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天地未有之先,原是虚虚无无,鸿鸿蒙蒙,一段氤氲太和之气,酝酿久之,气化充盈,忽焉一觉而动,太极开基矣。动而为阳,轻清之气上浮为天;静而为阴,重浊之气下凝为地。天地开辟而人物滋生,芸芸万姓有几能效天地之功用哉?惟圣人从混沌中一觉而修成大丹,以此治身,即以此淑世;虽未敢缄口不言,却亦非概人而授;随缘就缘,因物付物,方合天地大公无我之量。时而遇上士也,闻吾之道,欣然向往,即勤而行之,略无疑意,此其人吾久不得见之矣。时而遇中士也,出于予口,入于伊心,亦属平常,了无奇异,未始不爱之慕之,一蹴而欲几之,无奈世味浓而道味淡,圣念浅而俗念深,或迁或就,若存若亡,知不免焉。至于下等之士,习染日深,气性多戾,一闻吾道,不疑为妖言惑世,便指为聚众敛财。讵知君子之修造端夫妇,圣人之道不外阴阳,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其事虽殊,其理则一,而贸贸者乃谓神仙为幻术,岂有如此修持遂能上出重霄乎?否则谓天地至广,万物至繁,如此成性存存即上下与天地同流乎?何以自古仙圣至今无几也?于是笑其言大而夸,行伪而僻。噫,斯道只可为知己者道,难与浅见寡闻者言矣!夫蜉蝣不知晦暮,蟪蛄不知春秋,井蛙不知江海,又何怪其笑耶!不笑不足以见道之至平而至常,至神而至奇,神奇即在平常中也。况道本无声色,何有所言?其有所言,亦因后之修士无由循途而进、历阶而升,故不得不权建虚词、假立名号以引之。人果知虚无为道,自然为功,尤须自阴而阳,由下而上。昧为明本,退为进基,虽明也而若昧,庶隐之深而明之至焉,虽进也而若退,庶却之愈速而进之弥远焉。道原远近皆具,我虽与道大适,亦若于己无增,于人无减,夷若类焉。道本大小兼赅,我虽与德为一,亦若无而不有,虚而不盈,德若谷焉。时而大显于世也,啧啧称道不绝人口,我若无益于己,反多抱愧,故曰“大白若辱”。时而德充于内也,处处施为,不穷于用,亦若有缺于中,益形支绌,故曰“广德若不足”。即其修德立身,建诸天地而不悖,我若自安偷薄,绝无振拔之心,故曰“建德若偷”。或已至诚尽性,质诸鬼神而无疑,我若常变可渝,毫无坚固之力,故曰“质直若渝”。如此存养心性,惕厉神明,虽有谗言,无间可入;纵多乱德,何隙可乘?世有修道明德而遭侮辱者,其亦返观内省。果如此藏踪敛迹,卑微自下,怍辱为怀,德广而不居,德建而弗信,亦若忠直难言、诪张为幻者耶?吾知其未有此也。纵或数有前定,劫莫能逃,天之所为,人当顺受,安于命而听诸天,是以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我于此益信焉。且道无方所形状声臭可言,彼世之廉隅自饬者,规规自守,不能圆转自如,我则大方无方,浑然一团,不落边际,又何模棱之有?凡物之易就者不美观,急成者非大器,我能循循上造,弗期近效,不计浅功,久于其道,自可大成,又何歉于己乎?要之道本希言自然,恍惚为状,我能虚极静笃,则无音而大音出矣,无象而大象形矣!施之四海皆准,传之万世不穷,岂仅推重于一时而不能扬徽于万代耶?《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斁。”道之建施实有如此神妙者。其间孰是为之、孰是与之?亦曰:“夫惟道,善贷且成”而已。此言抱道人间,用无不足,给万物而不匮,周沙界而有余,且使化工大成,真上士也。

  太上为世之不自韬光养晦、立德修身者言,彼稍有所得,便矜高自诩,五蕴未空,六尘不净,犹屋盖草茅,火有所借而燃。若只修诸己、不求诸人,浑浑乎一归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纵有外侮,犹举火焚空,终当自息。如此修己,真修己也。惟其如此,故人与己两相安于无事之天,否则于道无得,反招尤也。孔子曰:“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其见恶于人也宜矣。”修道者知此,可以免务外之思,亦可无外侮之患焉。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

  •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闻道勤行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

  • 道德经日课041丨学习是个慢过程,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勤而行之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41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五章:知易行难合一则贵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五章(法篇第九章) 知易行难 合一则贵 (原第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道德真源

    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禀阳和之气则生,阴寒之气则死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诗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所谓威者,纲常名教之大,天理所最难犯者.使知慎独于衾影,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睿智所照,自如明镜无尘,止水无波,物来毕照,毫无遁情.此神明洞彻,自然而知,因物为缘,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