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程白弟:筑牢第二道防线(短篇小说)

筑牢第二道防线

文/程白弟

六月,梅雨时节,下了三天四夜梅雨。

宋里浦镇属长江流域苏南一带,算得上地势较高处,农民常年种植蔬菜地较多,多少年来没受到洪水多大影响。今年汛期一来,长江洪水已经告急,太湖流域洪水来不及泄洪,分秒不断在涨潮。气象上说百年难得一遇。

张大零来到宋里浦镇平平安安的在镇长位子上,坐了6年之多,然后刚从一镇之长调任党委书记时,经受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年轻的张大零在办公室里,如坐针钻,起伏不宁,急得吃不下饭粒。

全镇各路抗洪抢险队伍打来无数个电话,都在告急险情,一场严峻的考验,给张大零很头痛,觉得一把手真不好当。

宋里浦是一个古老集镇,历史却悠久,两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不少古遗迹。从历代编纂的志史上记载,千年以前的那个油库房、巡检司,当年韩世忠与金兵作战建成的,后是被洪水冲毁。一些古迹都是毁于洪水或是火灾,还有战争,或许是地震。假如这些古迹受到洪水的浸入,将是损失很难估计,如今保护古迹是责无旁贷。

张大零想到此时,应接着一个个电话,只能说:“是,是,或是,对,对的。”一些话语,想不出最好的语言,很难回答。张大零处置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场面,不知洪水到底是如何严重。就看电视新闻里的国家领导人,亲临长江一线指挥、慰问、鼓劲。他们是为了什么,都是一个道理,保护好家园,关心好百姓。古语云:为官一任,造福后代。

这老天爷不帮忙,真的很无奈,确实很难应对。

张大零虽说对小镇29.36平方公里,3万不到的人口,三个古村落10处古迹,包括一些农田、鱼塘、房屋,企业、学校等了如指掌。大水来了,不是好玩的,都得受到严重影响。不是一般的影响,将面临着人们离开家园。

无奈的张大零,想到了这几年来,引进的近百家企业受到停产影响。在当年招商引资宣传政策上,说得那么有眼有板。地势优越,离上海最近,环境很好,古迹较多,人文荟萃,处于江南城的位置海拔最高处,交通便捷,高速、国道、省道等公路汇集在周边,外商们就是看到这么好的环境来投资,假如这次抗洪失败,对今后的招商影响极大。这是张大零很头胀的一件烦心事。弄得不好要被上级通报批评,可能降级处分,刚上任有这样的不幸之事,他束手无策。

张大零知道保护小镇文化古迹,放在目前头等大事。洪水进入小镇,这样的破坏力是无法挽回的。就说一座两千年的无相寺,近千年的状元园,是江南出了名的一个小镇,更是江南城第一个状元留下的古老遗迹,还有韩世忠停留的城皇庙。在人们眼中的都是宝物,也是荣耀。招商引资就是打响这些历史名片,才有今天的外资落户。张大零此时的心情不安久立,很少吸烟的他,想点上一支烟,始终看着香烟,迟迟没点,叹气声接着不断。

办公室小谢已经备好了车子。张大零知道全镇上上下下组织抗洪,已经出动好多人马在一线奋战。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吗?

电话又响了。

是一个国际长途电话,张大零心急而迅速抓起话筒。不敢先发声。

“喂,是大零书记吗?”对方很亲和的声音,张大零已经知道对方是谁了。

“是。”张大零急促的回答。

“我是市委书记张小溪,据说长江发大水,我们江南城的小镇受到很大的冲击。”

“是的,张书记,我们宋里浦镇,受到严重威胁。”张大零结巴的说。

“大零书记,今日下午我从浦东机场回来,下飞机第一站来宋里浦镇视察灾情。”张小溪知道家乡灾情严重,提前回国。

“好的。”电话已经挂断了。

这一阵子,张大零开始忙乱起来。必须要想到全方位的抗洪中一些薄弱环节。他决定亲临一线,担当一个总指挥的责任,组织人力,备足物资,全心投入到一线抗洪抢险工作。并拉上了通讯员小成一起紧跟,在市委书记张小溪来之前,一定要把抗洪抢险做到有紊不乱。让张小溪视察宋里浦镇灾情时,有一种欣慰的满意感。小成全程拍摄好抗洪中精彩场面,宣传好,报道好。这是张大零对小成的工作最起码的要求。

