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离真正的苦日子太远了
最近这两年我因为跑步的原因,体重下降很厉害,换了一轮衣服。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对购买什么品牌的衣服兴趣不大,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配置,质量过得去即可。
跑鞋和健步鞋的数量虽然不少,但也是穿坏了就丢掉,保证隔天跑步可以轮流替换即可,不再增加,生活用品基本是在做减法。
这种变化固然与年龄有关,可能也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四十年前,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还在为过年没有新衣服穿而烦恼、哭泣,如今的孩子们则是为营养过剩和肥胖而苦恼。如果有需要,大多数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至少可以每月买一套衣服。
以往,人们会为吃不饱饭而苦恼,如今人们会为各种吃得太多的各种“富贵病”而操心。贯穿各阶层的话题是“减肥”,所以人们追逐各种减肥药以及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减肥疗法。
身体里的脂肪多了,房子多了,钱也多了,所以很多人会去世界各地买买买。
在日本旅行时,经过那些大牌的包包店,看到的顾客也大都是华人面孔,多数人买一两个包,也有人指着一排包说“一样一个”。部分中国人真的挺有钱了。
我曾在澳洲自驾旅行,特别留心路上的车有没有特别酷特别贵的车型,因为这是一种国民心态的映射,不过,还真没有。这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民众,大都开的是普普通通的车。
偶尔有人开着一辆特别贵的车从身边擦过,也很大概率是华裔面孔。也有网友在微博上给我留言“看看澳洲有什么豪车,拍几张照片放到网上”,抱歉,看到豪车的机率不大。
如果是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这样的城市,你会看到太多的奔驰宝马以及不算少的兰博基尼。偶尔,在深夜的主干道上,你还能听到跑车炫耀着过大的轰鸣声。
绝大多数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离真正的苦日子太远了。
真正的苦,在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出现过:有人衣衫整洁去挤公交车上班,然后突然就晕倒了,饿晕的。人们把他抬下车,默默找来牛奶、面包,喂晕倒者喝牛奶、吃面包,等他稍稍好点,众人散去,各自去上班。全程没有什么声音,大家对现状心知肚明,这是一种“苦”。
同样是这个时段,很多专业人士失业了,无事可做,于是政府出钱修路挖沟渠,他们都成了一线的劳动者,这当然也是一种“苦”。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国外的大公司做到了高层,总部准备派他去纽约做区域总裁。突然之间,公司垮了,他失业了。他甚至做过当地最为卑微工作,至今还在苦盼退休金。他有两个孩子,妻子也没有工作。从回国必住丽思卡尔顿,到如今需要年逾八十的父亲接济,这也是一种“苦”。
你准备好了吃这种“苦”吗?相比之下,消费降级根本算不得苦,至少还有级可以降。
德国首富阿尔迪兄弟之一的卡尔·阿尔布瑞希特,于2014年7月16日在家乡去世,享年94岁。以阿尔布瑞希特的财富,他消费得起世界上最奢侈的商品,可以享受最豪华精致的生活,但他没有这样做。
▲卡尔·阿尔布瑞希特和弟弟泰欧·阿尔布莱希特
他没有奢侈的豪宅也没有豪车,没有投资利润丰厚的产业,而是捐出了很多钱财,并为癌症研究做了大量的捐助。
至于“抠门”的巴菲特,至今住在奥马哈小镇上,他的房子不过价值人民币186万元而已。他最大的享受就是吃汉堡和可乐,他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富豪。其名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在当地租了一层办公楼办公,员工不过20多人。
有钱而低调,有钱而追求极简,富而不骄,这才是一种令人尊敬的新境界。
可喜的是,中国社会固然还有不少人在追求奢靡,但也有人开始“断舍离”,在尝试“极简”的生活方式。
我有位朋友在多个一二线城市拥有房产用于出租,他当然属于单身贵族、财务自由主义者,他每月的房租收入和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层相差无几。
但他自己却选择租住在深圳一处极简单的单身公寓里,行李不超过三个包。这是洞彻人生之后的极简,这样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未来的可能的苦日子?心态上,首先不要认为它是一种苦,而是一种必要的修行,何况大概率也是躲不过的阶段。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某些肥头大耳的罪犯进了监狱之后,由于饮食更清淡,其高血压高血脂症状居然大大减轻了。我们在经历了消费主义的轰炸和沉浸之后,也该完成新的穿越与修行,摒弃浮华、奢靡和过度的欲望,在平静的林荫道上缓行。
对于企业来说,也要调低期望值,可能旧的高峰已然过去,新的高峰尚未到来,如那些传承几百年的德国企业一样,在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发力,做到极致,成为王者或者隐形冠军,拥有核心竞争力,始终用产品说话,这才是过苦日子的正道。
那些熬不下去的企业,那些不够专注的企业,那些企图投机的企业,那些产品质量难以提升的企业,那些不知变革创新的企业,它们会在过苦日子的历程中倒下,这是经济规律的必然。
对于个人来说,熬苦日子需要工作技能与健康的双向提升。请在做好企业螺丝钉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特殊技能,要成为不可替代或者替代成本很高的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裁员减薪的冲击,一方面也可以在你有意创业时有一技傍身。
我认识一些企业高层、老板,他们中一些人身体欠佳,个别人甚至英年早逝,殊为遗憾。早逝的企业家留下了庞大的家产和妻儿,而这些在几年之后可能尽归他人。
普通的中产、白领也面临这个问题,所以,熬过苦日子的要诀之一就是:请高度重视你的健康,请定期给你的健康银行存款。
我选择的办法是每月跑步150公里左右,到目前,身体健康状况还不错。把钱交给医院,还是留在自己手中,当你在锻炼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动力更大了?而且因为生病而消耗的时间也是巨大的成本,这账更是算不过来,越算越心痛。
某企业家因为睡眠不好、健康不佳,多次和人说谁能让他安稳睡觉,他愿意分一半家产给医者。这就是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熬苦日子,除了需要更加奋发努力地工作,还需要把握工作与健康的平衡。
英国作家金斯利说:“痛苦并非坏事,除非痛苦征服了我们”,这话说得真好。
我们面临一个转折的大时代。
在经历了物质充裕和欲望洪流的冲击之后,我们势必要进入一个增长相对缓慢的所谓慢时代,又或者说是低欲望时代。日本如此,澳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人们不再需要那么多昂贵的包包,人们对昂贵的车型一笑而过,却可能对于阅读产生更多的兴趣。我在日本和台湾旅行时看到那些在地铁里阅读纸书的装束整齐的人们时,总是心怀敬意,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
当你坐在高铁上,没有人夸张地打电话说“你先给我的账户打xx万”,也没有人打开功放让肥皂剧的笑骂声充斥耳膜,更没有人在上飞机的时候居然要一路小跑插在你前面插个队,你会觉得其实慢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什么时候,炫耀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成了一种公认的恶,成了一种公认的缺乏修养的表现,那么,社会就真的是进步了。而这种进步可能需要我们先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明白原来囤货是毫无必要的,熬夜抢网购商品是毫无必要的,一家人不需要5套房,两口子不需要两部车,一切从简,一切朴素,才是真正地接近生活。
“苦日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完全没有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技能和身体素质。
中国社会始终在进步,如何在相对平静低调的所谓“苦日子”阶段提升国人对公共秩序的遵守,如何提升医疗教育住房诸方面的短板,其实也是考验智慧的关键时刻。
《周易》有言“君子以俭德辟难”,意思是:君子以节俭为德而避开危难。这样看来,老祖宗确实是有大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