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
奏的是悠悠岁月的曲,拉的是山雨欲来的弦……
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二胡演奏家阿炳其实如果他不是那么早自杀,是有可能改造成为人民艺术家的。 阿炳是雷尊殿道士, 而且不是一贯道这种反动道门,在改造范围内。阿炳基本是五毒俱全。一个当家道士败光家业,吃喝嫖赌抽大烟, 那二泉印月甚至连原创都不是, 只是文人把他吹起来而已, 北京城那帮票友,拉二胡的比他强的车载斗量, 没有人吹而已。 过度吹嘘他是抗战胜利后上海滩一帮人弄出来的, 因为他曾是市区大观的当家道士,又是常混迹妓院赌场, 是个话题对比人物。 而且是个瞎子,安全适合被取笑, 艺术水平是有的,但打赏他的那帮人拿他寻开心了,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 建国后,先是曾经打赏他的那帮人大半逃亡,再是妓院赌场烟馆都被国家取缔,他则30多年烟瘾。阿柄死时50了( 民国时期老百姓人均寿命38岁~顺便说下:三期梅毒对很多器官与脏器都有损害,阿炳算不错了,麦克阿瑟更惨)。
二泉印月的确经典, 但是,也仅此而已。 他的作品传下去,有巨大贡献。 但不要用圣人标准要求他,全世界都有这个毛病, 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特别突出了, 后来的人就会把这个人无限美化, 优秀的作家,音乐家,科学家,也应该,肯定是道德上的完人,否则,他做不出那么大的成就。 这个毛病,全世界人都有。 落魄被欺负的人,才华横溢,道德完美,还有一个暗恋他的女子,等等,诸如此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宣基本各种药丸(要完)党。 我觉得早晚有人集体起诉孙云晓( 孙就是80年代紧急扩充文宣口出来的野生自由派,以打碎中国传统为荣。 《河殇》是最著名的代表)。《夏令营中的较量》无限贬低了中国的80后,70后, 而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知识界的集体不自信( 也不是不自信,是自信的被干掉了),在他笔下是日行百里的小太君, 问题是,当时这种段子出来之后,很多人首先考虑的不是求证事情的真伪, 而是直接开始自卑自责, 所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十几年,土共政权没崩溃,真心是运气。我记得,《半月谈》都报道过 ( 级别可不低,在时事类刊物里)。 中国80后在努力工作,买房买车,申请专利,结婚生子; 日本的80后成了平成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