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习俗

 礼仪习俗

1、婚嫁:在旧社会,婚姻全由父母包办,还有一套繁琐的礼俗。即部名、议聘、送定、送节、送日子、迎娶、婚礼、洞房、三朝、回门、十朝、弥月。

初谈婚姻,一般请二个媒人,向女方求婚,许可后,多用红纸书写男女双方时辰八字称“八字帖”,经推算无冲克,双方即约媒纳采,致聘金若干,礼物若干,确定婚姻关系,俗称“送定”,结婚一般要择双日称吉日,男方要挑酒、肉、菜、点心到女方家,接亲一般用娇,男方在媒人带领下找嫁妆。进门要开门包,新娘头戴凤冠,身披绸布(称披凤),穿红衣,母女相哭,在鞭炮声再三催娇才起身,新娘手拿“万年青”及放有花生、核桃、莲子、桂圆、瓜子、荔枝、红枣七程吉祥果子的红布袋(称果子袋),到男方拜堂,拜亲戚、长辈要给红纸包,新娘在新房内由陪堂小妨和利事婆婆引导对。席散后,亲朋好友闹新房,讨果子、讨鸡子,后第一个双日,夫妻双回娘家叫“回门”“认亲”,当天返回,满月后才可以回娘家住宿,生了子女第三天请“三朝酒”,满月后请满月酒,小孩周岁生日叫“得周”,娘家要送衣裤袜帽等礼。

建国后,国家颁布新婚姻法,提倡恋爱自主,婚姻自主。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昌盛,结婚聘礼增厚,讲排场、比阔气。使之婚后赘务重重。也有部份青年以领取结婚证书即为合法夫妻,文明结婚,礼仪从简,单独旅行结婚或集体婚礼,但都向亲月好友分小袋喜糖,以示夫妻生活甜甜蜜蜜,白发到老。

2、丧葬:老者死去,称“正寝”,亦称“过辈”,一般人家均用棺葬,墓多为砌砖,病者临终,家属到场送别,称送终。死后焚纸钱和包裹雨伞;并请“棺材头”替死者抹身、梳头、更衣后,将尸体移至堂前木板上,覆以被单,在路口烧毁死者被褥席草之类。叫落地,死者口含“合三宝”。入殓时由“棺材头”将家属及亲戚所送大被入棺内。入殓后设孝堂、做功德、做道场,男死“破酒肉”,女死“破血污”。出殡时,幡幛引路,咆锣开道,长子捧“香碗”,次子手执魂幡,家属亲友后继、送葬人数多寡,声势大小,由死者社会地位及家庭经济而定。棺至墓地,抬棺人不解绳索,待死者女儿拿出“红纸包”才解,称“解索钱”。亲属还要反顺各绕棺三匝,叫“盘丧”。尔后,出嫁女儿要走另一条路回来,其余人按原路返回,称“回丧”,还要“起煞”和“回煞”,“烧七”,其俗甚繁。孝子三日不吃肉,百日不理发,鞋上要缝麻布,春节贴蓝纸白字的门联。墓前一般都立有石碑,碑上以郡名代姓氏,亡父称考,亡母称妣,注明行辈、生卒年月日和立碑子孙名字。

建国后,旧礼俗得改造,悼念死者采用送花圈,开追悼会的方法。亲友志哀臂戴黑纱或插小白花。但繁礼仪,封建迷信,尚有复活。改土葬为火葬也有其事。

3、出生礼仪:催生临产前一个月,娘家备新生儿衣服鞋袜数套及各种点心(如馒头、粽子、红鸡蛋等)送至婆家催生。婆家收下大部份,退回小部份,并将收下之点心礼品赠送给邻居。

三朝  孩儿生下第三天,请接生婆及长辈吃酒,称“三朝酒”。来者向产妇送礼,给新生儿送红纸包。

周岁  外婆家要送衣服鞋袜、手饰及红纸包,称“送得周”。

4、寿庆礼俗

寿庆一般自五十岁始,有六十寿辰,七十寿,八十寿等。长辈每逢大十诞辰之年,嫡系子孙向长辈送寿服、寿帽、寿鞋、寿面、寿联等,一般在当年生日“摆寿酒”,亲戚朋友前来致贺,送寿礼,致祝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