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后刘娥
一代贤后刘娥
长期以来,小说所写、戏剧所演、民间传说的宋朝“狸猫换太子”,把皇后刘娥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她是这样吗?让我们从头说起。
刘娥出身贫苦,15岁从四川来都城汴京(今开封)卖艺。她长得婀娜多姿,宛若仙女。一天,20岁的王爷赵恒,在汴京城集市上游玩,看到了卖艺的刘娥,被她的美丽所吸引,驻足观看。两人四目相对,一个妙龄少女,一个翩翩公子,产生了触电一样的情火。很快,赵恒就把刘娥接回了王府。
一个王爷,将来很可能继承皇位,爱上了一个街头卖艺女,这在门第观念特别强烈的宋朝,绝对是一个特大新闻。王子爱上乞丐女,此女将来还可能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这成何体统?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家万万不会同意。赵恒已死了亲娘,但还有奶妈。奶妈秦国夫人第一个反对。她立即将这件事报告了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大怒,下旨,让把刚刚进入王府的刘娥扫地出门,赶出王府。
赵恒和刘娥一见钟情的爱情是真挚的。赵恒对刘娥爱之极深。刘娥的美丽、温柔、体贴入微使赵恒千不舍万不舍。但是,皇命难违,赵恒不得不让刘娥离开了王府。可是,他并没有让刘娥再到街头去卖艺,而是把刘娥送到了部下张耆家中,让张耆给他养着。他隔三岔五地去和刘娥相会。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十年。这期间,刘娥在张耆家广读史书,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虽然,赵恒有妻有妾,但对刘娥一往情深,热情不减,三千宠爱在一身。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死了,赵恒当了皇帝。他有老爸宋太宗赵光义给他钦定的皇后和若干个妃子,虽然心里始终爱着刘娥,但碍于皇族、朝臣、士大夫的压力,一下子还不能把刘娥接进宫中。又过了七年,皇位稳固,他才不顾各方汹汹的议论声,把刘娥接进宫中,封为美人。
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分好多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享受着不同的品级待遇。美人,属于第五等正四品。这时候刘娥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大龄女人了,不管皇帝赵恒对她有多爱,多么宠幸,刘娥就是不怀孕,不生育。
皇帝众多的妃嫔都是千挑万选的美人,一个比一个漂亮。一般讲,皇帝是不会临幸宫女的。一天,侍候刘娥的一个宫女李氏,说她做了个梦,梦见天神给她降子。是否有这个梦,还是李氏聪明,想用说梦的办法取得皇帝的临幸生子向上爬,只有她自己知道。毕竟皇宫内一般宫女要改变身份,出人头地,母以子贵是最好的途径。皇帝赵恒和刘娥听李氏宫女这么一说,就动了心思。好呀!两人一商量“借腹生子”。从此,赵恒常常临幸李氏。不久,李氏怀孕了。怀了龙种,李氏的身份自然就变了,被宋真宗封了一个低等级的崇阳县君(也有说生子之后才被封的)。有一次,赵恒陪李氏在后花园散步,李氏闪了一下,一玉钗从头上跌落,赵恒在心里默默祈祷:“如果玉钗不断,完好无损,就生个男孩。”果然他拾起玉钗,没有任何损伤。不久,李氏生下皇子,宋真宗赵恒对外声称是刘娥所生,取名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公元1007年,赵恒的原配皇后郭氏去世了。刘娥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爱学习,经常手不释卷,还亲自写歌编舞,这样集美与媚于一身的女人赵恒爱不够,把她的地位不断地向上提。但是,刘娥出身低微,朝中儒家思想深厚的官员,瞧不起她,屡屡阻拦。现在,刘娥有了名义上的儿子,对外讲就是为赵氏皇家开枝散叶,立了大功,赵恒将刘娥封为德妃。
皇帝的老婆,最高级别的是皇后。在皇后下,一般讲有四个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是正一品。刘娥升为正一品德妃,李氏所生赵祯由德妃刘娥和淑妃扬氏共养。
