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红||张店村酿酒业史话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中华民族的酿酒史可谓源远流长,作为黄河流域神农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千年古村张店村,其酿酒业的绵延发展,同样没有缺席。尽管古代相关的文字资料奇缺,更多的是一些市井的传说,但作为一种历史的佐证,民间传说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理论上推测,说张店村酿酒史达千年以上亦非虚妄。

理由之一:农耕文明最早降临这片土地,关于炎帝的传说和古迹比比皆是。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

理由二:张店村土地平坦肥沃,适于五谷生长;

理由三:好酒产地必有甘泉。张店村南有条终年清澈流淌的小河,叫丹河。发源于丹朱岭,流经法兴寺所在的慈林山,古称慈水。张店村地下水储量丰富,据说是酿酒的神水,这倒叫人联想到赤水河与茅台酒的关系;

理由四:张店村自古就是晋豫茶马古道的要冲,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张店村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北魏末期杰出的天文历算家李业兴就出身于张店李氏家族;

理由五:春秋时期,生活在晋东南地区的赤狄族就以酿酒和嗜酒闻名,其影响与遗存并没中断。

理由之六:近年来,张店村周围出土一些文物,其中有兵器、玉器、酒器白玉壶和酿酒的青铜尊若干,现存于长子县文物馆。综上所说,张店村酿酒业古已有之并非杜撰。

相传,北魏末期,张店有一名门望族,族长李虬深谙酿酒之道,酒坊酒肆红红火火,生意日渐兴隆。家族殷实富有,家财不计其数。从魏孝武帝永平三年至魏孝静帝天平年间,李虬之孙李业兴(北魏唐初杰出的思想家、历算家)在家乡大兴土木,策划和筹建了丹朱岭石窟,羊头山石窟,三皇阁,法兴寺以及李家大院(九连环大院前身)等建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张店村的酿酒业在时光的长河里时而兴盛时而衰微,绵延至明清时期,又达到一个新的繁盛阶段。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张店村,一里长,三步两酒坊,酒肆如林立,酒香熏透肠。”还有一首民谣是这样流传的:“咚咚锵,咚咚锵,张店美酒喷喷香,廉颇造酒犒三军,传承千年成佳酿。”说廉颇造酒颇有些演义的嫌疑,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反映出张店村酿酒历史的绵长久远。长平关下屯兵营遗址犹存,就在张店村南端的丹河之畔。上世纪中叶,当地人还看到过当年兵营曾经用过的“铁裹门”(铁皮裹着木头的门扇),锈迹血渍历历可见。战争与酒在古代的中国总是相生相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说以上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的话,那么清末民初张店村酿酒业的兴旺发展可谓事实凿凿尽人皆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于战乱频仍的中原大地而言,上党盆地四周高山罗列,偏安一隅,百姓倒还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加上连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给张店村的酿酒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清末至1924年起,张店村逐渐开办了五个酒坊。依据地理方位,分别是李体和经营的南酒坊,叫馥太酒坊;李宜信经营的东酒坊,叫培泰酒坊;秦招有经营的西酒坊,叫同心酒坊;李宜禄经营的北酒坊,叫义盛酒坊;李体忠经营的中酒坊,名称不详。以上酒坊名称为同治年间碑文所记。各自所酿之酒分别有了自己的商品名称,是现代商标的原始形式。东酒坊的酒名为“丹酿醇私家藏酒”,西酒坊的叫“秦家密制”,北酒坊的叫“宜春酒”,中酒坊的叫“尧王露”,南酒坊的酒名叫“紫玉烧”。1930年前后,张店村酿酒业得到空前发展,鼎盛时期,五大酒坊日耗粮134石,换算成市斤达16600斤。(资料来自张店村已故老人桑城的日记)分别为:李体和经营的南酒坊,日耗粮32石;李宜信经营的东酒坊,日耗粮30石;秦招有经营的西酒坊,日耗粮24石;李宜禄经营的北酒坊日耗粮24石;日耗粮16石;李体忠经营的中酒坊日耗粮8石。几大酒坊日产白酒共计7000余斤。

