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上的妇女典型人物 2024-07-30 11:28:28 来源于老哥阅藏 ,作者老哥阅藏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地位,将妇女彻底的解放了出来,并且多次将妇女形象搬上了“国家名片”,有名有姓的妇女典型就达10多个。下面,就让我们广大邮迷们通过邮票上的妇女典型,来重新认识和感知伟大的“半边天”。克拉拉·蔡特金(1857年7月5日-1933年6月20日):德国人,是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1857年生于德国萨克森,1878年与俄国人奥西普·蔡特金相识,后跟随蔡特金流亡到巴黎,两人于1883年结婚,并在巴黎开始组织工人运动。她曾参加“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了妇女解放》的专题演说,提出了妇女经济独立、男女同工同酬、改变现行社会制度的观点。1910年哥本哈根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根据她的倡议,通过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的决议。纪76“三八”国际妇女节五十周年一套四枚(1960年3月8日发行),其中第一枚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创始人克拉拉·蔡特金像,这是新中国邮票上第一枚有名有姓的妇女(图1)。1980年3月8日,原邮电部再次发行J53“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七十周年,主图为蔡特金像,蔡特金也是两次登上新中国“国家名片”的外国妇女(图2)。 图1 图2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刘景谦的长女,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她是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砍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77年1月31日发行的J12纪念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三十周年邮票一套三枚,第一次将女革命烈士搬上了“国家名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图3)。 图3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原名向俊贤,湖南溆浦人,土家族,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最早嫁给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后和中宣部部长彭述之恋爱。1928年春,向警予因叛徒出卖在汉口法租界被捕。1928年5月1日在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被处决,终年33岁。死前遗言为:“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的牺牲自己。人总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慷慷慨慨。”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与毛泽东生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在毛泽东率领中共红军第二次进攻长沙后,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她拒绝退党或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于1930年11月14日被杀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原邮电部于1978年3月8日发行了J27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邮票一套两枚,分别是向警予烈士、杨开慧烈士(图4)。 图4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她也是新中国至今唯一享有此殊荣的人。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2014年1月27日,是宋庆龄诞辰121周年纪念日。1982年5月29日发行的J82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两枚,专门纪念著名的宋庆龄女士(图5)。 图5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美国人,1892年,史沫特莱出生於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早年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史沫特莱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1985年6月25日发行的J112中国人民之友邮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一枚就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图6)。 图6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又名丽咪,厦门鼓浪屿人,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83年4月22日逝世。1990年10月10日发行的J173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一套四枚,其中第一枚就是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图7)。 图7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秋瑾生于福建省厦门,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3月间回绍兴,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1907年7月15日于浙江省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1991年10月10日发行的J182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邮票一套三枚,其中第二枚就是赫赫有名的秋瑾女士(图8)。 图8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周恩来夫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2004年2月4日发行的2004-3邓颖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邮票一套两枚(图9)。 图9 通过这些跃身“国家名片”的妇女形象,我们深深的感知妇女对社会发展的杰出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这些妇女形象,来自各个方面,都是为了人类的文明发展,摆脱压迫奋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她们就像划过人类历史文明的流星,永远留下了后人敬仰的光辉,闪耀千古,继往开来。 赞 (0) 相关推荐 黄慕兰的自传 黄慕兰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出生,2017年去世,活了110岁.她生前撰写了一本<黄慕兰自传>,讲述了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她父亲黄颖初,和谭嗣同.唐才常并称浏阳三杰.她16岁出嫁,丈夫是 ... 1993-2J 《宋庆龄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国家邮政局1993年1月20日发行<宋庆龄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 (2-1)J 宋庆龄同志在海边 20分 6313.3万枚 (2-2)J 儿童与和平 10 ... J27 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 向警予烈士像 1500 万枚 8 分杨开慧烈士像 1500 万枚 8 分 邮票介绍: 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 邮票2-1向警予烈士像 向警予(1895-192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 ... 1993-2 宋庆龄同志诞生一百周年(J) 1993-2 宋庆龄同志诞生一百周年(J) 志编号 1993-2 版别 影写版 名称 全套枚数 2枚 发行日期 1993年1月20日 全套面值 1.20元 全套售价 1.20元 原画作者 设计者 杨顺 ... 邮票上的伟大女性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朋友,你知道"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吗? 据有关资料介绍: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联合举行了 ... 在邮票里追寻新中国的创建者们(三) - 美篇 在邮票里追寻新中国的创建者们(三) 2019.09.14 春风化雨 阅读 455映山红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王尽美(1898-1925),山东诸城人.党的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 百年瞬间|刘胡兰英勇就义 △刘胡兰雕像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46年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山西省文水地区的地主武装也乘机猖狂反扑.革命形势日益恶化,但年仅14岁的中共候补党员.云周西村妇救会主任刘胡兰坚决要求留下来继 ... J010 到大江大海去锻炼 1976.7.16,影写版,P11.5.[D]任宇. 邮票规格&整版枚数: (1)52*31mm:40(4*10): (2)(3)38.5*31mm,50(5*10). 1966年7月16日, ... 青年刘胡兰:小小的肩膀,扛起了大义 "怕死不当共产党!" 青年刘胡兰:小小的肩膀,扛起了大义 文/本刊记者 刘博文 1947年1月12日,一个女孩的生命时钟停摆.她的故事,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被口口相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 ... 聞鍾記郵 | 不能忘记的刘胡兰 聞鍾記郵(2366)不能忘记的刘胡兰 还记得那位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吗?有人会说,别逗了,15岁,现在哪有啊?入党的年龄至少是18岁.是真的,15岁,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的名字曾经激励了几代人 ... 突破“封锁”,自力更生——有一种精神叫做“南泥湾” 陕甘宁边区遭到封锁,延安城内一片废墟,面对日军进犯与国民党的封锁政策,中国红色政权遭到严重威胁.<国家记忆>今天带您一起追忆陕甘宁边区抗战以来最艰难的岁月......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