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只出场一次的元春,为什么如此重要?| 红楼专题

本 文 约 515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元春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位被正面塑造的宫中女性,对她的直接描写,小说中只出现两回。
这位宫闱深处的女子与读者仅有“一面之缘”,却在千万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悲叹。
元春。来源/87版《红楼梦》剧照
高贵荣耀的皇妃人生几何,她悲从何来?

元春:贾家的好女儿

元春生于大年初一,其生日和贾府的太祖太爷同日。
“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红楼梦》第2回)
开篇只知元春早早便入了宫,没有更多陈述。
后来,在贾政生日当天,宫中的夏太监突然来贾府降旨,惊得贾政接了旨就匆匆忙忙进宫面圣去了,贾家众人也因不知是何兆头而惶惶不安。过了两个时辰,荣国府管家赖大气喘吁吁地跑进门,向贾母等人禀报说:
“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红楼梦》第16回)
贾府上下一听,乐坏了,众人马上换了朝服、乘着大轿,喜气洋洋地进宫谢恩。
贾府众人个个喜上眉梢,在院中给贾母道喜。来源/87版《红楼梦》截图
虽然小说对元春的叙写不多,但是从里里外外的表达来看,这位“才选凤藻宫”的贾家子女大抵是一名有才又有德、孝顺且贤良的女性。之后贾母过生日,元春特地送来“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之厚礼。作为宝玉的长姐,元春也时刻挂心弟弟,在省亲时得知大观园中的多处对额都出自宝玉之笔,不由得欣慰地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
元春贤孝,凭一己之力为贾家光耀门楣。提起她,贾家宁荣两府上上下下,谁不是挺起胸脯,尽是得意之状!
可是,这位贾家长辈眼里的好女儿、好孙儿,晚辈眼里的好姐姐,入宫后只在深夜里回过一次家,流尽了泪,满心悲苦无处诉说。

元妃:省亲与《长生殿》

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受皇帝恩准,大兴土木修建了占地365亩的豪华“省亲别院”,只待元宵节省亲之日的到来。
那天,凌晨4、5点天还未亮,贾府上下有爵位的人就开始“按品服大妆”了,省亲别院中可谓景观华丽:
“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红楼梦》第18回)
贾赦早早地就在西街门外等着了,贾母也一直守在荣府门外。可是一天过去了也不见人影,整府的人从天蒙蒙亮盼到了日头西沉。正当大家不明白怎么回事时,一个太监骑着马赶来说:“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贾母等人穿戴齐整,听闻太监的话,得知元妃要晚一些才能来了。来源/87版《红楼梦》截图
原来,元妃在宫中吃了晚饭,还要拜佛、赏灯,得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动身。
从贾府迎接元妃的状态来看,原定的省亲时间应该没有这么晚,可是入宫多年的元妃难道事先不清楚宫中元宵节的礼仪活动吗?应该不是。只能说,元妃没有决定自身来去的自由。
夜幕已至,元妃终于来到了省亲别院,并将其名改为“大观园”,默默叹息这“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过于奢华。虽然她是贾政与王夫人之女,但是自小由贾母培养长大。这次回家,元妃兜兜转转来到最疼爱自己的祖母之处时,已不似儿时了:
“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红楼梦》第18回)
元春见到贾母,满眼含泪,说:“老祖母,请受孙女儿一拜!”贾母和夫人们一听,赶忙伏身道:“何以使得!”来源/87版《红楼梦》截图
元妃怎的流下这许多泪来?且看她那晚点的戏。
元妃共点了四出戏,在关于“省亲四曲”的夹批中,属脂砚斋的最受关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庚辰本都重点标明了这四出戏的重要伏笔:

第一出: 《豪宴》,夹批: 《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 《乞巧》,夹批: 《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 《仙缘》,夹批: 《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 《离魂》,夹批: 《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