酿酒业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张店经济的富庶,长子南半乡许多村镇的古庙的修建都有张店富户的支助,从时间上看,远至国宝级寺庙法兴寺,近至崇仁村的三嵕庙,色头村的祖师庙都有张店酒坊捐款的记载和碑刻。

当时的 张店村不足千人,如此巨大的产量都销往何方呢?得益于以下一些渠道。

一、张店村是当时长子县四大商贸重镇之一,是当地商品流通重要的集散地。有日杂、农资、酒坊、客栈、染坊、当铺、盐店、塘坊、烟铺、粮行、牙行、铁匠铺、饭馆等等店铺林立,十村八乡的村民常向这里汇聚。尤其是大、小集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蔚为壮观。善饮酒者不在少数。

二、张店村地处晋豫古道的要冲,往来的商客驼队络绎不绝,他们常常在这里逗留栖息,在酒酣耳热之后,往往要装满驼背上的酒馕远走他乡。可以说,张店的酒随着商客的足迹走向中原或者岭南,亦或走向漠北更远的地方。我们可以想到这么一种情景,在晓星残月下,在夕阳西风中,一队队驼峰和骏马驮着物品在黄尘古道上,在铺驿客舍旁跋涉的影像,张店的美酒消解过多少商旅的乡愁,温暖过多少朔风凌冽中倦客游子的心田。

当然还有一些南来北往的官吏和庶民路过此地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为的是一尝张店美酒。乾隆年间有个叫黄衍相的朝廷命官,官至内阁典籍。他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路径长平关登上丹朱岭,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举目向北一望,看见山脚下有一片村落灯火阑珊,不禁咏诗一首。这就是著名的《丹岭西风》:

风老碧梧丹岭上,四山秋色正冯陵。
萧萧衰草王孙路,漠漠寒灯帝子陵。

日落远天横断雁,云过绝壁抱古藤。

徘徊何处寻沽酒,指点孤村半夜灯。

这里的孤村半夜灯指的就是张店村。据仍健在的老人口口相传讲,当年张店村夜市也很喧嚣,猜拳划令响彻夜空;笙歌竹弦不绝于耳。酣卧大街小巷的酒徒醉汉司空寻常,不为罕事。
    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当地居民也把酒当作一种日常消费,婚丧娶嫁、修房盖屋、祭祀拜神都离不开酒的滋润。
    四、张店人有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人以物易物,挑起酒桶沿晋豫古道下太行赴河南,换回日常生活生产用品。过去一些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一根扁担六尺长,担起白酒下太行,销酒全凭好信誉,担酒得靠铁肩膀。”
    “汉子天明下太行,媳妇夜里蒸干粮,灯下还把衣裳补,一针一线情意长。”
    “一根扁担六尺长,担起棉花返太行,出门在外十多日,如今步步回故乡。”
    “掐指汉子该还乡,媳妇不由喜洋洋,早早做下饭和菜,长平关上迎夫郎。”

五、张店李家鼎盛时期,所开当铺就23个,南至大武汉,北至张家口、恰克图都有张店李家的店铺。这些店铺也为张店酿酒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河破碎时局动荡,张店村几大酒坊在战火中日趋衰微,直至全部停产歇业。

张店村酿酒业虽然已是昨日黄花,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年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农耕文明的藩篱仍然牢牢桎梏着这片相对闭塞的土地,当十里八乡的农民依旧习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秋收的时候,张店村的一些人已把眼光放到稼穑以外的事情上,放到远山苍茫的云海深处。他们既对脚下的土地怀有深深的眷恋,也有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渴望,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具体体现是:
     一、有创新思维,敢于试验。把粮食酿成酒,不仅仅是个工艺过程,也是一次思想的飞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提升,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