按照古代皇宫的惯例,宫女生的娃出身低微,都要放在皇帝的后、妃名下养着。这样,孩子的身份就高贵了。我们看雍正王朝,老十三允祥就是寄名在康熙的德妃乌鸦氏(雍正的母亲)名下养着的。宫女李氏生了娃寄名德妃刘娥名下,成为刘娥的儿子由她养着,是很正常的事情。说是刘娥生的,也是皇帝赵恒的主意。一个宫女生的娃,皇帝做出这样的决定,她是不敢反对的,只能顺从,绝没有什么“狸猫换太子”一说。
关于李氏,母以子贵,生下儿子,晋封为第六等五品才人。不久,她又被进封为婉仪,属于九嫔之列,升到第三等正二品。
宋真宗赵恒对刘娥的感情是无人可比的。他很快又册立刘娥为皇后。真宗死后,宋仁宗赵祯即位,只有十余岁,刘娥被尊为皇太后执掌朝政。刘太后将李氏由婉仪晋升为顺容,在九嫔中又升了一格。按照宋真宗赵恒生前的意愿,皇太后刘娥将李氏迁往宋真宗永定陵守陵,使李氏离开了宫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牢笼,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刘太后还命令亲信刘美、张怀德访李氏亲属,找到她失散的弟弟李用和,补了个三班奉职从九品的官。宋朝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氏病重,刘太后晋封她为宸妃,成为了一品,还派太医去看病。册封之日李宸妃却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穿皇后服饰。
刘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很聪颖。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类似于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赵恒晚上批阅奏章到深夜,刘娥总是陪伴在身旁。当赵恒遇到不解的难题时,刘娥总能以广博的知识给予解答,处理得合情合理。赵恒多病,晚年身体不好,处理朝政和朝臣奏章的事全部交给了刘娥,她成了实际上的宋朝最高统治者。《宋史》记载,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皇后刘娥,以她的聪颖和女人的细腻,把朝政和所有的奏章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使大宋按部就班,很正常地运行。
唐高宗李治死时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只是让继任的皇帝遇到处决不了的大事时,请武则天处理。宋真宗赵恒死时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把最高权力全部交给了刘娥,明确地说在小皇帝没有长大以前由刘娥处理朝政。从此,刘娥执掌了大宋十一年的皇权。在她参政与执政期间,先以宽容的态度处理了儒家思想深厚、反对她参政的寇准等人,后又以宽容的态度处理了把持朝政对抗她执政的丁谓集团。对这些人,她大都给予降职、罢官、流放的处分。寇准被囚禁;丁谓被流放海南。刘娥没有像武则天那样为了皇权,实行酷吏政治,杀那么多人。而且,有一件事还干得特别睿智。丁谓为宰相时许多人巴结他,与其来往。抄丁谓家时,抄出了不少大臣和丁谓的书信,里面少不了一些大臣谄媚巴结之事,大臣们很是害怕,人心惶惶,朝局震荡。皇太后刘娥,一封书信都不让任何人看,命令全部焚烧,安抚了朝臣的心,稳定了朝局。史书评说刘娥“有武后之才,无武后之恶”。
封建王朝,不经科举考试,以祖父辈官位荫庇后代子孙当官的荫官制度,在宋代尤为严重。特别是宋真宗时期,门荫泛滥,名堂很多,一人入仕,子孙、亲戚都可以当官。功臣死时竟然可以荫二十人当官。每年通过门荫当官的有500多人,超过科举取士的人数。门荫制度保护贵族利益。门荫当官的人大都是吃喝嫖赌无真才实学的纨绔子弟,有的人文不识一字,有的人武不能弯弓,有才学的是个别人。他们因为亲情关系结成集团,互相吹捧提携,包庇纵容,损公肥私,祸害国家,是国家统治的一大弊政。要改革取消这种制度,牵扯到众多臣僚的个人利益,阻力相当大,难以实行。后来,范仲淹也曾试图改革过门荫制度,不仅没有改成,他本人还被赶出了朝廷。刘娥起自底层,对门荫制度的危害心知肚明。她刚执掌朝政,朝臣的势力很大,要下大气力解决这一弊政是不可能的。聪颖的皇太后刘娥,一天早朝,流着眼泪说,我们孤儿寡母,多亏众朝臣的鼎力相助,才有了这样安定的局面,皇恩要下移,多多封赏,让朝臣将他们的亲戚、子孙的名字都列表报上来。朝臣们很高兴,回去后,将七大姑八大姨,能沾上边的都写上了,很快就列表报了上来。从此以后,凡是吏部报上来让皇太后批准升官的人,刘娥都要看看有没有朝臣的子孙、亲戚,有的一律不批,只批准那些无任何关系有真才实学的人,对这一弊病有所抑制。