小成知道此时的张大零想什么,做什么,凭小成多年新闻报道的经验,加上与张大零书记是同龄人,有些工作,小成一看就明白,不用张大零来提醒,两个人之间很亲密配合,张大零告诉过小成。年轻的张大零,18岁那一年,在家乡的镇上当团书记,团工作搞得很出色,在培养年轻干部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副镇长候选对象。经过选举,投票全额成功,张大零在省内历史上出了首位最年轻的副镇长,省报作了专题报道,一时成为小镇上的名人。张大零对新闻宣传工作很重视,曾说过做了实事不宣传报道,等于没做,经验与成绩抹杀。因此,小成的工作,却让张大零很满意,同时经常带在身边,帮张大零重点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这一次抗洪抢险也是关键性事情。因为小成也想,自己还没有转为正式工,希望得到张大零的器重,然后,达到转正。

就说前几年,张大零当镇长时,前任的书记和几个领导,瞧不起张大零这个年轻后生,说办事没主张、太嫩了。有些事不想与张大零商量,他们跳出镇长自行做主。但张大零知道这方面的细节,让他们瞧不起好了,不当一回事,他常在小成面前说,这有什么啊。我们有年轻资本,他们都是五十出头,天下不是他们,只要好好努力踏实工作,希望还是有的。

张大零当上党委书记一把手位子,着实坐在最高格子上,体会到的压力太重,每一件事,都得三思。分工上明确党委书记支持全镇全面工作,重点负责党务、经济、招商、财政、人武、人事等。张大零心知肚明面临的考验还有很多。

张大零走出政府大院,小成跟随在后,照相机和摄像机背在身上,外面的雨还在细细密密的下着,但比起前二天的雨,明显的少了很多。天色灰暗了几天,并不觉得明朗。张大零让驾驶员把车开到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看一下。

这几年,宋里浦小城镇建设规划比较快,纵横交叉的道路和街道形成城镇交通发达,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设在镇上宋里浦大街南路,市河南百米转弯处,那一座三层的平瓦房的小楼,是镇上也算是气派的建筑,大门口挂上三块牌子,其中就有一块“宋里浦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中心”。整个院子好大,水利站开辟的一块工业园地的厂房,多少年来专业生产水利设施的机械器材,属镇集体企业单位,资金比较富足。

张大零走进了这个院子里,水利站的老过站长反剪着手,脸上的微笑装得尴尬,额头上皱纹,加上白色的胡须,有点老态龙钟,已经恭候在大门口。

看墙壁上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网络图和组织机构。张大零没有多想,只是有点难启齿。组织机构中的总指挥一把手,规定是书记担任,但这网络图组织机构水利站没有来得及变更,仍然是调走的书记名字,张大零看了一下,皱眉不开,幸亏是副总指挥张大零的名字还在。老过陪在张大零书记的后面,点燃着香烟,深吸了一口。老过简单的汇报了目前抗洪一些情况,并对这张组织分布图,作了解说,自己将要退下来了,全福泉副书记已经物色人选,下一步一并作重点改动。张大零知道一些情况,并点头表示赞同。

老过担任水利站长有20多年,是一位资深格局较高的乡镇干部,没有人在他面前说一句坏话,年龄达到退线。老过早年担任大队长,民兵营长、后调动到水利站工作。老过结婚生了两个儿子。30岁刚出头时,爱人病死,没再续取。后来,在单位里,结识一个与有夫之妇的员工,相好往来,老过还安排她一个省力职务。全站的一百多号职工,从来没有说出这事,直到若干年后,那个妇人离婚,老过就住进了她的家。

从年龄上,可以说父女相称。从党政纪律上来说,政府应该重视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但没有作出一点儿处分。

