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替儿子求复婚,被儿媳怒怼:休想再把我当摇钱树,我受够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有位母亲替儿子求复婚,被女方怒怼:“休想再把我当摇钱树,我受够了!”
女方是我一个朋友,她说她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绝不允许别人蚕食:“我本以为他会跟我一起上进,我以为我们可以赚更多钱,结果他们家只想着花我的钱,完全不懂付出,我凭什么辛辛苦苦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
单从婚姻的角度来说,这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讲,是做人的问题,是人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从她的话语中能看出,她对钱看得比较重,想找个跟她一样会赚钱的人结婚。这当然无可厚非,想让自己的生活质量高一点,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赚钱吗?
她的上进心和能力是值得认可的,但是除此之外的部分,则有待商榷,不管她有没有这样的觉悟,我们都要提醒大家:不要让自己太务实,偶尔也可以务虚;不要让自己只盯着前看,偶尔也可以滋润下自己的心灵;不要总说等有时间了再去享受,这样有可能遥遥无期。
几年前跟小希聊到“等我有时间了就去玩”的问题时,我们觉得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因为有钱了就会有时间了,就可以在玩的时候不担心请假和扣工资的问题了。
而现在,我们都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凌云壮志在被现实打击了,因为一直没发财,如果还认为有钱了才会有时间,万一一直没发财就一直没时间,到头来钱也没多少,玩也没玩了,会很可悲。
这倒不是说我们要无视工作非要去玩,而是,想去玩的时候就应该着手抽时间去玩,别拖,拖了就会遥遥无期。
手里没多少钱也无所谓啊,可以为了闲情逸致去玩,没必要为了花钱去玩,这样可以给自己留下不同于赚钱的回忆。换言之,如果你总是忙着赚钱,有朝一日回头去看,你的回忆会很单调。
大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人生有多少真正重要的事可以做。或许你会列出很多,但是如果归类的话,其实没有多少,从性质来讲无外乎四种:一种是吸收,一种是释放,一种是创造,一种是享受。
吸收,包括对知识的吸收,对观念的吸收,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
创造,是吸收之后的转化,我们的能力,观念等都是创造的结果。
释放,是运用自己的能力,观念去做人做事,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
享受,则是基于上面三件事。
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检视自己,应该不难发现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还以前文中提到的那个姑娘为例:她有过吸收,有过释放,有过创造,但没有享受,因为她一直在忙着赚钱。
我们不是在指责她,而是指出表象背后的问题。相比之下,她的婆家人问题更大,欠缺更多,他们想要享受,但是没有吸收、释放和创造的前提,他们注定无法享受。
可以说,类似那位姑娘和她婆家人的生活,都没有“美感”,虽然说人无完人,人生本就残缺,但却连残缺之美都没有。
生活中也是有美学的,我们要去发现,去领悟,如此才能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蒋勋说庄子传达的思想就很美,最动人的就是“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美在于“专注”,从盘根错节的牛关节中理出头绪,逐渐看不见整只牛,只专心在局部的骨节,于是有了“游刃有余”一词。
游刃有余,听起来就很洒脱,这就是一种“美”,美的关键在于“空间的自由”,用蒋勋的话说就是:“我们感觉不到美,身体感觉不到空间的自由,没把自己从牵绊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做事就会缚手缚脚;一旦感受到美,就可以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当然不是行为艺术,他最终也是要卖肉赚钱,但是,他又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在做事和赚钱这两个点之间,开创了一片天地,最终可以说他赚钱像玩儿一样,玩着就可以赚钱了,这就是游刃有余,这样的人生才令人赏心悦目。
每个人都可以借此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抓错了重点?是不是只注重结果了?是不是忽略了过程,以及在过程中该有的专注?是不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太枯燥和单调了?是不是自己在无形中被“物化”了?
曾经我有一段时间状态很差,什么都想做,却又什么都不想做,原因就在于“物化”,凡事都跟赚钱联系在一起。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先想的不是怎样把事情做好,而是想着能不能赚钱,想到有可能赚不到钱,于是就失去了做的动力。后面甚至连出去玩都懒得玩了,觉得玩是在浪费时间,不能赚钱,但不玩也没赚到什么钱,因为思绪太乱了。
这种状态是很可悲的,不可能做到专注,更不可能游刃有余。现在回头去看那段回忆,觉得很糟糕。试想一下,如果让那样的状态伴随一生,到老了回头看,人生该多无趣啊!
希望其他人要引以为戒,赚钱虽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我们的人生应该多元,应该丰富,应该有多种色彩,我们走过的路都会变成回忆,所以我们偶尔需要慢下来,专注做好对自己重要的每一件事,可以忙,但不要为了忙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