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卷五周易下經夬傳第五

卷五周易下經夬傳第五

 

  乾下兑上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陽長終位而陰微也。君子在位,小人在野,健制而能悦之,不隱情也。剛決而能和之,不任力而剛不過中也。故顯于王庭而民得治也。夫用九即吉於无首也,剛長即凶於用壯也。道之窮則不富矣,其危矣哉。信有危而思患,呻號終无刑,乃保其光也。告自邑,揚而令之從也。不利即戎,肆剛騁力,道途斯變。利有攸往,柔道外而剛治遂終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

  澤上於天,上澤以及下也。上以明法,決治致其平也。君子以施禄及下,惠其澤也。選徳以居其位,取則以上為禁,盡已而不敢上越也。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陽處體初,志在乎前,趾將行以,求勝也。壯之用斯窮之矣,下之微也,何可勝哉。知其不可以往之,自為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以剛而退,守於柔,知其危而懼,呻號戎於昧矣,可為戎,无敵也。何所憂乎,得其中道,吉也。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當位上應,往而為壯,内得其心,外形于色,壯見于頄也。行而與邪凶之道也。夫君子治已,豈係於私哉。雖獨行,遇應而潤於我,而反恕其邪志,匪其失亦又何咎。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聦不明也。

  志進決柔而逼於上,坐不能安,行不能正,剛而不當其位也。羊者,觗突不迴之物,比之用壯,焉能自牽。繫其志,不縱其壯,則悔亡也。是語也,聽之而不能明,昧為其道者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无位之尊也。決,其決至易也。莧陸之柔,脃也。以至尊之徳,務至微之物,則缺於與能矣。夬而得中,无咎而已豈足以為光哉。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剛長而一柔尚存,亡无日矣。雖號之无及已也。

 

  巽下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陽也,君人之道也,正之恒也。而陰來代之,衆以求之,其道遇也。陰之賊也。遇而合之,仕无正也。女之壯也,非人倫之道,不足以娶之。事无恒,不足以為用。夫易无窮也。陽不能獨化,化不可以无遇,故遇而後成。初茍而終固,即遂其生,化之大焉。且物无大也,无細也。其得之大遇也。待於外之來也,豈已之由乎。其在於遇人,大吉。則乾陽也,巽陰也,有天地相遇之道焉。天地遇而萬物章也,剛得中正而能擇其柔,聖人遇於大位也。則其道大行,君子遇於時,輔聖人之功而天下治也。品物得遇而其道乃通始,微而終著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人之治者,火承上之風,能君天下者,得天下之治也。施命告四方,人承其命,咸得其遇也。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牽也。

  陰之為道,冝牽於陽。而守其正,保其吉也。君子隨遇而往,无永正,何以終乎,凶其冝也。无異於牝豕從豭,遇无信蹢躅而已。非久之道也。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陰者,身之資也。魚非食之珍者。初非陰之正者,卦无陰,亦衆之所向也。已得之而供其求,衆失之,未足深吝,故獲之无咎。得其中者也。畜非正之物,懼人之見,其義豈及於賔哉。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求初之,合二已,得矣,胡獲焉。坐而不安,行而不正,牽繫其柔而未得也。以其不獲也。而止於位,故免於爭競之患雖,危而无大咎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无位之陰,遇斯獲矣,二有之也。應何為乎起已求,遇之凶之道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舎命也。

  无中正之徳者,皆无魚以至於悔也。至五徳博而位尊,謀其道不思其欲,故食杞匏瓜而已。夫以剛正之體,含章明之徳,志在行道不舎敎令,如天降之也。莫不咸賴矣,所謂剛遇中正而天下大行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已過體矣,何所遇乎,姤於角也。以是求遇,可惜者也。不至於爭,无吝已矣。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順而以説,柔无違也。剛中正而應,保其萃以通也。天下大聚,正者而孝享,聚其昭穆,剛尊而利以見也。萃其正而通也。用大牲吉,聚而豐之,得其稱也。夫聚而通之。何往不利。順於類正而相聚得其通,而保其久也。天地萬物之情見於此矣。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澤得地以久,地得澤以潤相,聚之道也。衆之聚也,不可以无防,故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四為上應,三近附之,已信不終,失其萃矣。則心惑而志亂矣。何所利哉。若小能號呼,自省度其可否,反而哂之不以為笑,靜然保居,終獲其應,復何憂哉。往必无咎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初三皆萃於四,已獨守中,不變其志,待於五,牽而後為聚,得其吉矣。居内靡他,何咎之有。精意承奉信以結之,豈待於豐乎,雖薄而可以薦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下皆上,萃。已无應焉。萃如,嗟如也,何所利哉。奉於四剛,剛巽而與,故往而无咎。不能下已而從人,位之失矣,可小惜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承上於地以剛處之,而下據其衆,非其至公奉上之心大吉則咎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四有其民,而權逼於已,位當貴也,咎何有乎。尊信不行,道豈光乎,且陽徳仁也,可以長正而悔亡矣,民終歸之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乘剛而不安,違而无萃。齎咨憂嘆以至於涕洟,懼而内戒,咎何有焉。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柔,卑道也。巽,木道也。其道升而大也。見可而升得,其時也。内體巽而外順於物,剛中而上應之,是以亨也。合大人之徳,用見之,而勿恤有慶者也。南征吉,出諸幽而升於明也。志獲於此矣。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高大。