老过对宋里浦镇的水利工程一目了然。全镇有多少水闸,多少公里围圩堤,有多少个排涝站,都在他的脑中,一连串数字跳出来,张大零书记频频点头,意念老过是一位水利专家,很认可老过的成就为人。老过还说能够在多少时间内可以完成排涝。可是,这次抗洪排涝比往年的汛期大有不同,这不同主要来自长江流域的抗洪非常严峻,加上太湖已经超出警戒水位,太浦河泄洪面临新的难题,宋里浦镇离上海大都市的边缘,因此确保上海市的安全,作出牺牲的不单单是我们这个宋里浦镇,还有吴淞江一带的水系,泄洪困难重重。虽说,我们的围圩堤能围上2万亩的面积,1万5千人口在内,但外围的仍有一半面积。工厂企业能保住一半,也算很好。

宋里浦镇是一个长条型的小镇,东西是较窄的约有3公里,南北是很长的有8公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西边一个镇与南面一个镇分置出来的一个小镇。所以此地理位置的优势,由北高向南低的倾斜度,相差近50厘米,南部历来是多灾多涝的地方,每年汛期一到,都是一个重点。因此,在建置小镇10年后,南北开挖了一条中心河,贯串八个行政村,长达6公里,对全镇水系建设有了很好的改造。特别是南边的几个村,有句古语,“东西二只潭,十年有九涝。”今年的灾情更加突出,幸亏中心河排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能保持水面平地就不错了。

张大零听了老过的详情后,就决定到南部几个村去察看一下。汽车行驶在柏油公路上,轮子下的水声,发出的声音,沙沙沙的,还飞出阵阵雪白的水花,洒向公路两边田间。张大零注目着乡村的田野,一大片农田里,刚刚莳好的秧苗,还没真正活棵,幼小禾苗却要经受水灾侵浊。

这条柏油路,在九十年代中期修筑而成。宋里浦镇开发旅游和招商引资时,投入很大一笔资金修筑的一条14.5公里,达到了村村通上柏油路,江南城又是第一个镇,小成的报道发到了地市报上,促使了宋里浦镇的名气响在外面,外商来考察投资时,看到宋里浦镇这块风水宝地,邻近上海大都市最近的一个好地方。因此,投资商纷至沓来,每年引进10多个项目。照这样的发展,宋里浦镇实现小康生活,提前几年不在话下。

汽车沿着这条柏油路向南,来到了道褐河的南端,离南边淀山湖泊也不远了。这条道褐浦河是宋里浦镇泄洪的主要河流,现在涨得与地岸一样平了。

最南边有一个古老的小集镇,现在改为行政村,成为一个古村落。那地方田多人少,改革开放后不久,宋里浦镇办了两家砖瓦厂。农村发展和变化太快,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家家户户都想翻建房屋,需求砖瓦很紧张。这两所砖瓦厂,在短短的几年内,为乡镇的财政收入作出的较大的贡献,那一条村村通上柏油路的资金,一半是砖瓦厂出资,砖瓦厂的俞经理很年轻被推选为江南城市的“十佳青年”标兵。此时洪水来临将要影响正常生产。

张大零到达现场时,两家砖瓦厂的高烟窗里,在冒着白烟。宽阔的砖瓦厂区域里,已经是水茫茫的一片。忙碌的人们,投入在围圩大堤上。

分管农业水利的全福泉副书记在一线指挥,人个子不高,说话时瞬着眼,抬着头,走路像麻雀跳,口才一套套的,就像说快板书。全福泉年龄大张大零10岁,见了张大零来现场,称小张书记,走到张大零身旁时,明显比张大零矮一个头脖子,全福泉抬高一点头说话,才能感觉对张大零礼貌。指远处的水情,及时汇报此时的洪水险情不断。张大零说:“能不能稳住洪水局面。现在是下午一点了,市委书记张小溪来镇上还有不足一个半小时。”

