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文龙||石灰窑古村落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青石河岸青松下,青砖青瓦青石村。土垄土窑土炕头,石墙石街话古今。小小村落,响誉辽州。羊角乡石灰窑古村,座落于左权县城东约五十公里,顺高黄线沿五虎石古河道行程三公里抵达,太行一号公路貫通石灰窑莲花谷驿站,距古村两公里,形成以古村为中心的北东南半环形公路格局。盘龙精神,全域带动。近年来,石灰窑人民在县各级领导下,全员开展“两山四旁”主题活动教育,以提档一线一路景观带为引擎,创新发展乡土特色产业,全民动员挖掘“遗址文化”,以一景一故事为窗口,协力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名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将满满的幸福感装进口袋。
古村寻古,古迹存真。从石岩迁居的烟火痕,栓马石,崖孔至倒返坡采石,串水沟运石再到古阁、乐楼,祠庙,四合院等的落成,古村劳动人民在创立古村过程中无不显示出他们的智慧与文明。桃红杏粉,春和景明。一日文旅领导寻古发现,石灰窑古建筑群多为明清时期重修。据碑石记载,仅清代的道光与同治年至少重修了两三次。祖祖辈辈修缮至今原样虽改观不少,但印迹遗迹遗址尚存,不实为古村文明的闪亮魁宝。石灰窑《古村志》有云:古村石上座,立村隋唐朝。抗日烽火燃,保障立太行。古村文明更镶嵌着民族自豪的璀璨明珠。
观古阁,赞工艺,叹为观之。座正形方拱石硂,青砖合'十’中排砌。木梁木柱托五脊,翎瓦翘角六兽跃。看方条青石匠心独运,精凿细琢,看万字格窗折光透射,蓬壁生辉,看五脊六兽单檐悬山,蔚为壮观。攀石阶而入,古阁内墙壁上宣教式“唐三彩”壁画,未脱落部分,隐约可见青绿彩,土朱单彩彩绘痕迹,依稀可分辨人物特征,而且八柱盘龙四梁腾云,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核对创建《修德图》《廣善圖》碑记碎片见“大清道光十三年孟春立”字样。观音阁与关公阁为同年所创所修,凡进阁者必跨栏枋和衣跪拜以祈财福。村民介绍说,抗战烽火燃辽州,青松下石河边,五行阁中秘密宿营一位八路军首长,所部警卫警戒,不投宿不扰民,或依地堰,或依墙石,或依古松围炭火而憩。次日晨,村北街口石桥上,老榆树下,这位首长讲话字正腔圆,有理有节,发动号召军民同心,打土窑挖旱池,垦荒备粮,为后勤保障克难蓄力,赢得全体将士和村民们阵阵掌声。看着首长高大远去的背影,人们猜到这就是朱德朱总司令,更是可敬可叹。
纵观皇代,隋唐设州。辛已孟冬月创立'下处’碑记:“州东百里许有村曰石灰窑者雖爾蕞微区”,是为古村立村之佐证。大清同治十年镌石:“州东石灰窑有龍王庙一所乐楼三间,未知创自何時...”。碑记“见栏聚鸟平不足仿其华刻角丹楹莫能仿其丽”可窥见古村建筑,农耕,戏曲等文化源远流长。据碑记还可定论,原乐楼为三面观献亭,修缮时又增加了东西砖石山墙。有宋金时期三面围观之形制雏形,有元后期南苑风格长方形三间台口,立柱阁扇前后分明,套构结构明显,空前绝后,可为建筑历史上珍贵奇葩。明清时期,古村曾设官方驿站,也是西上南下客商必经之地。“微区”设“下处”又见小小古村,博大胸襟,昌盛繁荣,四方能人才士云集。几尺方台,久经流传,唱念做打,演艺说不完的故事。宋祖赵匡胤点将,清内阁中书王柯大南下上任等故事充满传奇。
观乐楼,可以兴,出将入相。街心中,台前础石鼓镜方座,檐柱四立三分台口,侧插门槛雕缘绘花,坐南向北唱曲悦龙。整体见单檐隐歇山顶抱厦,斗拱飞檐别具匠心。内饰雕梁画枋角儿唱鸟走。山花见八字重檐悬山卷棚,此设计空灵通透,台口音量外泄,山崖回音绕梁,立体音效明显。当地童谣随胡弦唱曰:前崖跟后崖跟啊呀啊呀里崖根.…。唱曲平调,老少皆宜。光阴来到四十年代初,大战在即,兵工生产雏羽未满,修械所由平原转移到秘密山地。时正值连翘药材采壳季节,彭德怀副总视察石灰窑兵工后勤采购供应来在戏台边,双手用簸箕熟练地簸出连翘壳叶子,还一边用嘴吹,一边用手捡,手脏了就从台石上搓搓,还不时和颜悦色地与众笑谈,得见手汗粘湿了础石,那'彭总手印’久久久久不肯化去;抗战时期,冀南银行后勤材料发行科设立在石灰窑'下处’四合院,当时称作大社,明梁明柱格子门窗明清建筑,是村农会组织机构所在地,集仓储,会议,守备于一体,老一辈村民民兵武小马就是其中一位押运员;新华日报采集站在石灰窑,社长何云称石灰窑村民李天昌为“油墨专家”,油墨厂就设在他家的院子里。月上西楼时,李天昌开始在自家的西土楼上用自已调制的油墨试印了第一张冀钞。42年5月何云社长和他带领的新闻小分队46人在保卫总部战斗中光荣牺牲。
悠久的历史,文明的古村,光荣的传统。古院门厅的鹿雕翎,角落的石臼,磨坊的石碾石磨,光滑的街石,不朽的老墙,深深的老井等等,片片旧址印迹,块块青石记忆,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沧桑,传承着文明。抗战期间,石灰窑五六十户人家,两三百口人全民皆兵,有儿童团,妇救会,民兵小分队,还有互助组与变工队,其中参加外线作战的民兵失踪牺牲的不在少数。
盛夏浪漫,文旅引路。欣赏品味古建艺术与现代工艺的和谐美,打造古村'青石’文化,遗址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新名片,各级领导和古村人民必将不忘初心,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筑美古村,复兴家园。
2020年7月1日 于石灰窑古村落
留言之窗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