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周祥鸿原创《我们的“大桥精神”一一《世纪金桥:》诞生记》

一本精装本,一本平装本,两本书的封面上装帧的是一座巍峨的大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四个红色魏碑字体的书名“世纪金桥”,是那么的夺目耀眼。这是一本记载芜湖长江大桥全景式的报告文学集,由芜湖市作家协会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书被评定为全省向建党八十周年诞辰献礼的十本书之一的优秀文艺作品。著名作家徐子芳书评《世纪金桥》,称之为她是“芜湖文坛上的又一座金桥”。
这本《世纪金桥》报告文学集,汇集了前言《从此天堑变通途》、上部《大桥梦圆》和下部《群星璀璨》二十四章和后记《让历史记住》,全书28万字,集中记录了芜湖市长江大桥建设的全过程,记录了大桥建设者和指挥者的生动感人的日夜奋战的故事,她是芜湖城市建设的光辉一页。是一本城市建设的史料,是芜湖人实现百年梦想的难忘的见证。

        让历史记住

芜湖长江大桥,这一芜湖人魂牵梦绕的桥,终于成为现实,终于梦想成真!从此岸跨越彼岸、从梦想跨进现实、是向21世纪的一次大跨越。
       这座世纪金桥,横空出世,贯通大江南北。曾记否,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就在《建国方略》中预言:“修建霍山、芜湖、苏州、嘉兴铁路线。此线……过扬子江到芜湖,与沪宁线会。”百年的大桥梦,成为芜湖人追逐的目标,他们为实现这个梦从选址、勘测、设计、筹建一刻也没有忘记和止步不前。让大江告诉历史,让大桥告诉历史,让芜湖人和大桥建设者告诉我们,这一个个金光灿灿的日子吧:
       1956年1月,勘测设计院、大桥工程局技术人员到芜湖进行地质勘察、水文调查和桥位选择。
       1958年12月10日,芜湖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9年,大桥初步完成设计。
      1985年初,专门成立了大桥领导小组,大桥筹建工作又重新起步。
      1996年4月28日,南阳村小学少先队员致信市委书记,捐款献爱心,在芜湖掀起“心桥连大桥”的捐赠热潮。
      1996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芜湖长江大桥为1996年新开工项目,并由国家计委下达了开工建设计划。
      1997年3月22日,大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
      1998年6、7月,全力以赴抗洪抢险,死保无为大堤,确保大桥施工区围堰安全。
       2000年5月1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平,副省长田维谦,市委书记、市长詹夏来,副市长、大桥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名轸上大桥徒步走过大江。
      2000年9月30曰,芜湖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
      芜湖长江大桥,策划的时间最长:从孙中山先生1917年最初的构想,到1997年正式开工建设,整整用了80年的时间。从50年代的勘测,到新世纪大桥的建成,几乎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历程。
      芜湖长江大桥,建设者人数最少:在长江上20多座桥梁,公铁两用的武汉大桥、南京大桥、九江大桥都投入了上万人马,而芜湖长江大桥的建设最多的时候也不到一万人。
      芜湖长江大桥,建设的速度最快:武汉大桥用了6年,南京大桥用了10年,九江大桥用了20年,而建设芜湖长江大桥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创造了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最快速度。
       芜湖长江大桥,建设的规模最大:铁路桥全长10624.40米;公路引桥长达6078.40米;正桥全长2193.7米。312米的大桥主跨采用的是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为我国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开创了先例。
芜湖长江大桥,用料最多:混凝土用量57万立方米,钢材用量11万吨,工程总量超过南京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的总和。
      芜湖长江大桥的投资最多:铁路枢纽工程由铁道部投资6亿元,公路接线部分由安徽省投资8亿元,大桥正桥工程30亿元由地方与铁道部三、七开,加上利息与材料涨价等因素,全部建设资金46.46亿元。

芜湖长江大桥最美:她壮丽而不粗糙,桥墩使用的冷轧钢模板砼灌注,使表面光洁如镜。引桥圆孤型展开,如蝶翼双飞,展示出自豪与繁荣,在苍穹下划出了令人心醉的曲线美。
      芜湖长江大桥质量最好:钢梁每架设一个节点,都要进行基石的严格纠偏校正。2000年5月2日晚上8点10分,成功地实现了零误差对接。各分部工程、各单位工程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创造了中国桥梁质量的最高档次。
      芜湖长江大桥建设的科技含金量最高、工艺最先进:施工中的科研创新项目近20项,10多项技术属全国第一。
所有这一个个之最,无不证实了芜湖长江大桥是当之无愧的世纪金桥。