全福泉副望了一下这一大片抗洪人群。今天却不会说快板书,不是对农业生产管理的那一套,播种、防病、治虫、收割等技术指导。此时的洪水,说不上好坏,雨时下不断,灾情严重,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全福泉抖了抖身上的雨衣,脸上很拘泥,缺少勇气,说:“很难说,这洪水已经对砖瓦厂长达3公里的围堤,冲击很大,虽说组织抢险,人们在雨水中不停地修筑,好像是一条人墙在那条大堤上挡着洪水。”

张大零也抬头看了一下整个区域的水情,神情紧张的说了一句:“尽力吧。”

全镇民兵应急分队,各单位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有500多人,奋战抗洪抢险第一线上。砖瓦厂的俞经理和那个区域的村书记小蒋在抢险大堤上,也远远的看到了张大零书记影子,想去见张大零书记,说一些关于砖瓦厂的目前洪水情况。可却忙得顾不上来到张大零身边,只能远远的招手,表示对张大零的尊重和照面。幸亏是全福泉副书记在作汇报,水灾的严重性。俞经理和小蒋就全力投入到筑好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时刻,才能保住砖瓦厂和宋里浦镇的每一个角落。一线人们马不停蹄,每时每刻在抗洪中抢险。

看到这么多人,这么大场面。张大零欣慰的可以松一口气,等市委书记张小溪来了,也能有个好交谈,不愧是张大零指挥下的一支抗洪大军。

不一会,江南城市电视台、电台、报社的记者们,也匆匆的来到了宋里浦镇的抗洪抢险第一线上,进行现场采访。这是市委宣传部得知张小溪要到宋里浦镇视察灾情,让两台一报的记者们等候在宋里浦镇。

然后,记者们的职业敏感,已经开始忙碌起来,采访了宋里浦镇党委书记张大零,这是张大零不想接受采访,一路走一路看,记者们却一路跟随,小成在一边简单了介绍张大零的从早晨到现在的工作的情况,包括中饭顾不上吃,接了多少电话,说了那些话,是对是错也没法记得。一包方便面干吞了几口,小成把这细节也说了出来,记者们听了非常感动。

却在此时,洪水却来得更加猛力。

远处传来了,好多人大喊声。大家紧张起来。不好了,这里一段圩堤缺口了,水声哗哗流向砖瓦厂区,洪水直奔不远处被几年来挖土制砖的深塘里,塘很宽大的。

目前可以能畜满水塘,还能有一二个小时。

当机立断。张大零指挥分管农业的全福泉副书记,马上组织人力,全部转移和调动一切所有的力量,筑牢第二道防线,这是关键性的一次抢险工程。按内环公路作为第二道防线,开始修筑工事,大量人员在各分队长的安排下,听从指挥部统一调配,来到了柏油路上,放弃了两个砖瓦厂的面积。在洪水涌满两个水塘之前,一定要筑好第二道防线,加固加高一米,这样的任务,非常紧急,在这短短的一二个小时内,要解决很多事情。草包、麻袋、取土。一切的事情都得有人去组织运输,并落实好人员分工。此事幸亏是村村通了柏油路,汽车运输方便多了,发动了全镇村民,所有的一切各种各样麻袋子,蛇皮袋子,先奉献出来。各村民小组都安排人员去收取,送到集中点,再运输到抢险地段。一时,大家与天斗与地斗忙得不亦乐乎,整个抗洪抢险场景里,水声、人声、汽笛声混合在一起,人定胜天这话此时有用。

此刻,张大零在第二道防线来回来走动了无数次,记者跟随在后,拍摄了好多精彩的镜头画面。

不一会儿,办公室小谢接到电话,前来告诉张大零书记。说市委书记张小溪已经下了飞机,正在路上赶回来。沿省道机场路正在回来,确定了第一站,到宋里浦镇视察灾情,并在镇上召开抗洪抢险现场会。

张大零站在制高点上观察水情时,急得额头上汗水加雨水结合在一起,没法擦去。外围的一道防线,被洪水冲跨了。

市委书记张小溪快要到了。作为总指挥的张大零应急万变,筑好第二道防线。张大零回过头来看了一下,砖瓦厂区内,两个较大的塘,是制砖挖废的。目前,是一些村民承包了养鱼养蟹养虾,这个两个塘可以足够能筑好第二道防线。放弃鱼塘的鱼儿,以大局为重。