皇太后刘娥出身民间,太知道民间的疾苦和官员的胡作非为了,在她执政时期做了一些拨乱反正、减轻人民疾苦的好事。特别是,废止宋真宗赵恒搞的“天书运动”,影响很大,大大地提升了她的威信。“天书运动”: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辽国以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企图一举灭宋。宋朝廷乱成一团,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赵恒御驾亲征,亲自击鼓督战,极大地激励了宋朝的将士,打败了辽国的侵略,和辽国签订了剧所演、民间传说的宋朝“狸猫换太子”,把皇后刘娥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她是这样吗?让我们从头说起。
刘娥出身贫苦,15岁从四川来都城汴京(今开封)卖艺。她长得婀娜多姿,宛若仙女。一天,20岁的王爷赵恒,在汴京城集市上游玩,看到了卖艺的刘娥,被她的美丽所吸引,驻足观看。两人四目相对,一个妙龄少女,一个翩翩公子,产生了触电一样的情火。很快,赵恒就把刘娥接回了王府。
一个王爷,将来很可能继承皇位,爱上了一个街头卖艺女,这在门第观念特别强烈的宋朝,绝对是一个特大新闻。王子爱上乞丐女,此女将来还可能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这成何体统?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家万万不会同意。赵恒已死了亲娘,但还有奶妈。奶妈秦国夫人第一个反对。她立即将这件事报告了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大怒,下旨,让把刚刚进入王府的刘娥扫地出门,赶出王府。
赵恒和刘娥一见钟情的爱情是真挚的。赵恒对刘娥爱之极深。刘娥的美丽、温柔、体贴入微使赵恒千不舍万不舍。但是,皇命难违,赵恒不得不让刘娥离开了王府。可是,他并没有让刘娥再到街头去卖艺,而是把刘娥送到了部下张耆家中,让张耆给他养着。他隔三岔五地去和刘娥相会。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十年。这期间,刘娥在张耆家广读史书,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虽然,赵恒有妻有妾,但对刘娥一往情深,热情不减,三千宠爱在一身。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死了,赵恒当了皇帝。他有老爸宋太宗赵光义给他钦定的皇后和若干个妃子,虽然心里始终爱着刘娥,但碍于皇族、朝臣、士大夫的压力,一下子还不能把刘娥接进宫中。又过了七年,皇位稳固,他才不顾各方汹汹的议论声,把刘娥接进宫中,封为美人。
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分好多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享受着不同的品级待遇。美人,属于第五等正四品。这时候刘娥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大龄女人了,不管皇帝赵恒对她有多爱,多么宠幸,刘娥就是不怀孕,不生育。