其中,第二出《长生殿·乞巧》被认为暗示着元妃之死,因此这里主要说说元妃点此戏之为。
《长生殿》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要旨为: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是无常,没有永恒和确定的未来。这似乎与某部作品非常相似?没错,正是《红楼梦》。《长生殿》整体上是以“皇宫-大唐天下-忉利天上”为空间叙事层级,恰与《红楼梦》的“大观园-贾府内外-太虚幻境”对应。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在天上众仙的眼中,不过是场司空见惯的人间悲喜剧罢了。人间哪来永恒的真情,命运只会带来梦一场。大观园中的众人亦是如此,看着戏台上的悲欢离合,尚不知梦外还套着幻梦。
而《乞巧》是《长生殿》中的一段戏,写杨贵妃在乞巧时与唐玄宗焚香设誓:“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杨贵妃担心白头之叹,所以渴盼能与皇帝恩情长久。元春在深宫中,只怕也有班婕妤所叹的“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宫怨。元妃对长久真情的渴盼,在此戏中可见一斑。
杨贵妃在《长生殿》中被赐死于马嵬坡,到头来哪里还有当初的永恒之誓?元妃的命运便也如此暗示于其中了——早亡。
元春流泪。来源/87版《红楼梦》截图
元春不仅因为宫怨而哭,还因那永生永世无法再享有的天伦之乐而哭。
元春虽为皇妃,但她首先是个女儿,同时是名妻子。从女儿的身份看,元妃省亲时,对其父贾政隔帘含泪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这句哭诉悲痛已极,何其发自肺腑!可是贾政是怎么回答的呢?贾政说:
“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干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红楼梦》第18回)
虽含着泪,但是面对女儿的哭诉,贾政最终还是以比较官方得体的话术“对答如流”。元妃见父亲如此,也只能将女儿之态生生压回心底,道一句“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而已。
元妃对贾母等人是如何说的呢?“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她在深宫里基本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了——作为妻子,没有日夜相伴的丈夫;作为儿孙,没有疼爱自己的家人。
元妃看众人皆垂泪,便安慰贾母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来源/87版《红楼梦》截图
转眼间,元妃在家的时间所剩无几,已被执事太监催促着“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了。看着此生或难再见的祖母、母亲和兄弟姐妹们,元妃只能流着泪,千叮咛万嘱咐:
“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红楼梦》第18回)
千言万语,哪堪表白,硬是狠狠地埋在“皇恩浩荡”中了,回过头依旧是深深的宫闱。

为何在深夜省亲?

元妃入宫后的唯一一次省亲,在那晚丑正三刻结束了。算起来,元妃从前一天晚上7点动身前往大观园,于凌晨3点之前准备起驾返回,前后除去路上的时间,她只与家人在深夜共处了最多5、6个小时。
元妃为什么要在深夜省亲?前文提到的“身不由己”一说算是原因之一。但是其中更为耐人寻味之处,或许在元妃的判词之中: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对判词中“虎兕(一说“兔”)相逢大梦归”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虎兕”是老虎与犀牛,寓意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而也有人认为应为“虎兔”,即甲寅年和乙卯年两年相交,预示着元春之死,更隐喻着真实中的康熙之逝。
元妃至大观园,下骄。来源/新版《红楼梦》截图
此处不论以上说法之详细内涵,只解元妃深夜省亲之迷。这便要提出后人对判词的又一种解读了。
若逐句来看,第一句“十年来”写年岁,第二句“榴花开”写季节,第三句“三春”“初春”写月份,那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第四句应该写的是时辰,按此思路,似乎应是“虎兔”相逢。
回看元妃起驾回宫的时间,太监于丑正三刻时告诉元妃该准备回宫了,那么元妃就要开始与诸位家人依依惜别一番,可能会耗些时间;从大观园到皇宫,途中还要再废些时间。这些加起来,拢共1个时辰应当是有了。
因此,元妃回到宫中的时间,大概正处在“虎兔相逢”之刻。这一刻,梦醒了,不仅是大观园夜游一梦醒了,也是天伦之乐一梦醒了,更是红楼一梦彻彻底底地醒了。
张锦池先生认为,元妃的晋封与加封,在政治上固然使贾府门第生辉,但在经济上也造成了贾府的一蹶不振。贾府倾尽财力建造的大观园,是《红楼梦》中如梦似幻的理想世界,说到底还是幻梦一场。不需要等到元妃薨逝,也不需要坐看贾府修建大观园后的江河日下,只消看这极尽绚烂的“造梦”过程,早就可知“盛筵必散”了!
省亲不久后,元妃于正月二十一遣人将一灯谜送至贾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众人来到贾母上房猜灯谜。来源/新版《红楼梦》截图
谜底是爆竹。元妃在大观园的一晚梦境恰似这爆竹,一晌贪欢后,顷刻间化为乌有。而贾府其他晚辈所作灯谜,也被贾政读出了悲谶:
“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红楼梦》第22回)
此后光景,元春在宫中早逝,迎春被丈夫虐待致死,探春远嫁千里,惜春入栊翠庵为尼。曾经冷子兴所言“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的“四春”,在红楼一梦将醒之时,“一响而散”,只余“原应叹息”。
元妃的“归省”与“梦归”,也尽在此中了。

