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万发金:高贵与卑鄙——读《佟家大院的女人们》之上

原创作者:万发金|内蒙古阿拉善盟

《高贵与卑鄙》

——读《佟家大院的女人们》之上

近期,非常有幸阅读到陕西青年作家梁玲女士的长篇小说《佟家大院的女人们》。

作家梁玲,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中国西部散文学会陕西分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章回小说》、《延河》、《中国民族博览》、《陕西文学界》、《西部散文选刊》等,迄今发表作品百万余字。中篇小说《月落桂园》获第二届“瀛湖文学奖”一等奖;短篇小说《桂枝》获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夫子庙的苍松劲柏》获2017年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一等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逝去的蝴蝶胸针》。
上面的文字,仅仅是对这样一位青年女作家概要的了解。2021年7月25日,“三省区四盟市部分作家原创作品研讨会”在巴彦浩特召开,受我盟知名作家张继炼老师邀请,我作为参会人员有幸见到了这位陕西知名作家梁玲女士,并就初读她的长篇小说《佟家大院的女人们》的一些感悟做了交流和分享。
实话实说,对于梁玲女士这样一位已经发表有百万余字的知名作家,并且用历经5年多时间写成的《佟家大院的女人们》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仅仅囫囵吞枣读一遍,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因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包含着多么丰富、博大的思想内容,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方法、环境描写等等进行分析,非短时间内就能理解透彻、准确把握的。粗枝大叶的解读,不仅表现为对作家创作的不够尊重,也会对作品解读造成硬伤。
但是,当看到《佟家大院的女人们》这样的作品名,并且是由女作家以特有的审美视角来写一群的“大院女人们”,还是激发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不仅匆匆读完一遍,内心深处随着作品主人公命运的坎坷起伏,情绪也为之搏动,并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
首先,感谢梁玲女士以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我们奉献了深厚内涵和艺术精湛的营养大餐。在小说的《后记》中,作家这样写到:“徘徊在竹筒河两岸,看那歪斜的门窗、精美的石刻和门前拴马桩,想象着昔日的热闹、富丽和繁华,心里便有了一种表现的冲动,想为这块幽美的土地写点什么。”“在这篇小说中,我写了一个旧时代的女人的故事,我试图表现一种痛苦,这种痛苦的意识贯穿小说的始终,这也是我试图挖掘中国古代万千女性生命命运悲剧的关键点,同时传达自己关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在这样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作家“试图从人性、道义、观念、伦理、道德、历史环境等不同角度,对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思考,对人性做理想的探讨。”“试图从文学的原则,表现个人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并通过一个家庭的兴衰变化,折射出时代风云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深圳作家于爱成说,伟大的文学作品能形象和鲜明地反映人的处境、性格、命运以及社会道德的冲突和个人精神的状态,生动体现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理想的探求,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在读完小说后,再读《后记》的这些文字就比较容易帮助我们捕捉到作家创作的心声,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让我们领略到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深刻感受到一名作家的初心和使命,即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其次,作家小说人物塑造具有悲剧的美学效应。作家在“后记”中写到“写了佟家三代四个女人的故事,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佟云氏和同时期却境况不同的刘晓洁;出生于民国,生活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的婴宁;沐浴着八十年代和煦阳光的囡囡”。小说以伦理叙述的形式,为我们演绎展开了一幅长达半个世纪的长卷书画;读这样的书画长卷,不由得让我想起《百年孤独》《白鹿原》那样篇幅的小说。《佟家大院的女人们》重点写了三个女人的人生悲喜剧:佟云氏、婴宁和囡囡祖孙三代女性。三个女性生活时代不同,所发生的故事不同,但悲剧的美学效应还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从佟云氏和婴宁两代人身上完整地体现出来。