  木生浸而大也。剛中而柔順也。君子欲其升也。立本以愼徳,巽於卑順於上,則能積小而至於大也。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巽者剛。巽柔,柔順剛也。上承於剛,誠信相與,升而合徳,其升矣,故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剛而能正,中而无私,應上以升之象,豈假豐物而後享焉。上應其誠,下升而大,雖非其位得其道也。故有喜而无咎也。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上體順也。應而升之,虚邑以待也,升何疑哉。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位輔乎尊,而不待諸升者,通上下,安險阻之任,難之地也。而順以當位,恭以事上,得其吉矣,亦又何咎。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以柔道而至於中也。升階而就其位,正之吉也。可謂大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而不已,昧於升也。時消也。安所息乎,利以守正,不求孳孳也。

 

  坎下兑上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剛則困,見揜於柔也。險而能説,雖困而通也。君子之行,存乎素也。困而自辨,而不責於人,修齊其徳以自濟也。五為衆之歸焉。剛而能幹,中而得當,大人之正也。亨困而吉,何咎之有乎。困而尚口,斯窮之矣,何所信乎,故君子飾行以亨困,而不以言也。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无水,涸而无潤也。夫積行以成其徳,雖致命,終遂其道。君子之志,剛而不可拔也,故能致困而不可失其道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能濟困者,剛直也。初以柔弱居於困窮,而不安其所也。而欲上應於二,為二所吝,幽於坎底,以至於三嵗而无所見,不明之至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剛而得中,為初三之附,豐於所資,困酒食者矣。酒食困,有位而得其民,則受其命服,而朱紱來矣。夫以位卑而有民利,潔敬以奉上,恃權而淩征之凶也。卑以自守,得无咎矣。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柔以居困,力不堪也。欲其往而困於四堅於石也。欲其安而據於二難於蒺藜也。進退无可安所存乎,以至於失位而殞身也。位之不當,不足亨,困不祥之至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初為之,應二剛困之,故遲遲而來,以待其間也。位之不當,不足亨,困可惜也。雖困於二,終歸其應,金車剛而能載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物莫能兩大,二之豐則五道減矣。二以剛得衆,而五怒其甚也。將欲刑之上,下敵應不能勝也,故困之免矣。夫居尊以忿失其道也。終以中直久而説矣。至誠感神,況赤紱乎。故精意乃受其祐矣。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柔之為物,不能通於困,當困之終然,可征矣。居於上,而果於剛,欲其退也。為葛藟係之,欲其處也。臲卼而難據,皆不離於困也。柔弱質也,不能專斷,語其治也。何哉曰動悔有悔,其處也,則征矣,乃吉行也。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水人之資也,徳人之保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故從於水,而下入得水,上汲而施物,井之道也。好于徳而巽志修徳,充其徳而位於民,上咸賴其澤徳之施也。故井曰徳,巽志修徳,曰徳之地不可改而非其道也。酌之不竭,不資於外,无喪无得也。君子之徳,其虚中无改,施之不竭,於何而喪其厚徳也。必備莫究其極,又何能得井冽可食之。往來者,皆井,其井之用焉,則君子徳博而施,故往來者徳其徳焉。非剛中之徳不能至也,井可食矣。人近至之而未繘,无功不能汲。下君子雖至於徳,无其位不受其器,未伸其功也。羸其缾,凶繘之失道,用之非器,棄先之功而及其凶也。君子於器而立度,行權而合物,然後道可終也。夫道者,及物而成徳也。修其徳而不利濟,非其道也。有徳无其位,不建其功,其徳未行也。有其法當於權,然後能終之,故君子不可以不備徳,觀其井而古今之道可知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木上有水,上木而出,以潤於木,井徳之施也。勞也者,勉民之勞也。治之得冝,樂其勞而生財也。上讓下,敬父慈子,孝人之性也。君子明之善,而勸也。非抑之制之,善為事者如之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舎也。