皇帝众多的妃嫔都是千挑万选的美人,一个比一个漂亮。一般讲,皇帝是不会临幸宫女的。一天,侍候刘娥的一个宫女李氏,说她做了个梦,梦见天神给她降子。是否有这个梦,还是李氏聪明,想用说梦的办法取得皇帝的临幸生子向上爬,只有她自己知道。毕竟皇宫内一般宫女要改变身份,出人头地,母以子贵是最好的途径。皇帝赵恒和刘娥听李氏宫女这么一说,就动了心思。好呀!两人一商量“借腹生子”。从此,赵恒常常临幸李氏。不久,李氏怀孕了。怀了龙种,李氏的身份自然就变了,被宋真宗封了一个低等级的崇阳县君(也有说生子之后才被封的)。有一次,赵恒陪李氏在后花园散步,李氏闪了一下,一玉钗从头上跌落,赵恒在心里默默祈祷:“如果玉钗不断,完好无损,就生个男孩。”果然他拾起玉钗,没有任何损伤。不久,李氏生下皇子,宋真宗赵恒对外声称是刘娥所生,取名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公元1007年,赵恒的原配皇后郭氏去世了。刘娥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爱学习,经常手不释卷,还亲自写歌编舞,这样集美与媚于一身的女人赵恒爱不够,把她的地位不断地向上提。但是,刘娥出身低微,朝中儒家思想深厚的官员,瞧不起她,屡屡阻拦。现在,刘娥有了名义上的儿子,对外讲就是为赵氏皇家开枝散叶,立了大功,赵恒将刘娥封为德妃。
皇帝的老婆,最高级别的是皇后。在皇后下,一般讲有四个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是正一品。刘娥升为正一品德妃,李氏所生赵祯由德妃刘娥和淑妃扬氏共养。
按照古代皇宫的惯例,宫女生的娃出身低微,都要放在皇帝的后、妃名下养着。这样,孩子的身份就高贵了。我们看雍正王朝,老十三允祥就是寄名在康熙的德妃乌鸦氏(雍正的母亲)名下养着的。宫女李氏生了娃寄名德妃刘娥名下,成为刘娥的儿子由她养着,是很正常的事情。说是刘娥生的,也是皇帝赵恒的主意。一个宫女生的娃,皇帝做出这样的决定,她是不敢反对的,只能顺从,绝没有什么“狸猫换太子”一说。
关于李氏,母以子贵,生下儿子,晋封为第六等五品才人。不久,她又被进封为婉仪,属于九嫔之列,升到第三等正二品。
宋真宗赵恒对刘娥的感情是无人可比的。他很快又册立刘娥为皇后。真宗死后,宋仁宗赵祯即位,只有十余岁,刘娥被尊为皇太后执掌朝政。刘太后将李氏由婉仪晋升为顺容,在九嫔中又升了一格。按照宋真宗赵恒生前的意愿,皇太后刘娥将李氏迁往宋真宗永定陵守陵,使李氏离开了宫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牢笼,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刘太后还命令亲信刘美、张怀德访李氏亲属,找到她失散的弟弟李用和,补了个三班奉职从九品的官。宋朝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氏病重,刘太后晋封她为宸妃,成为了一品,还派太医去看病。册封之日李宸妃却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穿皇后服饰。
刘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很聪颖。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类似于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赵恒晚上批阅奏章到深夜,刘娥总是陪伴在身旁。当赵恒遇到不解的难题时,刘娥总能以广博的知识给予解答,处理得合情合理。赵恒多病,晚年身体不好,处理朝政和朝臣奏章的事全部交给了刘娥,她成了实际上的宋朝最高统治者。《宋史》记载,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皇后刘娥,以她的聪颖和女人的细腻,把朝政和所有的奏章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使大宋按部就班,很正常地运行。
唐高宗李治死时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只是让继任的皇帝遇到处决不了的大事时,请武则天处理。宋真宗赵恒死时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把最高权力全部交给了刘娥,明确地说在小皇帝没有长大以前由刘娥处理朝政。从此,刘娥执掌了大宋十一年的皇权。在她参政与执政期间,先以宽容的态度处理了儒家思想深厚、反对她参政的寇准等人,后又以宽容的态度处理了把持朝政对抗她执政的丁谓集团。对这些人,她大都给予降职、罢官、流放的处分。寇准被囚禁;丁谓被流放海南。刘娥没有像武则天那样为了皇权,实行酷吏政治,杀那么多人。而且,有一件事还干得特别睿智。丁谓为宰相时许多人巴结他,与其来往。抄丁谓家时,抄出了不少大臣和丁谓的书信,里面少不了一些大臣谄媚巴结之事,大臣们很是害怕,人心惶惶,朝局震荡。皇太后刘娥,一封书信都不让任何人看,命令全部焚烧,安抚了朝臣的心,稳定了朝局。史书评说刘娥“有武后之才,无武后之恶”。