二、吸纳一大批乡村的剩余劳动力,培养了一批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当年鼎盛时期,张店村从事酿酒业的员工有  百余 人。同时也吸引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外来的伙计和小工们学到技术后,返回原籍带回了酿酒技术,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多样化。直至今天,在晋南安泽、豫北焦作一带的酿酒企业里,其酿酒技术的工艺流程,都蕴含着张店人曾经的智慧和技术。最典型的是,当时张店有一女子出嫁南庄村时,嫁妆竟是随身带的酿酒技术,到了婆家的村庄,把酿酒技术也带了过去,促进的当地酿酒业的发展。

三,非自觉地融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民国时期,东酒坊的李宜信与人合作,开创了张店村股份制酒坊之先河,初具公司化经营的雏形。

四、张店村当年之所以能有这么一批商品意识浓烈的农民,和他们接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张店村自古就重视教育,耕读传家之风源远流长,村民思想活络,综合素质高。时至今日,张店一个千余人的乡村,从事教育工作的就有200多人。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现在的张店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创造着新的辉煌。

时值今日,当年的五大酒坊,建筑遗存最完整的是曾经生产“丹粮醇”的培泰酒坊(即东酒坊),三个院落基本保存完好,一墙之隔的后花园有一口古井,水质甘冽,清澈剔透。井盘为一巨石穿凿而成,做工考究,有审美和考古双重价值。南酒坊已残破不全,原貌依稀可辩。其他几家酒坊的原址则已损毁殆尽。

幸运的是张店村还保留了一大批古民居,年深日久的雕梁画栋仿佛仍在默默诉说着张店村曾经的繁华三千和沧桑往事。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尘封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作品,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发邮箱:scgsjzb@163.com  或主编微信sczb0972.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请投稿后加主编微信,以便红包发放稿酬。

3、在文章推出7日后支付赞赏稿酬;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4、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酒厂旁边不会有很大的味道?酒糟?去哪地了

    酒酿造企业表面上与酱油.醋等发酵食品工厂相似,但实际上其经营成本占了支出的很大一部分,下面对酒厂的经营成本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耗粮成本:按传统浓香型白酒工艺,发酵时间为60天,窖池容积为1 ...

  • 王晋红||故乡忆旧之——收潞麻

     寒露至,潞麻收. 今天是寒露,过去在乡下,寒露节令一过便是收割潞麻的时节了. 对于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潞麻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即便是乡村,四十岁以下的人也可能不知潞麻是什么玩意.也许有人望文生义将潞麻 ...

  • 王晋红||大寨那个就在这山下面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王晋红||丁玲在长治的日子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中国魔术第一村王竹红这个三仙归洞比鬼手的厉害

    中国魔术第一村王竹红这个三仙归洞比鬼手的厉害

  • 【习作】内蒙古|委梦瑶《种瓜》|指导教师:王玉红

    作者:委梦瑶|指导教师:王玉红 [内蒙古阿右旗直属完全小学三年级1班] < 种  瓜 > 今天吃完午饭,奶奶说要去种西瓜,我兴奋地对奶奶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种西瓜." ...

  • 【习作】内蒙古|白子墨《劳动最光荣》|指导教师:王玉红

    作者:白子墨|指导教师:王玉红 [内蒙古阿右旗直属完全小学三年级1班] <劳动最光荣> 今天是"五·一" 国际劳动节.当然,少不了的就是参加劳动了. 一大早我就起床,填 ...

  • 【习作】内蒙古|赵润杰《“五一”劳动节》|指导教师:王玉红

    作者:赵润杰|指导教师:王玉红 [内蒙古阿右旗直属完全小学三年级1班] <"五一"劳动节>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学校放假不上课.妈妈说要带我去过& ...

  • 再访邯郸王边溪谷画家村

    邯郸王边溪谷画家村2018年秋天我曾去过一次,近两年听说这里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值春暖花开,疫情也基本好转,再次驱车前往王边溪谷画家村,疫情期间的大门依然封住着,沿着门口左边的一条小路走了进去,一步一 ...

  • 红崖村,时光雕琢的最美老巷子

    p01 p02 p03 红崖村,时光雕琢的最美老巷子 图文/华希良 清明时节,在饱览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山花烂漫的美景后,我又第三次来到了固原市隆德县这座山间小城,一是想再看看"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