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雨丝】| 许必华作品:三溪寺(二)

三溪寺(二)
春红已谢,天气回暖。又是周末,朋友约骑三溪寺。前些天虽已去过,然觉意犹未尽,便欣然前往。
兴之所在,何辞辛劳。从德阳到孝泉到新市再到玉泉,都是窄窄的村道,一溜人一长队,骑行在麦穗、春风、燕子、暖日的田园乡野间,真是别样的风景。
阳春的三溪寺,满山葱翠,绿叶婆娑。山门前那几棵合抱的老银杏,更是雨露逢春,欣欣向荣。红墙青瓦的寺院掩映在绿树之间,沿山而上,层层叠叠,云雾氤氲,仿佛仙宫。寺内香客不多,却香烟缭绕,钟磬声声。大凡名刹古寺,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我们只是过客,在寺内也能感受到这种庄严的宁静。静静地穿越大殿,用心灵交会神灵,用凡心感悟佛心,仿佛踏上了时空隧道,轻而清之气上升,重而浊之气下沉,所有的功名、利禄、荣辱、浮躁都随之而去,简单的心空上只有一片纯净的蓝。山间古寺是净化灵魂的地方,让人能够得到精神的宁静。在喧嚣的尘世,人们多为求取之心而来,极少无欲无为入寺,所以很多寺庙,除了一定时段香火炽盛,平时大多寂静。
三溪寺(二)
风物造化,山川形胜,古寺多建在风景名胜处。而所谓风景名胜,又多以古寺为核心,没有古寺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失之轻浮。古寺的意义不只是那一座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积存,精神的凝聚。因此,每次拜访寺院,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觉得自己会干净好多天。至少我是。
三溪寺只是古迹,还算不上名胜,因此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这是三溪寺的幸运。多少古迹,一旦名胜,便功利不堪,面目全非,失去自己。在凡人看来,名不名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三溪寺。有了三溪寺,这背后的崇山峻岭便有了魂儿。有了魂儿的风景,精、气、神也就都有了。
拜会了三溪寺,余下的当然是登后山。
沿溪而上。溪名三箭水,但此刻还不是雨季,山溪没有淙淙的流水。乱石之间,只聚集着汪汪清泉,像一面面散碎的明镜,倒映天地,照亮人心。溪谷深切,上升,渐渐无路。右边,是壁立千仞的山岩。危岩将倾,有压倒之势。如果是攀岩好手,一定会热血喷张,一试身手。崖壁上有凿坑,看来上过的人也不止一二。奇怪的是高处还有洞穴,人们攀到几十米高的绝壁上凿洞干吗?我不知道。但我推想,那一定是古人的杰作,原先并没有那么高,可能是溪水的切割,使洞穴悬成了现在的半空。或许根本就是自然天成,而非人为。——且不去多想,一心登山。左面坡势较缓。有一片开阔地,不知什么原因,已伐去了树木,十分空旷。我们沿这片开阔地攀登,陡峭处团队合作,牵手上前。有一处山沟很陡,先上的人握住树桩,几个人手拉手传递力量,直到拉上最后一个。虽然极度辛苦,却是十分开心。
三溪寺(二)
山腰上有大路,不知伸向何处。我们选择走小路,小路沿着山崖,隐没在草丛乱树间。每个人都必须很小心,下面就是深谷。人在灵魂深处都有冒险的冲动,尤其是和朋友一起时。走过一段艰险的小路,又来到溪涧。溪床上,乱石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定格成各种各样的姿势。如果有水,溪涧就灵动了……哎,可惜没有,终究少了些灵气。三溪寺之所以成不了名,这算是一点原因吧。
过山溪,沿山坡小路斜上,是专门的游山道。道不宽,却工整,显然是花了工夫的。有人可能也想把这里开发成旅游区,但最终没有成器。半山上有人家,像客栈,游人们可以休息。这一次大家兴致很高,一定想挑战终点。
山路骤然变得曲折陡峭。每走几步,喘气如牛,汗流如雨,脚似灌铅,往上看,似乎没有尽头。有人败下阵来。我们坚持着,路随山转,眼前忽然开阔。这是一片山间坡地,石板小径像一条优美的弧线,镶嵌在如茵的杂草间,蝴蝶花开得白如轻云,不似人间。孩子们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童话,飞舞在绿草花间。我们也全身心释放,仿佛回到童年。
沿着前人铺好的路走已没有了意思,我们离开了游山道,在丛林间向山顶走去。阴暗潮湿的树林里长满了喜阴的植物,在山下很少见到的鱼腥草、鸭儿芹到处都是。返回的时候,我们每人都采了些,煮汤或凉拌,都是绝妙的美味。
三溪寺(二)
登上山顶,山后还有更高的山。山上有小路,但已不是石砌,是纯粹用脚走出来的那种。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又是一处开阔的山坡,山坡上长满了幸运草。幸运草一般是三叶的,如果有人找到了四叶,那就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叶瓣越多,越是幸运!忽然有人找到了四叶,惊叫起来。惊叫连连,美小鱼发现了五叶。“哈哈!六叶,我找了六叶的幸运草,我是今天最幸运的人啦!”香儿比发现了新大陆还兴奋,高叫起来。我们都用心寻找,每个人都采到了一棵属于自己的幸运草,每个人的心里都甜蜜满满。
山山相连,没有尽头,我们已登上了快乐之巅。这山顶不知多高,更没有止尽,却属于每一个人。
莫非,这就是三溪寺背后的禅机?
本栏目主编:宋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许必华,1969年岀生四川德阳,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现为本地一所乡村学校语文教师。教学,文学,皆有收获。有散文发表于地方报刊《东方作家》《校园作家》《作家村》及收入《大地的呼唤:中国湿地文学集锦》《西部作家新人佳作选》,出版教学专著《从作业到作品》,有作品集《满树开花》岀版中,编著校本教材《中考作文选讲》《语文入门》等。
(0)