佟云氏,这个生活在民国初年的女性,她是从非常喜庆的出嫁出场的,又是在无限悲伤的离世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嫁给谁,云香兰自己是没有发言权的。作家赋予她非常美好的形象,长得如花似玉,贤淑慧能,善良仁爱,知书达理,心灵手巧。在大婚之夜,作家这样描摹她“烛光里,香兰的脸玲珑剔透,她的容貌清丽而温婉,一张小巧的鹅蛋脸,白皙、细腻的肌肤像剥了皮的鸡蛋似的。”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本来应该有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幸福美满,相伴一生。绝没有想到的是,这样温婉可人的新娘,却遭遇了新郎逃婚、独守空房的残酷。尽管如此,由云香兰脱变为佟云氏,她的智慧和干练,她的知书达理的品格在佟家大院处处彰显,不仅深得佟家老爷称赞和认可,也深得下人们喜爱。作者有一段文字这样描写“现在,她已经熟练地管理、操持家务。她的勤谨、宽厚,她的仁爱、善良,她的责罚分明,让佟家上上下下为之佩服。佟承德虽未行之于色,心里却是赞赏的。”但是,命运的不公注定在佟云氏身上显露出来。这个深宅大院的小女人,其内心的空虚的,日子是寂寞的。虽然,白天忙碌打理,但慢慢长夜的煎熬,是痛苦又无助的。作者有一段非常传神而细腻的描写:
冬天昼短夜长……闭眼,却睡不着。在黑夜中伸手抚摸自己的肌肤,同穿在身上的绸缎小衣一样光滑冰冷的皮肤,因为绝望而像花瓣一样干涸着。整整一个冬天,她习惯了每晚双手在自己的身体上蛇一样游走,冰凉光滑的肌肤因此而灼热,一种强烈的渴望伴着灼热从小腹渐渐升至腰腹至双乳间,直至将她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她把嘴唇扑在绣花枕头上,以防在寂静冷酷的夜里呻吟出声……
这样的境遇在那个年代,甚至上溯到几年前来,委身于深宅大院的女人们何其多啊!艺术作品中,有《红楼梦》中的众多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勾心斗角的姨太太们,等等是数不胜数,她们中许许多多的女性都是青灯陪伴、寂寞一生。
日久见情。在水一样滑过的无声无息的日子里,来自于佟家大院上上下下一家人的宽厚和善,特别是不拘言笑、心里盛满道德礼仪的公公佟承德给予她的关心,让这个“像出家人一样青灯孤守,守望那空寂、清冷、黑暗的未来”的女人,有了生活的某种幻觉和希冀。特别是在花园的一次苟合,完成了她一生一世做一次女人的经历,给了她一丝生活的烛光。
乐极生悲!佟云氏又从一丝儿幸福的高峰跌入了谷底,尽管有了亲情血脉,但最终还是暗无希望的心境下,一个曾经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鲜活女人”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一盏昏黄的油灯一样熄灭在无边的暗夜里。她留给佟承德的一句话概括了她的生命轨迹,“我这一生都在漆黑的夜里待着,没在阳光下活过。”
佟云氏的早逝,是命之使然,是那个时代一群女性惨痛生命的代表。她们被包裹在诗书礼仪、道德文章的氛围里,既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也无法抗争又无力抗争那个强大的礼教社会。对佟云氏们,我们可以“哀其不幸”,但不能“怒其不争”,她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听天由命,甚至是自生自灭。这就是这一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
婴宁,佟承德与佟云氏花园苟合的杰作。其出生就不伦不类,尤其是在佟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好在这惊天的秘密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影响到这个人物的成长。婴宁的母亲临死前,希望这个唯一的骨肉能够“在太阳底下长大,……让她好好做人。”
婴宁承继了母亲云香兰的优良秉性,从容貌到品格。按理说,这样一个生活在解放后的知识女性,应该天遂人愿,能够在太阳底下长大,并且能够好好做人。但是,事与愿违,婴宁经受过的苦难,在她的唯一女儿囡囡看来,是“一生与贫穷、病痛、屈辱、苦难为伴”。难道是婴宁生不逢时吗?她不仅经历了物质匮乏的年代,更经历了人妖鬼怪的时代。
雒宏宇,心理畸形扭曲,是第一个毁灭婴宁美好生活的魔鬼,是他让婴宁离开了她心爱的校园,回归到佟家大院,开始了在逆境下对这样人物的塑造。德仁,名不副实,他让婴宁一次次受苦受难,成了婴宁阴霾日子的毒太阳;还有红英,嫉妒就像一条毒蛇,给婴宁制造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在一个个恶势力下,婴宁真的是苦大仇深,又毫无办法,辛亏有了承祖的庇护和爱,才让这个绝望于世的弱女子一次次从死亡线上回过头来,坚强的活下去,并且有了自己短暂的婚姻生活,有了唯一的女儿囡囡。往往好人命薄,大病后的婴宁最终还是随着丈夫承祖的落水而亡而让生命画上了句号。
如果说,佟云氏的苦难主要来自于天意,限于时代的局限,无力抗争;而婴宁的苦难更多的是属于人祸,是各种各种的邪恶人物有意为之的结果。凭借一个个灵魂丑恶人物的出场,写出了婴宁的不屈不挠,无声抗争,也完成了对婴宁人物形象的塑造。大量情节印证了一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从佟云氏到婴宁,她们无疑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由于命运的不公正,邪恶力量的畸形强大,或者环境的残酷,她们香消玉碎。这是不同时代风云的折射反应,写出了作家对漫漫长河女性生命的理性思考和艺术表达。
囡囡,佟家大院的第三代女性,血管里依然流淌着祖母、母亲的血脉,承继着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基因。她年轻的生命里,有母亲忙碌持家、咬牙抗争和爱憎分明的鲜活记忆,更有着自己求学生涯的顺境描写。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欣慰,一种释然。虽然不幸和苦难可以使人变得崇高,变得坚强,但我们不应该让苦难延续发展。作品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让我们终究看到了社会进步的必然性,也看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作家呕心沥血刻画的三个女主人公,体现了作家的美学追求原则。

万发,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草原英才、阿拉善英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发表教学专著《一路走来》、《行走在生命课堂》,论文发表或获奖50余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