让大江记住

芜湖长江大桥,圆了芜湖人的一个梦。
       为了这个梦,有多少个芜湖人心系大桥的感人故事在流传着:
       有个老人,有个大桥情结:家里多年藏了一块芜湖市长江大桥筹备处的木牌,从当年大桥筹建的牌子下掉一直到大桥又重新恢复筹建,不管是搬家还是换家俱,他每到一处都把这块牌子带走藏在家里。他坚信,大桥总会有开工建设的那一天。保管这块牌子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视为宝贝一样地珍藏到大桥重新挂牌建设的那天。他把这块牌子亲自送到了大桥建设指挥部。
       这位老人是一个老干部,他叫孙善发。
       还有一个当年参加过筹建大桥的老工人,虽然年纪大了,身体衰弱行动不便,出门得坐上轮椅。他听说芜湖要建长江大桥了。他自己不能去,就让儿子每天去大桥工地看看,看看大桥建设的进度:牌子挂起来了,工棚搭起来了,桥墩竖起来了,围堰围起来,桥梁合拢了,大桥竣工了……一个个工程进展情况在这个老工人心里渐渐的化成一幅大桥的蓝图,耸立起一座巍峨壮观的大桥。
       大桥通车的那天,老人让儿子推着轮椅上了大桥,老人亲眼目睹了竣工典礼的盛大仪式,不禁感慨万千,欣喜若狂,老泪纵横。他坐在轮椅上桥走了个来回,流连忘返,连声说,我的梦实现了,我看见大桥了!
       这个老工人叫海大亮,他告诉我,他在梦里已经梦到过多少次看见大桥,从大桥上走过大江了。
       他的梦想成真了!多少人的梦也都实现了!
1996年4月28日,南阳村小学少先队员致信市委书记,为大桥建设捐款献爱心。他们为大桥捐款的行动,在芜湖掀起了一个“心桥连大桥”的爱心捐献热潮。红领巾把积攒的零用线、老人们把多年的压箱底的钱、还有年青人的结婚彩礼钱都拿出来了。
       为报道大桥建设的全程进度,让芜湖人及时知道大桥建设的情况,《芜湖日报》开辟了一个“来自大桥建设的报告”的专栏,几乎每一天都有大桥建设进展的新闻和故事。报社新闻部的金昌龙成了大桥建设指挥部的特约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跑大桥工地。他与大桥办的同志有了热线联系,及时准确的报道赢得了赞誉,在建桥功臣的表彰大会上,他也被评为大桥建设的有功之臣。
       记得在大桥11号桥墩竖起来后,我和其他几个记者坐船绕桥墩看了一圈,还爬上正在施工的桥墩,看了工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桥墩上施工的现场。大江的浪涌,桥墩的坚固,工人的智慧和辛苦全在我的心里融合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大桥专栏的报道,记录了大桥建设的全过程。
       作为芜湖市作家协会主席的我,又经历了大桥建设报道的前前后后的全过程,被大桥的建设者的精神和业绩震撼了、感动了、激励了。我们作家协会也要参与到宣传大桥建设和弘扬大桥精神的行列中。我想,芜湖长江大桥这一世纪工程值得大书特书!不能不书,不可不书。不书,就要留下遗憾!
       在八百里皖江上横跨了一座被誉为“中国第一桥”的公铁两用芜湖长江大桥,我们怎能不大书特书,记下这珍贵的历史啊。这神圣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芜湖市作家协会的肩上了。
“写大桥的人”一一芜湖作家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个书写大桥的决定很快就成为作家笔下一篇篇生动的记实美文,一部28万字的报告文学集《世纪金桥》即将问世了。