“望家乡,路远山高”

浓墨重彩的省亲事毕,《红楼梦》中对元春的叙写便只余少数提及。自送灯谜、端午赏赐后,元春再次出场是在续写的后40回中。
时值贾母等人进宫看望生了病的元妃,元妃看着宫女传来的贾赦、贾政等若干人的职名,泪水涟涟。毕竟,作为“贤孝才德”的元妃,她早就把贾家的命运寄挂在自己身上了。而见到祖母等长辈在自己面前跪拜、谢恩又起身,元妃又忍不住哭着说:“父女弟兄,反不如小家子得以常常亲近。”随后又问了她时常牵心的宝玉的近况,听闻弟弟没有荒废读书,这才放心。
再后来,元妃因承蒙圣眷,以致日子安闲、身体发福,健康状况不佳。一日感染了风寒后,竟然一下子卧床不起、病不能治了。贾府中人听闻,赶忙穿戴好赶进宫去:
“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红楼梦》第95回)
甲寅年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元妃薨逝,存年43岁。
“但元妃并无所出,惟谥曰'贤淑贵妃’”。来源/新版《红楼梦》截图
元妃死了,早就由盛而衰的贾家正式被卷于祸水之中,宁国府被查抄、贾政被撤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虽然有人指出,后续的40回对元妃薨逝的交待与曹雪芹的原意不符,有过于“圆满”之嫌,但是元春的悲剧形象与宫闱之困,终究还是跃然纸上了。
余英时先生认为,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是在元春归省的名义下建造起来的,而后来宝玉和诸钗入住大观园也出于元春之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春可以被视为理想世界的创造者。她虽不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却是大观园中人世百态的总导演。
统而观之,元春不仅是贾家富贵的造福者,也是贾家败落的重要“肇事者”;她不仅是有才有德的诗意倡导者,也是婚恋悲剧的支持者与亲历者。
元春这一生,繁花似锦。可盼了一生亲情和真爱的她,终究在一场幻梦中撒手人寰。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来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

参考文献:

曹雪芹.红楼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曹立波.《红楼梦》中元春形象的三重身份[J].红楼梦学刊,2008(06):96-117.
段启明,秦松鹤.“一面之交 百年不忘”——红楼人物谈[J].红楼梦学刊,2006(02):132-141.
顾春芳.细读《红楼梦》“省亲四曲”[J].红楼梦学刊,2019(01):219-245.
竺柏岳.贾元春简论——《红楼梦》人物描写探微[J].中州大学学报,1999(01):45-49.
END
者丨北辰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排版 | 孙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