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管理 | 常见的时间管理误区都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
全文共计2825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时间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也给大家分享过很多这方面的经验。
但是,还是不断有同学在私信和后台里问我:
毛毛姐,你说的方法我都照做了,
为什么还是感觉自己的时间管理一塌糊涂呢?
其实,很多同学都掉入了时间管理的误区而不自知。
今天,我整理了五个常见的时间管理误区,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枪吧。
误区1:制定太过具体/不可能完成的计划表
我们在时间管理的时候,都会犯一个错误——用现在自己的状态来制定计划,以为自己的状态会一直保持下去,而且计划的条件都不会变动。
所以,我们会效仿清华学霸的时间表,把自己的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幻想完成计划的自己变成超人。
可是呢?
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早起这一步。
就像是单词书第一个单词永远是abandon。
还在读书的同学还好一点,已经进入职场的会有这个同感——时间管理,绝对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时间管理的另一个误区——自己的事情忙完就行了,不考虑其他人的事情。
比如你刚刚完成手头的任务,准备按照计划进行下一项的时候,上司突然就派发了新任务…猝不及防,一点预告都没有,你怎么办?
这些预料之外的时间消耗集合起来,就叫“失误预估时间”。
而我们对失误预估的时间不足,会导致耐心渐渐被消耗光,从而导致事情失去节奏。
“整段垮掉”,就是这个意思了。
时间管理的误区,有时候并不在细小的一小时怎么用,而在于在大的节奏上不要犯错。保持自己一直是在一个自律自制的状态下去做事,其实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高明很多了。
误区2:高估自律自控能力,忽视意志力生理基础
有些时候,时间管理会失败,不是计划不好,也不是执行力度差,而是欠缺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甚至是欠缺相应强大的大脑结构。
大脑中负责记忆功能的结构叫海马,而相当于电脑内存的结构就是大脑的前额叶——脑袋前额头后面的那部分大脑皮层区域。
这部分区域是灵长类生物进化中变化最大的部分,灵长类进化到人,大脑容量增加了一倍,而这增加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大脑前额叶变得越来越大。
让你一整天都要求自己按照计划行事,同时还要处理其它事项,是要消耗脑额前叶的精神力的。
意志力可以后天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而提高的,但是任何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比如如果昨天你还是个沙发外卖打游戏的肥宅,今天是不可能因为制定了详尽的时间管理计划,就摇身一变变成怎么都学不累的学霸的。
一点点逼迫自己在压力下完成计划,逐渐你会发现自己“控制自己做某事”的能力是逐渐提高的,我越来越能够完成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从“开始想”到“开始行动”之间的拖延也越来越短。
误区3: 不懂得安排休息时间
《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3张桌子:
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
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
第三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这三件工作看起来彼此毫无联系,甚至可以说跳跃性很大。
而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莫法特的这个方法可以类比到农业上的“间作套种”。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科学种田的方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块土地,如果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
同样的,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长时间持续同一项工作内容,就会产生疲劳,大脑的活动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下降。
如果这时改变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而原来的兴奋灶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剂和放松。
说句实话,很多种拼命工作的方法中,白天拖延症晚上熬夜修仙,其实是性价比最低的,最不可取的。
我们每晚60%的睡眠都属于非快速动眼睡眠,这种睡眠的特征是大脑活动的快速爆发,被称为“纺锤波事件”(spindle events),因为脑电图上有纺锤形的锯齿状波痕迹。
正常的夜晚睡眠将涉及到数千个“纺锤波事件”。
科学研究发现,那些拥有更多“纺锤波事件”的人,往往倾向于拥有更大的“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就是解决新问题、在新情况下使用逻辑以及识别模式的能力。
长时间熬夜不睡觉会变笨,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作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曾经说过:“很多人都有这样常见的体验:在经过充足的睡眠后,晚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早上却被轻松解决掉。”
误区4: 只顾勾掉任务,却不够专注
我看过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做技术审查员的时候,当时专利局使用的是一种长腿座椅。
这种座椅让不少人养成一个习惯:
把座椅往后一仰,
双腿跷到桌上,悠闲地审查图纸。
(坐姿不正确,不建议参考)
可是有一天,他从家里带来一把锯子,把椅腿锯掉了一截。
为什么呢?
这样椅子不就不舒服,
不能让人仰着打盹了吗?
其实这就是他的目的——紧张、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不让椅子带来的舒适环境打扰自己专注的精神。
我家书房以前也有这种椅子,设计得特别符合人体工学,舒服极了。每次我怀着满腔工作热情坐上去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因为太舒服而昏昏欲睡提前就寝。
后来我狠下心来换了一把硬梆梆的椅子,那种冰冷生硬的质感,反而能提醒我自己是处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变得更专注了。
误区5:太注重工具/仪式感,忽略时间管理本质
现在有个观点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仪式感的人,总是比那些没仪式感的人做事更有态度,更能享受事情本身,因而会事半功倍。
这话我只能同意一半。
有的同学,手机上装了十几个时间管理的app,每天真正打开的其实没有几个。
还有的同学,每天规定自己一定要在图书馆呆满8个小时,其实去了只是低头玩手机,偶尔翻翻书,主要的精力都在思考三餐吃什么。
其实,让每天的时间管理都总比别人精致和丰盛的方法,不是用多强大的app,也不是打卡学习多少个小时,而是在每日结束的时候,多问问自己今天收获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
建立一个让自己的努力结果可视化的体系,这样时间管理才能坚持下去,才有意义。
更多关于时间管理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