        让芜湖记住

要写大桥的决定一出,作家们纷纷主动请缨。在我们作协经过慎重考虑和筛选后,挑选了13位作家编写这本《世纪金桥》,他们是:李幼谦、孔立新、金昌龙、鲁安娜、丁以能、刘龙庆、郎澜、王兴国、更生、张承宪、方佳金、王祚宏、奚立华。除王兴国、奚立华、郎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外,其他人均是省、市作家协会的会员。
      在接受采写任务之后,他们就雷厉风行的来到大桥工地上,分头开展采访活动了。
      前期的工作当然就是收集第一手资料,到现场与大桥建设者零距离的接触。
       这次写书和出书,必须要赶在大桥通车典礼前拿出书来。已经是六月底了,离2000年9月30日大桥竣工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了,不,除了出版社审稿出书的提前量,也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又正值酷暑炎热的夏天,每次到大桥工地又离市区很远,这些困难摆在13个作家面前。他们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总是信心百倍,精神饱满,活力四射,一个个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奔赴大桥施工现场。
       年过七旬的老作家王兴国是原市文联副主席,出版过《海员之歌》等诗歌、小说多部,其小说《大杂院轶事》还获得了安徽文学奖。他不顾年事已高,资历又老,冒着炎炎烈日到大桥采访。他采写的《脊梁》,写的是一位桥梁专家。他是大桥局二处的指挥长赵志尚,一米八的个子,黝黑的脸庞,说话声音宏亮,是一个四十四岁的中年人。他叙述了这位总工程师自学成才、爆破专家的事业、亲情和爱情,让我们“看到了他那坚挺的、钢铁一般的“脊梁”。
       李幼谦,摇着轮椅去大桥采访。这个身残志不残的女作家,被称为“芜湖的张海迪”。她作为该书担纲的快手,包下了从引子到第六章的篇幅,《芜湖长江大桥一一中国第一桥》到《万众一心助大桥》,每个章节都有可圈可点的精彩片段,如对芜湖历史上的“芜湖之最”、“芜湖之名”、“芜湖之人”“芜湖之水”的记载,以及对芜湖的变迁和发展的回望,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座城市,理解了建造长江大桥的深刻意义。正如作者文中所说,芜湖长江大桥开工了,芜湖长江大桥上马了,芜湖长江大桥:竣工了,让世界瞩目的历史再一次选择了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让它成为安徽和芜湖历史上颇有价值的坐标。
       作家奚立华,他的《燃烧的圣火》一书曾经获得过全国儿童文学二等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这次撰稿过程中,由于在付梓前需要增加几个不同工种的大桥建设者的内容,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要顶着烈日采访装吊工赵政、女电工兼女工委员张跃宁、高级工程师总监何仕英和合工大监理部这个群体一批爱岗敬业者许广良、王显奎、徐鸣、焦其全、张飞……他们被评为芜湖长江大桥建设功臣,监理人将载入世纪金桥建设的史冊。这个监理群体,犹如闪烁的群星。他连日来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很快拿出了书稿,为按时出书贏得了时间。
       作为报纸专栏设置的芜湖日报社新闻部,对大桥建设的整个进程都了如指掌。主任方佳金,记者金昌龙更是如数家珍。出这本书自然少不了他俩的参与,他俩写出了很有份量的两篇书稿《“大桥市长”》和《巾帼风采》。
       参加撰稿的作家都拿出了高水平高品位的文学作品。孔立新的《地层深处的硬仗》《齐心协力保大桥》《“芜湖的施工环境全国最好”》《“咱们工人有力量”》《历经艰辛铸辉煌》《谁持彩练当空舞》,与李幼谦旗鼓相当,撰写了上部12章的一半篇幅,可谓是写作高手,出手不凡。鲁安娜曾被誉为“芜湖文坛六朵金花”之一,在女作家中为佼佼者。这次写了篇《人生的最高境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芜湖长江大桥,圆了他世界第一座桥的梦”的桥梁专家方秦汉的高大形象。丁以能、刘龙庆的《青春的旋律》,郎澜的《刘崇梁印象》,更生的《大江不会忘记》《足迹》,张承宪的《走近巴楚》,方佳金、王祚宏的《巾帼风采》,作家笔下的每一个桥工、专家和指挥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光彩夺目,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个璀璨如星的英模群体,是一幅具有传奇色彩拨人心弦的时代画卷,是一曲响澈云霄传遍祖国四面八方的《大桥之歌》。
       这夲书的出版更离不开两个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更生,一个是大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黄世巧。为了组织采访、选择采写对象,为了组稿审稿和校对,为了联系出版和书稿的审定、封面的设计、内页的图片等等事宜,为了赶进展抢时间保证这部书的按时保质的出版,他俩与时间赛跑,奔走在作者与指挥部之间,市区与大桥工地上,总是那么地认真负责和不辞辛苦。在很短的两个月,顺利而高质量的完成了《世纪金桥》的组稿、统稿、定稿任务。
在这里,有个“渡口惊魂”的故事不得不说了。
       为了按时保质的出版《世纪金桥》这部书,芜湖市委宣传部的部长黄健文一直关心着成书的过程。一开始,就指定由芜湖市作家协会全权负责书稿的撰写、封面的设计和出版,并与市文联副主席唐尚浩、市作协主席周祥鸿在一起定下了出书的大方案。在书稿完成后,市委宣传部新闻办主任靳伟主动联系了大桥办黄世巧主任、报社副总编市作协主席周祥鸿一道去合肥与省文艺出版社商定出书事宜。
       也就是这一天,在去出版社找社长谈妥出版之事返回路上,一场意外发生了。在小车过轮渡之前,司机下车“方便”去了。三个人坐在车上等候时,不料车子向前滑动了,因上轮渡是下坡路,眼看小车就直接冲向江水里去了。就在这危急的千钧一发之时,我忙叫黄主任打开车门,她很快就拉开车门,我又喊了一声:跳车!坐在车门边的黄主任马上就跳了下去,我跟着也跳下了车,我们两人还跌倒在地上,她的手臂搁在了路牙上,我的手掌也落在了地上,都出了血。眼见小车还在向前滑行,就在离江面不足两米的地方,小车轰的一声停下了,腾起了一团烟雾。我想,靳主任还坐在副驾驶位子上,小车“爆炸”了,靳主任……我不敢再想下去了。然而,正在焦虑之际,靳主任从车子上走出来了,毛发无损,安然无恙。后来,我才知道是我和黄主任跳车时,小车的方向变动了,设有冲向江面,而是撞到了一个水泥墩子上,那冒出的烟雾是水泥墩上的灰尘。我站在小车边上,司机茫然不知所措。原来这场“车祸”的肇事者,是他下车前没有把手刹刹好,小车离开了手刹像脱疆的野马乱跑了。事后,提起这次“渡口惊魂”的遇险,却当作一个文坛佳话。靳伟、黄世巧和我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世纪金桥》的顺利出版,在大桥竣工通车典礼上看到了这本书。是我们芜湖作家的共同心愿,我们为芜湖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树碑立传”,弘扬了“大桥精神”,让芜湖人记住,让历史记住!
       我在这部书的《后记》中写道,《世纪金桥》这部书把大桥人和芜湖人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那种顽强拼搏、忘我劳动的奉献精神,那种采用高科技、实现零误差、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的创优精神一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抒发出来,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肃然起敬,无不为之振奋,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
      我在长诗《大桥颂》中写道,我问蓝天/白云说:这是最美的彩虹/我问大江/浪花说:这是最长的飘带/1997.3.22./这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2000.9.30./将铭记中国建桥的史冊
       我赞美你,大桥人/我歌颂你,大桥/大桥精神,早已化作/春雨潇潇,霞光万道/桥之梦,桥之恋,桥之魂/你昂首奔走在新世纪大道/你是一部经典的封面/我们第一眼就看见了你/你是那样的雄伟/你是那样的壮观/你是那样的魅人/你是那样的辉煌
       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屹立在滾滚的大江潮/你在招手,你在微笑/世纪彩虹,真好/迎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滾滾的大潮/我行进在我们的大桥/世纪金桥,你好!
       我们一一芜湖市作家协会的作家们用“大桥精神”奉献出一部报告文学集,让这部作品弘扬我们的“大桥精神”吧!
       《世纪金桥》的诞生,这第一座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让我们记住:
        让芜湖记住!
        让大江记住!
        让历史记住!