  居於井下,井泥者也。舊井而无水者也,禽何食哉。窮下而質弱者矣,時何用哉,故舎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井而與下谷之流也。初微陰也,而注志焉。中之才无施,及以應不能上行,而集其下事也。有質而不得,務徳也。器自矣,誰不棄之。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剛治其位,修已而謀治也。在下之上,有徳者也。井以上為井也。未至上出不見食也。憂其行而心惻矣。上應也,可用汲矣。阻於王之疑也。若主明道通矣。得其賢人,王亦賴其治也。並受其福。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體上而下柔,以自處无外以他其徳,不弘學而已矣。修井之道,質弱止於无咎,不足以大濟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井之治者,寒泉也。冽其寒又甚焉。居於中正,為井之主,保井之徳,養而不窮者也。道之上行,人受其施,皆得食其井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至上,收井之功也。應於下,引於五,博濟而不施,无幕覆之。為衆之信,大成而元吉。

 

  離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火不遂其上,澤不得而下,故相息息也者,勞而止之而得其自生也。二女同居,志乖而不可處,故革而制之,後乃成也。已日而信之,文明而説之剛,則大中元亨以正也。革而當其悔,乃亡物,不久革之而後成。天地革而成四時也。湯武革命,得其時而天下正也。革非習近之所得也,其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澤中有火,革而後存。君子修其歴數,明其四時之革,而授以民時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革者,中格事,順於人,而後民志堅,而勉其務也。從已之為而為,則莫聽也,其能久乎,愼初者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無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柔以守位,中以為道,上應於五,有命而行。已日遂革而從其制也。以斯而行,嘉吉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剛得上位,專極其火,性將制,其應不從,其革也。反道背時,征之凶,正之危。自初至三,令已成矣,民已信,又何云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剛能辨志,信而行正,守卑上從,承命而改,得其道矣,何悔之有。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剛居尊而革之知變之道,勇於變革,易而為功也。得於中而煥乎其外,理著於兆矣,豈俟占而知哉。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虎變者,明其理,勇於變也。發而成文,君子之類也,大人之道也。其次勇而變焉,故其文蔚也。内信而外説也。小人无所明也。安於舊俗,樂於縱。故革面而已也。猶思其故行也,則周之三監也。征之凶哉。居而守正,獲其吉也。

 

  巽下離上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聦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天下者,神器也。鼎者大器也。其治之者,必有法也,故以治鼎為法焉。離巽合而成象矣。趾分其初也,次實腹也,中虚耳也。上剛鉉也,故曰鼎,象也。其義以木巽火也。有亨飪之道也。聖人南面而設制度,使天下以器,而治其大器,則物无滯矣。則固矣,故曰鼎。取新也。利出否焉,不置其器者也。治其器必以制度,制之道莫上乎立敬,立敬莫先乎享上帝,此制度之先也。鼎用多而致治者,莫若乎養聖賢。此其器也,得其器行其事然後能為天下王聖。人巽於聖賢,則明矣。以天下之目視也,以天下之耳聽也,於何而不至焉。柔得大位,歛身若不足,故天下歸之。剛上而尊賢,剛而任能也。則天下何有焉。是以大有慶而能通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爨鼎之道。治鼎者也,當聖人養賢使能也。君子正位守職,成聖人之命也。

  初六,鼎顚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顚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下鼎趾也,上應顚也。治鼎之道,用鼎之始也。應滌覆否,顚之利也。妾本下也,而以孚升士,雖賤而才貴。火上從而致其新也。可无咎矣。夫制者,有位而從權,雖反可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愼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剛以中應而承其實,任之重者矣。四以近權,惡我專任,怨偶敵我,不可以不愼其所行。然九四之覆,餗正无幾矣。豈暇謀我哉。獲其終吉也矣。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尊柔非應,而革於四,鼎耳所以待實而將用也。革則我道不通也。雉膏焉得而食哉。夫君子之修徳,用其知也,欲其效也,无已知以應,不能進也,安得其任哉。失修徳之義也。當鼎新主,耳目聦眀,以柔徳接之,獨見以進則悔虧而終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以不中之才當鼎食之寵,事上與下,力何任焉,折足者矣。非唯足折,亦虧公任也。公任虧則受凶。渥者,形濡什而不勝也。非所任而任,以至於此,信有凶矣,如之何哉。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文而虚中,待鉉以載也,故能應剛而任重之矣。尊柔以能,利而得正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剛上而尊,賢助以載鼎也。玉鉉者,貴於金而不當用也。剛能聦逹,茍柔奉之巽,而以順得其節矣。器大治矣,故大吉而无不利也。

