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康熙青花瓷器鉴定者的知识面
在瓷器的生产烧制方面,清政 府首先于顺治二年宣布:“除辖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而后又于康熙二年实行“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这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和工匠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上的束缚,促进了陶瓷业的长足发展。
康熙的翠毛蓝青花犹如佛头之青,在烧造时要想完 美表现它的魅力需要几方面的配合。
晚期青花瓷器中的款识可谓繁杂多样,除了已有的具本朝年款者,另有干支纪年款,吉语款以及大量的堂名、斋名款出现在了器物的底部。著 名的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图形花押者也可见到。
康熙官款出现在中后期,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和“康熙御制”四字款,字体以楷书为主,亦有篆书、行书、满文、波斯文、八思巴文等,双圈六字款多,单圈、无圈、方框款少。还有堂名款、纪年款、人名款、题记款、吉语款、花押款、章款等,其中堂名款、吉语款繁多。
康熙青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青花精工细作,典雅优美;民窑青花也毫不示弱,同样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甚至在装饰题材内容上较之官窑更为广泛,绘画风格也更为生动。
永乐、宣德两朝的三十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堪称稀世珍品,其颇具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发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康熙朝在仿制时,同样刻意模仿青料浓艳流淌的艺术效果,神形兼备。仿永乐青花花卉斗笠碗,胎体轻盈,釉质细腻,釉面晶莹肥润。经过查考,其制作母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碗外壁绘缠枝牡丹四朵,线条疏朗,笔法流畅,可以清晰看出描绘青花时,用反复点染描摹追求“苏麻离青”色调。碗外壁所绘的四朵花卉并没有按照一般官窑作“十”字状对称。通过与馆藏永乐原器比对发现,原器的花头就是不对称的,同样是两朵紧贴,相互依偎。可以说,康熙仿品是对原物一比一复制的忠实写照。据笔者查考,除了这种无款花卉斗笠碗外,康熙一朝烧制过为数不多的落有本朝款识的缠枝花卉斗笠碗,其花头同样不对称。
康熙年间经济贸易十分发达,景德镇也成为了皇 家御用的制瓷厂,青花瓷器在这段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这个时间段生产的青花瓷颜色还不是很艳丽,胎体很厚重,第 二个时间段是康熙执政之中期,也就是康熙二十年的康熙四十五年,这个时间段由于国力强盛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去制造青花瓷,所以青花瓷的釉面呈现青白色,整体外表比较光滑,而且青花瓷的外表洁白坚硬,很少杂质,摸上去手感非常滑嫩,工匠由于注重修胎,所以胎体厚薄适中,整体质量非常好,康熙第三个阶段的青花瓷生产时间其实很短,就是康熙四十五年到康熙死去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青花瓷,出现了历史学家俗称的2层台,也就是大盘的底部出现一种台阶的形状,远远看上去非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