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单核依旧是重心,英特尔拉高频,AMD通过ZEN3架构的优化提高IPC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教育是养成能力的过程。把知识学习转化成技能获取,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实战配机方案。解读CPU性能=IPC×频率。

选配家用电脑,对 很多人来说,8核心16线程是用不到的,多任务工作是创作者的战场。大多数家庭更需要顺畅的游戏体验和办公应用,而且预算不会太高。

为了抓住这一大波客户,厂商也是够拼了,无论英特尔的十代酷睿系列,还是锐龙5000系列,CPU单核性能依旧是重心。

两大厂商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图!

英特尔的方案是拉高频,人家是生态优势明显。所以市场占有比更高。

AMD通过ZEN3架构的优化提高IPC。略胜一筹,路子是对的,可以肯定英特尔想要保住市场地位,也要走架构优化的路子。

我们可以肯定挤牙膏,已经挤到了瓶颈。单纯的堆单核频率带来了积热功耗问题,几乎是不可解的。

AMD的优势不仅仅在CPU的ZEN3架构和7nm工艺。在GPU上,更有优势。锐龙5000处理器的推出,让3A平台,完成了整体构建。

可是,锐龙5000主打中高端,却没有支持低端市场。用户最喜欢的是高性价比,英特尔抓住了用户的痛点,通过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平台,稳住了市场。

有人会问一件事,对比两款不同品牌的CPU,我们怎么看单核性能?多任务性能表现?

科普一下什么是IPC吧!

IPC翻译过来就是每个时钟的指令,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由CPU的设计架构决定。直白点,IPC值的高低决定CPU的性能,频率仅是一个性能参数。

给出一个公式吧,CPU性能=IPC×频率,本来是英特尔提出的。

举一个例子说明问题,IPC提升30%,CPU相同频率下性能提升30%,意味着,同样是3.8GHz的主频,R7 3000比R7 2000强30%。

所以,锐龙5000在同等价格内,特别能打,在中高端市场全面打压了10代酷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