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
《史记》作者司马迁(前145-87),是今陕西韩城人。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对司马迁的思想和治学有很大影响。司马迁随父亲到长安后,曾经跟儒家大学者孔安国学习。司马迁比较遵崇儒家。所以他把孔子列入“世家”,显然地位比其他诸子高。
二十岁起,司马迁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以郎中的官职随汉武帝出巡各地。还到过西南边疆。他广泛地接触了各阶层人民,了解了人民的疾苦,学习了人民的语言。他收集了许多地方的民俗、经济史料,瞻仰了先圣们的遗迹。他又博览群书。这为他今后写出有高度人民性的《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司马谈的太史令职位后,掌握了国家的全部藏书。四十二岁那年,他开始著述《史记》。不幸在公元前99年,他遭了李陵之祸,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重大的创伤。这使他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出狱后用全部精力从事写作。当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了辉煌的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包括黄帝到汉武帝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多字。
《史记》之了不起,在于它作为一部历史专著,既是实录,又有艺术概括,刻画了一系列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史记》有极高的思想性。作者在游历中,不但获得历史资料,而且接触到人民的思想感情。作者敢于对封建统治者如汉武帝进行批判,他赞美陈涉。同是姓“司马”的司马相如就只会歌功颂德。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天道”表示怀疑,他在《伯夷列传》里指出恶人得势,善人遭殃,表示天道不可信。
《史记》的内容丰富。作者对历朝的皇帝毫不留情。比如对刘邦,《史记》写他的流氓相、不事劳动、嗜酒贪色、虚伪权诈。比如写刘邦自私、残忍,当刘邦被项羽打得狼狈逃窜时,为了顾全自己的性命,竟然三次把自己的子女抛到车下。后来,当项羽要杀他父亲时,他却毫不着急地说:“我和项羽都接受怀王的任命,说过彼此相约为兄弟,我的老爸就是你的老爸,如果你一定要烹杀你的老爸,希望你分一杯羹给我吃吃。”你看,连自己的父亲、子女都不管了。因此司马迁斥责刘邦是“桀纣之主”。而对汉武帝,司马迁讽刺了他迷信鬼神的幼稚、荒诞。
司马迁还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爪牙的凶恶脸谱。《酷吏列传》里写了十个酷吏,其中九个是汉武帝的宠臣。像河内太守王温舒,杀人很多,两三天内“流血十余里”。有个义纵一天“杀四百余人”,人民不寒而栗。司马迁愤怒地说“此人喜欢借杀伐来树立自己的威权到如此地步!”
在《史记》中,作者突破了封建阶级“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正统观点,深切地歌颂了秦末的农民起义。陈涉、吴广是农民英雄,他们揭竿而起,举起了中国农民起义的第一面大旗,点燃了推翻秦朝的燎原烈火,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作者给他们极高的评价,列入“世家”,和诸侯并列。书写了以陈涉为首的九百壮丁,因风雨要误期,按照秦朝法律要被杀,陈涉带领大家起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还写了许多爱国英雄。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写了个大智大勇的蔺相如,以无比的勇气挫折了秦王,保持了赵国的尊严。他还谦虚忍让,和廉颇搞好团结。直至今天,人们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
《史记》的艺术性是非常高的,所以人们不但当它是历史,还认它是文学作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主要事件写出人物性格。写项羽救赵国的钜鹿之战,项羽“皆沉船,破釜甑”就是今日成语“破釜沉舟”;写“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无不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楚国的士兵一以当十地冲锋,打败了秦军,连各国攻秦的诸侯头也不敢抬,用膝盖“走路”来到项羽辕门中。多少生动!这几乎已经是小说笔法了!
《史记》情节波澜起伏。像鸿门宴,先是项羽要进击刘邦,接下去是项伯替刘邦说情,刘邦来道谢,项羽设宴招待,范增暗示项羽杀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樊哙闯进来责备项羽。实在富有戏剧性。“鸿门宴”也成为成语了。
司马迁秉笔直书的精神对后代的史学家、文学家都有很深刻的影响,如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对后代的小说戏剧创作都有影响。后代的小说、戏剧有不少取材于《史记》,如:《东周列国志》、《赵氏孤儿》、《将相和》、《霸王别姬》等。
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的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中也引用了《史记》中的话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很高,说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栏目主编:韩阳
作者简介:金锡逊: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江干区作协会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