图拍摄即可,操作上具备一定的便利性。
但是,先对焦、后构图存在一定的误差,我们称之为“余弦误差”,如下图所示。
我们先对着模特的眼睛进行对焦,半按快门后确定合焦面,合焦面就是经过眼睛与我们的相机成垂直面。这个时候我们调整拍摄角度,合焦点其实已经偏离了,合焦点从原先的眼睛位置变成了手掌位置,造成了“余弦误差”。
当景深较大的时候,这个余弦误差还可以被忽略;而当景深很浅的时候,比如用了大光圈、用了长焦端、或者是近距离(如微距)的情况下,这个“余弦误差”的问题就会被放大,很容易造成跑焦的情况,也就是拍摄主体模糊不清晰的拍摄错误。
二、先构图、后对焦
所以,最为规范的操作是先构图、后对焦。
为何呢?因为之前的老式相机是由于对焦点较少,大多只有中间对焦点的对焦精度最好,拍摄主体不在拍摄画面中间时,不得已才选择先对焦、后构图,注意咯,是不得已。而现在的入门机相机都具备九个对焦点,中高端相机大多具备数十个对焦点,甚至上百个对焦点,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在确定构图之后,可以自由调整对焦点对准拍摄主体,从而做到最为精准的对焦。
相比于先对焦后构图可能产生的“余弦误差”,先构图后对焦可以确保对焦的精准性。但是从拍摄的方便来看,先构图后对焦的操作方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我们需要构图取景,然后操作按键调整对焦点位置,再半按快门确定合焦,最后完成拍摄。相比于先对焦后构图,多了一个调整对焦点位置的操作,所以对焦更精确、拍摄效率略慢。
三、对焦、构图谁先谁后?
搞明白了两种操作方式之后,回归本文主题:对焦、构图谁先谁后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先构图、后对焦是现在数码相机最常规的操作方式,对焦精度更准确,不易跑焦,只不过拍摄效率略低一丝,适合任何拍摄场合。
那么,先对焦、后构图就不能用了吗?非也!对于老一代相机是不得不用该方式,对于现在的数码相机来说也要分情况来使用:
①如果拍摄需要的景深较大,比如使用中小光圈、广角端或距离拍摄主体较远时,可以忽略“余弦误差”;
②只是拍一些生活照、旅游照等照片,对于照片的对焦精度要求不高。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选择更为方便的先对焦、后构图操作方式,提高平时的拍摄效率。
但是,当我们拍摄特写照片,或者用到较浅的景深,比如开大光圈拍摄、近距离拍摄、甚至长焦头拍摄的时候,最好就老老实实选择规范操作“先构图、后对焦”吧,毕竟这个操作用熟悉了,拍摄效率也基本够用。
补充
从“先对焦、后构图”到“先构图、后对焦”的规范操作其实是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对焦精度更加准确,让拍摄者更加方便地控制相机来拍摄照片。现在很多微单相机、个别单反相机都支持触屏对焦拍摄,只需要用手指触碰相机屏幕,就可以对焦到手指触碰的地方,完成拍摄,很类似于手机拍摄操作,这也是一种进步,让拍摄者拍摄照片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