封建王朝,不经科举考试,以祖父辈官位荫庇后代子孙当官的荫官制度,在宋代尤为严重。特别是宋真宗时期,门荫泛滥,名堂很多,一人入仕,子孙、亲戚都可以当官。功臣死时竟然可以荫二十人当官。每年通过门荫当官的有500多人,超过科举取士的人数。门荫制度保护贵族利益。门荫当官的人大都是吃喝嫖赌无真才实学的纨绔子弟,有的人文不识一字,有的人武不能弯弓,有才学的是个别人。他们因为亲情关系结成集团,互相吹捧提携,包庇纵容,损公肥私,祸害国家,是国家统治的一大弊政。要改革取消这种制度,牵扯到众多臣僚的个人利益,阻力相当大,难以实行。后来,范仲淹也曾试图改革过门荫制度,不仅没有改成,他本人还被赶出了朝廷。刘娥起自底层,对门荫制度的危害心知肚明。她刚执掌朝政,朝臣的势力很大,要下大气力解决这一弊政是不可能的。聪颖的皇太后刘娥,一天早朝,流着眼泪说,我们孤儿寡母,多亏众朝臣的鼎力相助,才有了这样安定的局面,皇恩要下移,多多封赏,让朝臣将他们的亲戚、子孙的名字都列表报上来。朝臣们很高兴,回去后,将七大姑八大姨,能沾上边的都写上了,很快就列表报了上来。从此以后,凡是吏部报上来让皇太后批准升官的人,刘娥都要看看有没有朝臣的子孙、亲戚,有的一律不批,只批准那些无任何关系有真才实学的人,对这一弊病有所抑制。
皇太后刘娥出身民间,太知道民间的疾苦和官员的胡作非为了,在她执政时期做了一些拨乱反正、减轻人民疾苦的好事。特别是,废止宋真宗赵恒搞的“天书运动”,影响很大,大大地提升了她的威信。“天书运动”: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辽国以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企图一举灭宋。宋朝廷乱成一团,在寇准的极力劝说下赵恒御驾亲征,亲自击鼓督战,极大地激励了宋朝的将士,打败了辽国的侵略,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是: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今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本来打了胜仗,却签了一个很屈辱的合约,可赵恒还美得不得了,认为自己功德无量,就想和秦皇汉武一样搞泰山封禅。但是,封禅必须天降祥瑞。没有祥瑞,宋真宗赵恒就编造祥瑞,说他做了个梦,神降天书,还伪造了个假天书挂在皇宫一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臣和各地的官员都编造祥瑞,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天书运动”。每当编造的天书出现,当地就要给降天书的神仙盖庙宇,塑金身。全国进入疯狂时代。这个运动搞了十年,搜刮民财,摊派徭役,劳民伤财,有的地方还逼死了人命,老百姓苦不堪言。宋真宗赵恒一死,刘娥太后就果断下令,将所有进献的“天书”和赵恒一起埋葬,严禁各地再搞《天书运动》,建造庙宇,违者从严处罚,结束了这一祸国害民的愚蠢行为,朝野上下无不拍手叫好。
刘娥执政期间,还有一个特大贡献。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实行的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只有宋朝较多地学习管仲在齐国推行的商品经济,商业活动比较发达。那时候的商品交换货币用的是金银铜钱,沉重而不方便。在刘娥的支持下,宋朝廷推行“交子”,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纸币交易,大大便利了商品交换,推进了商业经营,增加了国家税收。
《宋史》总结刘娥的政绩说,“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刘娥功绩称,“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胡适评价刘娥说,“章献刘后乃是宋史上一个很有才干的妇人。”
