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推出午门斩首这回事吗?别被忽悠了,这才是真相

在很多电视剧当中,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很多人都认为午门是一个斩首示众的刑罚场所,那么真的有这么回事儿吗?

去过故宫的朋友们都知道,午门就是紫禁城的正门,相对于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来说,午门的建筑更为宏伟。午门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来又在顺治、嘉庆两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午门对于紫禁城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的说,午门大概有三个用途。第一,午门是皇帝颁发诏书、赏赐物品的地方。比如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都会在午门颁布明年的日历,这还有个学名,叫做“颁朔典礼”。在一些重大节日,皇帝也会在午门这里赏赐食物,比如端午节赏赐粽子、重阳节赏赐花糕、立春赏赐春饼。还有一些特殊时刻,皇帝也会亲临午门参加仪式,比如大军凯旋回归,皇帝会在这里接受大将军的“献俘礼”。第二,午门是一个彰显国家威严的地方,比如春节、五月节、八月节、皇帝生辰等重大节日,午门都会精心布置一番,用来举办大典。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天安门广场,每年国庆节,都会在广场布置花篮。第三,在明朝时期,午门也是皇帝处罚大臣的场所。一些犯了错的大臣,或者一些触怒龙颜的大臣,皇帝就会亲自赏他们一顿板子,因为受刑的地点在朝廷的大门前,所以美名其曰为“廷仗”。

这么看来,午门是一个举行大典的场所,这种吉祥之地,是不应该见血的,所以“推出午门斩首”这事应该是子虚乌有的。但是传了这么久,还有鼻子有眼儿的,又怎么解释呢?小编揣测了一下,大概有两种可能,第一个可能就是皇帝说过这句话,但绝不是咱们理解的这个意思,皇帝的本意是是别在我们家院子里杀人,出了大门再杀。另外一个可能就和“廷杖”有关了。在明朝,言官的势力非常庞大,而且他们的信仰是“文死谏”,他们认为,如果因为劝诫皇帝被打死,那么一定会青史留名,所以在明朝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死的言官,他们经常往皇帝的痛处捅,皇帝不高兴了就会动用“廷杖”的刑罚,难免有些弱不禁风的大臣会被失手打死。

有一年,正德皇帝因为迷恋江南美女,于是准备下江南来场选秀,结果被130多位官员进行劝阻,正德皇帝一怒之下把这130多位大臣全都赐了“廷杖”,结果因为下手太狠,有11位大臣当场就被打死了。另一次在午门的大规模“廷杖”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是继承的堂兄的皇位,为了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嘉靖皇帝与满朝文武大臣发生了分歧,上百人一起哭谏,那场面壮观极了,也让嘉靖皇帝心烦极了。于是这一百多人无一例外,全都赐了“廷杖”,当场了死了17个。因为经常会发生大臣在午门被打死的事件,所以老百姓就纷纷以讹传讹,这才有了“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

其实在明清两朝,真正的刑场是在西四和菜市口,不管是砍头、腰斩还是凌迟,都是在这两个地方执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午门斩首的说法是错误的。

1

END

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