 

  震下震上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亨。因其震而自震也。微而震之,保其終也。雷者天之震也。君子變其容,號令者,上之震也,保其終也。雷來類震者,外一動也。君子省諸内,見外猶驚之,況於自動乎。動者吉,凶悔,吝之所生也。事之來驚,而虩虩然,後獲其笑語也,福之生後之則也。震始生之,陽長子者也。長者能震,是震其初也。有其長子,則能驚其逺而懼邇也。君子可以守宗廟祭祀,則匕鬯不缺而保其社稷也。皆初震而有其後者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重雷震而不已也。君子修已而履省之,恐懼之至,患无由及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剛能制斷,辨物也。動之於初,震其始恐懼其初,後有則,得震之義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剛初而震之,保其吉也。二而已震,失其義也。乘剛震位,危喪資也。則度其喪而上升矣,兩震不相應也。何所來乎,雖懼而不失中,可以自省,終固其所,勿逐之矣。七日而得其所喪也。七日者,極六爻而反下也。剛斯易矣。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弱而无當,蘇蘇也。居不安矣。行乃无眚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光可震也。而屈於柔,安於衆陰之中,已泥者也。失其震首,省不能致後之福,雖得所奉,豈足光哉。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喪也。懼而往也。尊行何安,其反來也。剛以為疾,故皆危也。則以度而居矣,位得大中,事之主也。剛從而依,而不敢遂逼矣,懐懼而已,无所喪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索索而驚,矍矍而視,重震之極而中心不自得也。君子安其身而後動也。極懼也,何所容哉。内外震懼,身之危,征之凶矣。震不以躬,懼鄰而驚,則无咎也。兩震者,動而自省,則行之有終,陽之和,象之純故也。自震而戒,則可兩震求合,則乖也。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兩止也。各止於所,嚮也。見敵應而咎生也。不獲其身,不欲彼見於我也。至近而不可通,雖行其庭不見其人。我无見於彼也。不相見也。何敵之有乎,故无咎也。君子之道,无固也,時可止則止之,時可動則動之,消息以時,而道乃光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一體而兩山,兼山者也。位身之止也,思不出其位,止者也。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止於下,艮於趾也。艮則不行也。得其止未失其正也,何所咎乎。利於長正,得其久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腓隨足也,自動則躁妄也,何益於動乎。艮體不動,則腓不得舉而隨也,性躁而不得往,未退而聽命,故其心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薫心。象曰:艮其限,危薫心也。

  艮於下體而不得通於上,止於體之中也。分其體,夤列矣。危及至心也。知其不可,而不可相見,則全其體。至於三,限其止乃止也。而敵之乃處中道而止之,於事則中分矣,羞辱至故,危薫哉。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上體兼下,兼兩而止,則時止能止,其身當位,而靜止得於分,故无咎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上體之中,當其輔也。得其中正言也。言而序,悔亡者也。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動者,利之求也。動失則害至。止者,正之元也,久守則福來,非敦厚之徳不能止其終也。

 

  艮下巽上

  漸,女歸吉。利貞。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女也者,嫁於夫也,必有歸也。臣也者,得位於君,必有進也。皆以進外為位乎,漸而道乃行也。剛下柔巽之,是以柔得正位乎,外而輔剛,故女歸吉,而往有功也。使柔進得其位,而正邦者,剛得中也。止於相與,而巽以從,則動而何窮哉。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山上有木,得其高進也。君子之居,親其徳而外善於俗,而後能漸之進也。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初至而至于干也。至弱才業未聞,上无應而首於進者,冝為小人之所危也。道不同,故危之矣。我未位也。无害小人,小人何害於我哉。故雖有言,其義不至於咎矣。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磐非鴻之所處,二非三之所得,今托之矣,非安也。得位相止,飲食且樂,可飽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宼。象曰:夫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宼,順相保也。