对于权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欲望追求。刘娥执掌宋朝最高皇权十一年,也曾有过像武则天一样当女皇的权力欲望,但是,她高尚的理智品质,最终刹住了权力欲望的野马。
皇太后刘娥萌动当女皇,一天,她试探性地问大臣鲁宗道:“唐朝则天皇后是个怎么样的人?”鲁宗道回答“唐朝的罪人,大唐社稷差一点让她颠覆。”刘娥默声不语,没有表示不同意见。有大臣揣摩皇太后刘娥的心事,谄媚地提出要给皇太后刘氏立七庙,祭祀她的祖先。《礼记·王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立七庙是给天子的礼制,指:立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大臣鲁宗道质问:“立刘氏七庙,赵家人算怎么回事?”于是,皇太后刘娥理智地否决了为刘氏立七庙的意见。还有一次刘娥和小皇帝宋仁宗一起去慈孝寺上香,太后坐的车走在前面,仁宗坐的车在后面,还是大臣鲁宗道提出天子的车应走在前面,刘娥马上让宋仁宗的车走前面,自己退后。更有一次抗辽名臣程琳试探太后刘娥的心事,有意进献了一幅《武后临朝图》。刘娥看着图,思前想后,终于理智战胜了权欲,把图撕毁,抛在地上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明确地表示不做女皇,赵祯很是感激。
宋仁宗赵祯二十岁加冕。公元1033年开春,赵祯按照周朝传下来的制度,在籍田上象征性地犁地,表明他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同时,向臣民宣示春耕开始,要大家抓紧播种。这天,皇太后刘娥带领着后宫的妃子们,穿着平日的服装到太庙祭祀,求祖先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到太庙后,刘娥换上了皇帝穿的衮服、戴冕冠。有一点不同的是,她穿的衮服上,把原本象征皇权的十二个图案,去掉了两个。冕冠上的垂旒,也从十二道减为了九道。按照程序,祭祀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在这次祭祀活动上,群臣给刘娥上了“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的尊号,刘娥将皇权顺顺当当地交给了二十三岁的赵祯。
刘太后穿衮服,肯定是皇帝赵祯同意的。刘太后这样做,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自己是代表皇帝进行祭祀的;二是理智地取掉几个图案和垂旒,表明自己不是皇帝,没有当女皇的野心;三是女皇的欲望一直被理智压制着,在65岁的高龄穿一次衮服,过个瘾,求个心理上的安慰。
这次祭祀活动后45天,太后刘娥就一病不起。临终前,她一直用手拽扯着身上的衮服,临死还保持着理智,不愿意身穿衮衣去阴间见先帝。宋仁宗明白了她的意思,命令众人为其换上了皇后的服饰。一代贤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刘太后死后,一些弄臣纷纷上书宋仁宗赵祯,说他的生母是李宸妃,不是刘太后;刘太后毒死了李宸妃。赵祯既惊又怒,让兵包围了刘太后的居所,亲自去停李宸妃灵柩的洪福院开馆查看,要弄个水落石出。开馆后,他看到李宸妃被水银浸泡,容貌如生,穿戴着华丽的皇后服饰,安详地躺着。他心里明白,皇太后刘娥并没有加害自己的生母,懊悔地说:“人言岂可尽信。”所谓的“狸猫换太子”,李妃被赶出皇宫,后被包公发现带回八贤王府,设计让皇帝母子相认等等,是后代文人编造的故事。
这年十月,宋仁宗率群臣将刘娥下葬,陪葬在宋真宗永定陵,给皇太后刘娥谥号“章献明肃”皇后。旧制,皇后的谥号只有两个字,宋仁宗却谥号四个字,足见他对皇太后刘娥多么尊重和感激。史学家评论,刘娥是才可比武则天的一代贤后。
(作者简介:王天成,陕西临潼人,出版著作:《职称的由来及沿革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八大依法治国名相》(美国学术出版社)、《历史这样说》(人民日报出版社)及长篇小说《转折》《路》(太白文艺出版)、《股惑》(中国经济出版)、《西京轶事》(三联中文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