这个时候,500多人全部转移到砖瓦厂内线沿一条长达2.5公里的公路上筑高一米,堵住洪水漫进农田,确保不影响到很多的村庄及企业。不得不牺牲两个砖瓦厂为代价,这一千多亩变成汪洋一片。

时间分秒在过去,张小溪在路上,张大零在堤上,等待与抢险是多么的紧张啊。

看谁在抢到时间的效力,谁就是最大的功效。张大零在机场路边等待着,不停的东张西望,记者们也守候在路边,随时拍摄到一把手的到来场面。

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对抗洪抢险工作的重视。

因张小溪在宋里浦镇不但视察而且是现场会也在镇上开,全市15个镇一个开发区的领导们都往宋里浦镇汇集。

这时,江南城市委分管农业的黄副书记,先到一步,奉命参加抗洪抢险现场会。他五十开外是一名老资格干部,多年来担任分管农业工作,是江南城的农业专家书记。他的性格不讲究体面,很随和比普通百姓还要普通。

他最大的毛病有三个随便。他的第一个是说话随便,要说就说,要骂就骂,每一个下属分管领导,都是黄副书记的出气筒,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他们都不敢出声顶嘴。但宋里浦的全福泉副书记很少受到黄副书记的骂,而且常常在大会小会上,都要表扬这个全福泉做得好抓得紧,对农业生产的环节了如指掌。这次洪水来了,还表扬他得手应接。黄副书记没到现场时,早就察看宋里浦镇的抗洪情况,他满意的很。他的第二个是吃穿随便,穿衣服看不出他是一个领导,吃喝更加自由不要求,风度和架子没一点儿,比农村乡下老头一样朴实。不管到什么地方,工作开会,人们不会知道他是一名市级干部。要不是现在有电视,人们才不会知道,他是这么普通的老头,却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副书记。黄副书记露出的门牙,笑起来,牙齿像老虎的嘴巴吓人,吃起来饭来只要嘴一张,半碗米饭就完了。嘿嘿一笑盘坐在食堂的冷板凳上,看其他人的吃相。黄副书记来到张大零书记面前时,称为小张书记,脸上的微笑,没有张大嘴巴,只是大咧咧的,“这样做很好。”是表扬中带一点赞誉。他的第三个是转悠随便,到处要看还要走动,人们不敢去的地方,他就要去,谁也劝不住黄副书记。今天来了,他走进砖瓦厂里去看,不知水的深浅,他拿了一根竹竿当拐杖,探路冲锋陷阵。洪水已经在黄副书记生涯中经历过几次,只要了解水情才能抓好抢险。在堤岸上的人们为黄副书记担心,他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山东强汉。来江南城工作,已经让他知足了,这么风调雨顺地理环境,他管这些年,年年是高产丰收,江南城是一个正宗的鱼米之乡。

等待中,是最难煞的。张小溪还在路上,黄副书记却在水中行走。张大零左手击右手,击掌不起精神,好像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快一点来吧。

下午三点时,天空中太阳很淡很白的露脸了。但空气中的丝丝细雨零星下着。

张小溪的车子出了高速路口,不到两分钟,就开到了宋里浦的抗洪一线,走下车子的张小溪,身高一米八零,挺直的身板,脚步跨出是军人的风度。乌黑的头发夹有几丝白发,眼睛里表现着迷人的神采,左脸边的迷人痣长得可爱又英俊,身穿灰卡色的西装,配上一条蓝白带红点的领带,显得格外神帅,一个江南城市的书记,来这样的一个抗洪一线视察灾情,有点儿失体面样子,人们的目光替张小溪书记有点儿尴尬。可是,他不管脚上的皮鞋锃亮,照样走到了堤岸上,与抗洪的人们握手打招呼,这时摄像机与照相机不停地紧跟前后。张小溪挥挥手,脸上很和善地说:“别拍我,去多拍拍抗洪的人们,为他们的抢险都作一些报道。”记者们就不敢放弃,也移动一下镜头,表示也拍了。

张小溪来到宋里浦镇上,一路与张大零书记交谈了抗洪抢险工作,一边探头望着窗外,看了一个新型的小城镇有这么大的变化,他脸上有了一丝快感的笑意。

政府大院里车子已经停满了,四楼会议室里灯火亮堂,各镇的领导们也来到了,在市委一把手到来前,他们那能敢迟到呢?