作者简介
       周祥鸿,原在单位《芜湖日报》社,曾担任报社副总编辑。中共党员,市第九届政协委员,原芜湖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为省作协会员,市作协名誉主席。已出版各类文学专著《初梦录》《再梦录》《人生记忆》《梦园心路》《和谐吟唱》《有梦多好》《梦里的青弋江》《城市与梦》和长篇小说《凌霄花》。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因不是原创而造成平台封号的,后果作者自负,并赔偿平台相应的费用。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若有侵权行为,文责自负,《智泉流韵》公众平台概不负责。刊发文章的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相关图片由作者提供给平台。

《智泉流韵》平台上的任何文章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究。但是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江湖,若由于私怨而用卑鄙的手段肆意报复诽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这是一种犯罪行为,必将交于法律制裁。

特此声明

投稿通知

微刊《智泉流韵》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投稿事项,具体如下:

(1)   凡是给《智泉流韵》投稿的作者必须首先要加主编郭进拴的微信wxid_qum74fzwx9zd22,以便了解详细情况并及时发放稿费。

(2)   《智泉流韵》要求投稿者必须是原创首发,严格强调是首发。不是首发一律不刊登。

(3)     投稿者除了文章正文以外,必须随邮件附上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稿者专用邮箱1493061055@qq.com 。

(4)     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赞赏费的50%发放给作者,另外50%留给平台运作经费。没有赞赏费就没有稿酬。

(5)   稿酬按自然月发放,满一个自然月后结算,一个自然月过后一律不再做任何结算。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月累积稿酬不足10元的就不发放了,留给平台做运作经费。

(6)     平台实行阅读奖励制,凡是作者的作品点击阅读量在一个月内超过500,留言点评达到50条奖励10元,一个月内阅读超过1000,留言点评达到100条奖励20元,依次类推。  

(7)    平台实行文章采用奖励制,凡是每月用稿20篇以上的作者奖励100元。

(8)优秀作品推荐给《智泉流韵》合作媒体发表并组织研讨活动和结集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举办评奖活动,对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和奖金。

合作支持媒体与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

《平顶山日报》落凫文艺副刊

《鹰城》杂志

中华网络作家协会

中华文学艺术圈

中国作家协会精品电子旬刊

《鹰城企业家》杂志

《晚晴诗词》杂志

《鹰城炎黄》杂志

主编:郭进拴

稿费:郭进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