  得位於上,漸而之陸也。二應五也。為已止之,五合於四,征而不復,顧其類也。已與於二,二自有配偶,邪而不敢孕,失其生化之道,故凶也。兩志相保,无可間也,於長正之道,則可保夫一時之利也。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木非鴻之本,止漸而得位於高,或得於桷,桷上附也。承五而相得焉,亦非其安而安也。五巽巳順,尊而相保,不可傾奪,故无咎。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嵗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陵高,安之所。二本應五,三近止之,至五而三,故曰三嵗不孕。夫務於大功者,不檢於細故,細故不有,匪正之事不甚非之,及其得至於大位,則人莫敢不懼,而道自復也。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漸之進也。夫進之為道,求其利也。暴速而取害之至也。漸以相與,雖非其道,不至於悔也。上乃進得高陸,不累於世,不爭於利中,心何可亂哉。超然志逺,知夫進退之道,故其羽可用為儀也。

 

  兑下震上

  歸妹,征凶,无攸利。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説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乘剛也。

  少女之窮也,无所往而歸其長陽。女説其有歸,而往也。男説其有家,而娶也。有生化之義焉,不交則无終也。故少配長説,以與動有終,而自此始也。少陰失位以求合,人斯賊之矣。不足以相久,征其凶哉。柔得中,衆之歸也。隂雖從陽,陽下其隂,失其位也。柔制其剛也。豈人倫之序哉,不足以獨化也。故无攸利至於終,存乎生化之大義焉。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澤之濡雷,震於其上,雨微而雷震。雖不當於大,亦相歸之物也。无歸也,斯敝之矣。君子知其敝,无所往,故歸而永終也。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无所往歸之矣。初説而後動也,何不可乎。故?娣雖不足行,茍能征,則吉。周禮曰:歸,以恒者也。柔而隨剛,吉相承也。歸妹相終,非情故以。禮歸之。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剛居内而應,柔之制也。道之反,不足以為明也。眇而視者矣。自守其幽,不變其常,雖利也。豈娶之道哉。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夫以不敵將配以仁者,遽而行之不能終也。故待其所從道極,相説而來,歸以娣可也。未當故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過下升上,陽以居隂,剛過其柔也。得其无與,合而來之,義也。遲歸有時,此得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殷王之少,妹歸妹之貴也。古者王女下嫁於諸侯,衣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妻貴於夫,夫下妻也。故見其妻象焉。月幾望,隂盈盛也。隂而得中,无與爭者,故吉也。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實承虚筐也。

  柔而居極,歸妹之窮也。復何待乎。无其歸者也。女徒承筐,不見其實也。士求進,安得其偶哉。道之窮而无所利也。

 

(0)

相关推荐

  • 周易本義中

    離下,坤上. 明夷:利艱貞.夷,傷也.為卦下離上坤,日入地中,明而見傷之象,故為明夷.又其上六為暗之主,六五近之,故占者利於艱難以守正,而自晦其明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以卦象釋卦 ...

  • 周易注释 高岛断易

    [高岛断易-乾为天-0]-乾:元亨利贞 [高岛断易-乾为天-1]-初九:潜龙勿用. [高岛断易-乾为天-2]-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岛断易-乾为天-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 49-大易粹言卷四十七

    [坎下兌上] 伊川先生曰困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者自下而上自下升上以力進也不已必困矣故升之後受之以困也困者憊乏之義為卦兌上而坎下水居澤上則澤中有水也乃在澤下枯涸无水之象為困乏之義又兌以隂在上坎 ...

  • 葉欽民-周易六十四卦(下經47-64)

    葉欽民 撰於台北2020.08 47. 困卦 上兌下坎 (如何善處困厄之道)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卦,上兌澤,下坎水,澤的底下有水,則表示大澤枯竭,澤上無水,這就是困卦之象.困者, ...

  • 子夏易传卷六周易下經豐傳第六

    離下震上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夫明者,内含其照也.動而施 ...

  • 子夏易传卷二周易上經泰傳第二

    卷二周易上經泰傳第二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易者,象也,神 ...

  • 子夏易传卷一周易上經乾傳苐一

    卷一周易上經乾傳苐一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綂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

  • 子夏易传卷三周易上經噬嗑傳第三

    震下離上 噬嗑,亨,利用獄.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剛物在頤中,曰噬嗑.故噬而嗑之,其道乃通,刑以齊之者也.分剛於柔,分柔於剛 ...

  • 《子夏易传》卷五 周易下经夬传第五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

  • 子夏易传卷八 周易繫辭下第八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 ...

  • 子夏易传卷十周易序卦傳第十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稺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 ...

  • 子夏易传卷九周易說卦傳第九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

  • 子夏易传卷七周易繫辭上第七

    卷七周易繫辭上第七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