稍早前已有市委一帮子人,来到会议室布置场景,席位牌放了很规范。毕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会议,马虎不得。

张小溪健步一进会议室时,一眼看到了自己的位子,他坐下时,会场里哑雀无声。

大家等待着张小溪发话。

张小溪环顾四周,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单位缺席。其实,张小溪已经看到了每一张脸,大家很严肃的样子。今天的会,不是一般的会,谁会缺席呢?再忙再有事,也得赶来。

黄副书记主持会议,说现在开会了。

刚才,市委书记张小溪,下了飞机直达到宋里浦镇上,视察了水灾现场,针对这次洪水的发生,是我们江南城历史百年一遇。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整个江南城的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什么来到宋里浦镇召开现场会,这镇与上海大都市近邻,关系到整个抗洪抢险的大局,又是张书记从机场赶回来,最近的一个镇。所以大家接到通知,第一时间,都集中过来不影响时间。

会议,各镇简单的汇报了洪水情况后。宋里浦镇目前是最严重的镇,已经牺牲了两个砖瓦厂。黄副书记说,整个宋里浦镇的压力很重,随时会牺牲更多的利益,也得为大都市上海的安全。

最后,张小溪书记强调了两点要求。务必要坚守抗洪一线,务必要作出牺牲准备。会议很短。大家就各回自己的岗位上。

大家散会后。张小溪喊住了张大零。张小溪书记看着张大零眉目不展的样子,问:“第二道防线能不能顶住。”张大零手挠头皮支吾不出,片刻挺着胸说:“没问题。只要目前不下雨的话,可以说能保证安全。”张小溪还说:“要不要派江南城的一些地方人员来守候。有困难随时可以汇报。”张大零说:“这个目前还不需要。”

张大零等张小溪书记走了,又到了第二道防线上。

近时黄昏,大家都在原地休息,吃起了干粮。每一个抢险人的脸上,多多少少出现一些尴尬的表情,泥水沾满了身。时间在考验着堤坝,洪水基本稍停。指挥部没有说撤离,人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七点半,江南城电视台,以醒目的标题,《筑牢第二道防线》为大题,记市委书记张小溪视察宋里浦镇灾情并召开现场会为副题。整整20分钟新闻,专题报道了宋里浦镇的抗洪抢险工作。张大零与全福泉在一线的镜头,也有不少。却在当晚十点重播时,画面上全福泉的镜头没有了。

半夜时分,张大零还没有睡,突然一个电话,惊得他脸色发白,是不是第二道防线又出问题了。电话是江南城市纪委打来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张大零听出了缘由,还在一线抗洪的全福泉副书记出事,江南城市纪委立即要找他谈话,张大零在电话里听到这样的事,如何启齿。全福泉副书记在一线指挥还不知道出什么事,找他谈话的原因呢?

张大零叫上办公室小谢备好车子,摸黑到了抗洪一线,悄悄的找到全福泉,他在堤上巡查呢,没合眼。然后叫他回到镇政府办,市纪委要找他谈话的意思,耳语几句告诉他时。全福泉脸色很尴尬,看出他的身子也在颤抖着,说话很不利索。不管是那一级领导,只要听到“市纪委”这三个字,汗水在额头上直冒,心慌的尿屎也流出来。

张大零安慰说:“全福泉副书记有这么紧张啊,到底是什么事,严重吗?”其实,张大零书记已经知道三分了,张大零上任来已经累得没法说,这么一个得力干将能出事,宋里浦镇面临的影响,一时无法弥补。水利站的老过退线,全福泉副书记已经物色好接老过的人选。原则上党委班子私下里已经讨论过,也采纳了全福泉副书记的建议。

在五月头上,这位即将上任的小蒋,在村里担任了多年的书记,按照轮岗的话可调动一下工作环境,他的条件也符合水利站的角色。小蒋在地处低洼村里工作,经历与学历丰富,每年多多少少有抗洪抢险这样的次数。然后,出于好心,答谢这位全福泉副书记,小蒋用心安排了一下,请了全福泉副书记一行8人,去海山镇一家歌舞厅娱乐。

然后不久,这家歌舞厅的女老板,是一位30出头的四川妹子,来海山镇上创业,开了一家歌舞厅。几年下来,成绩斐然,结果被人家举报查处,其实她开歌舞厅娱乐为榥子,却开的是一家卖淫窝点。女老板胆子很大,不但组织卖淫,还强迫未成年女子卖淫,严重到要吃枪子,她受不了。女老板被抓起审问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后果。女老板想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能不能抓住,还是一个谜?!这样的稻草能救女老板什么呢?“什么稻草?”当警察追问时,女老板很无奈,也很尴尬,说不说有什么区别。犹豫再三,女老板提出条件,说出来不判死罪可以吗?说的话,女老板也知道是毁了这8个人的前程,如不说吧,也很难为自己减轻罪孽,自己还得要结束生命。

最后,女老板很惆怅也是无奈之举。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还是说出来。宋里浦镇这8个官员的名字,其中就是全福泉副书记,属镇上最高的官位,其余7位都是村一级的官,小蒋带了几个要好的同僚们,放松娱乐一下,却出了这样的严重后果。谁也没有想到,大家都在紧张的抗洪抢险,筑牢第二道防线,全福泉副书记却丢失了工作作风的第二道防线。

女老板结局,还是死罪。最后的那几根不起作用的稻草,女老板也没抓住,反而这些稻草被女老板攥着一起沉入海底。女老板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这8个人只能为女老板戴孝了。

张大零书记也为全福泉副书记惋惜了,人生奋斗到这一天,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健,到了这关键性时刻,出这样的乱子。张大零与全福泉在办公室沉默很久,没有办法来挽救这样的命运。张大零说:“认命吧。”

全福泉在市纪委谈话结束,天也已经亮了,始终没说一句话。张大零向市委书记张小溪汇报后,张小溪听到这样的事情,生气的脸色发白,冲着电话对张大零说:“这样的人,没法说情的。”黄副书记得知时,却跳起来骂这个全福泉:“不要脸的腐败分子。没有人能帮他,该怎么处置就按党纪国法来处理。”

雨却不下了,筑牢第二道防线稳固在大堤,像巨龙一样横在宽阔的公路上,宁静的早晨,迎来第一缕淡淡的阳光。

这一天,江南城的日报上,没有写到全福泉的抗洪事迹。

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宋里浦镇召开了表彰抗洪抢险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大会,全福泉副书记没有参加这次重要会议。一直在一线抗洪抢险的全福泉副书记出事,宋里浦镇传开了。

全福泉筑牢第二道防线时,却筑不牢自己的生活防线。

张大零平静地在办公室,他每一天的工作都要思索,不知多少防线等着他,需要他去指挥。

作者简介:程白弟,男,1963年7月生,高中文化。从事新闻工作13年,地方志编纂8年,江苏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工作。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出版散文集《古韵风霜话千灯》。作品散见于当地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江苏《繁荣》《名镇世界》《连云港文学》《翠苑》,上海《文学报》《故事会》,山西《黄河之声》,山东《家乡》《齐鲁文学》,湖南《作家园地》,《人民日报》美洲海外版等。

     责任编辑:寂    石

     排版制作:清    泉

(0)

相关推荐

  • 赞抗洪抢险

    (2020年7月16日) 万里江山溺水中, 军民抗战向前冲. 南国多少感人事, 件件桩桩太动情.

  • 1975年华县洪灾中的侯坊公社书记郭玉贤

    邮箱:3125136050@qq.com 记忆中的郭玉贤大姐 作者 王世忠 我认识郭玉贤大姐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侯坊公社.彼时,我是抽调到公社帮工的民办教师,她是刚踏入政界的公社领导. 原侯坊公社政 ...

  • 稷山 胡根庆//抗洪抢险中的拼命三郎王晓军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两水镇寨子村抗洪抢险

    4月12日下午5:40--6:50,甘肃武都区两水镇普降暴雨,夹杂少量冰雹,引发泥石流灾害.暴雨转中.小雨.间歇小雨至14日上午停息.寨子村群众自发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清理淤泥,确保道路畅通(徐马成摄) ...

  • 西江月·赞抗洪抢险

    洪水涛涛巨浪,淹屋毁物心伤.组织抢险莫心慌,凡党员人人上. 抢救公私财物,征服洪水猖狂.东奔西走不觉忙,时细心观水况. 一九九五年七月

  • 【华东分社】程白弟:​水牛还工(短篇小说)

    水牛还工 文/程白弟 岁月的记忆,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年春天,农村的土地开始耕种了. 农民已经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条件逐渐好转起来. 夏收夏种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 在生产队里,就那么 ...

  • 芜湖19个高速查验点筑牢“第一道防线”

    2021.7月29日G4211高速芜湖峨山路出入口,等待检查的车辆有序通过查验.记者 陈剑 摄 7月29日零点,距离28日晚市防指发出设立疫情防控查验点的命令还不到5小时,芜湖19个高速出入口的疫情防 ...

  • 【手机摄影大赛2号作品】​程白弟:相约黄昏(附征文通知)

    相约黄昏 程白弟 摄影诗 从乡村走来 迁徒到城镇小区 五月里飚升的热情 吹拂缕缕白发 重复着每天的问候 岁月纹路里 堆满了幸福的笑靥 小康路上 相约黄昏 陈堰村的农家门楼  (1号作品) 黄银佩 摄影 ...

  • 就读这篇 | 程白弟:坟茔里的女人

    坟茔里的女人 程白弟 女人只活到四十八个春秋.带着无奈,更是痛苦,还有放不下的心,流出了两行伤感的泪水,还没来得及为儿子的婚事画好圆满的句号.女人停止了心跳和呼吸,最终无言的遗憾,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天堂 ...

  • 品读| 程白弟:想念外婆

    想念外婆 程白弟 我常常想念外婆,每年清明前后,总要陪父母到外婆的墓地上祭上香,放上吃,磕几个头.外婆已过世十七载,可还会常在我梦中出现.曾在外婆过世的一年,我写过小文<真想到外婆家过年> ...

  • 品读 | 程白弟:一只古铜钟

    一只古铜钟 程白弟 岁月匆匆,流光飞扬. 人们的视野里,早已经淡忘了很多的历史记忆.随着一代老人的离去,一个时代的变化,那些曾经存在与遗弃的东西,在人们每一道深刻的皱纹里,留存的东西已经是模糊,失去的 ...

  • 【情感文学】程白弟:爱,呼叫转移(短篇小说)

    爱,呼叫转移 文/程白弟 一 住院部病房过道里,人来人往没断过. 娅荷觉得医院雪白墙壁和水泥磨石子走廊的环境,每一个人都害怕到这儿来.但每一个人,都会少不了要来这地方,随时有可能进出医院这道门槛.看着 ...

  • 程白弟 | 曾想拥有一台写字台

    曾想拥有一只写字台 作者:程白弟 曾想拥有一只写字台.这是我不知那一天,很天真的想法,也是我的梦中理想.在我走上社会,进了企业,经过多少年的努力,在我人生的岁月里,美好的愿望得到实现. 是从我跨出中学 ...

  • 【征文199号作品】程白弟:手指篮

    . 散文 手指篮 文/程白弟 乡下老家的屋子已经拆迁,该搬的东西自己都搬走了.没法搬走的东西,都是拆迁人员,拆除后全部运走了.剩余的物品不值钱或许是值点小钱的东西也没有了.那些收旧货的人,也光过了好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