相关推荐

  • 著名作家“莫予”作品选集《让我倒在你怀里》外两首

    莫予作品 <花瓶> 静静的伫立百千万年 独自妖娆高傲 润泽青花粉彩之雍容 对于任何的碰撞.挤压.威势 我都在躲,为了美的完整 和毫无瑕疵,只能一让再让 别碰我.别碰我-- 如果最后的警告都 ...

  • 苏兰朵|写在“小雪”节气第二日清晨/此刻/虚构/通俗小说

    0 1 写在"小雪"节气第二日清晨 他们对雪的表达都是不对的 你也不用学他们 不用 你即使躺在雪地上,把雪融在眼睛里 唇齿间,雪也不是你的 也不是我的 统统都出错了 那些雪的肉体, ...

  • 【三秦文学】高录祥:【宝鸡文学作家年会撷趣】(散文)

    宝鸡作家文学年会撷趣 文/高录祥  二0二0年开年的第五个中午,天气微冷,天上没有下雨,看地面偶有一小片一小片的雨痕,明显感觉空气中掺杂着湿润的雨雾,想必是天公亦好喜庆图热闹,知道"宝鸡作家 ...

  • 让文学回归文学,让精神回归精神

    让文学回归文学,让精神回归精神. 让人们真正从文学的甘霖中享受精神的礼赞. 让作家的妙笔支撑起作家的生活,让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躯体. 这个世界实在有太多的美,需要作家的眼睛去发现. 这个世界实在有太 ...

  • 画稿溪诗歌走廊2020年0818群文学娱乐联欢活动作品展

    画稿溪诗歌走廊2020年0818群文学娱乐联欢活动作品展 责任编辑:苏平 画稿溪诗歌走廊文学流派2020年0818诗群娱乐联欢活动圆满结束,大家在2020年8月18日晚上8:00到8:30集中在画稿溪 ...

  • 【安然之声】《风雨探戈》 文/马云丹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485期 陪伴您每一天 安然之声 安然,从事教育事业.平日里既喜欢独处的安然自得,也喜欢喧嚣时的淡然自若.愿意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热爱生活,尤其喜 ...

  • 【作家在线】| 许必华作品:钟鼎寺看月

    枸杞文学 城市好像已多年无月,更无从赏起.节前几天,我们约好去钟鼎寺看月.赏月是文人雅事,太白.东坡最懂.此二人之后,懂月者式微至无.我们的所谓看月,只不过是为玩找了一个理由. 三天小长假,我们奢华地 ...

  • 【温柔雨丝】| 许必华作品:七月食李

    一 七月的水果像是着了魔,纷纷拥进城里,你看,紫水晶的葡萄,绿翡翠的苹果,白里透红的桃子,水灵灵的西瓜--哎,没办法,时令到了.如果去水果店,那会让你看花眼,以至于忘记季节,颠倒国度.美国的红提,泰国 ...

  • 【温柔雨丝】| 许必华作品:洛带夕阳

    行走在古装的街道上,夹杂在熙攘的人群中,呼吸着浓厚的臭豆腐味,在洛带的两天里,印象中惊美的一幕,却是夕阳照耀在"落带古镇"牌坊上的情景. 到达洛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过.虽然是下 ...

  • 【经典美文】| 许必华作品:榕杉湖

    走过了,像风一样,我轻轻走过榕杉湖.湖面上漾起丝丝波纹,那是风过的痕迹.一汪深澈的榕杉湖,是佳人面庞上清纯的眼睛.在中国的城市中,桂林本身已经绝色,有了这一双多情的明眸,桂林更是多了几分灵秀,几分妩媚 ...

  • 【作家在线】| 许必华作品:唐 家 河

    听说唐家河的树叶红了,仿佛是一种召唤.红叶期短,错过了就得等来年.这个周末,携三五同伴,不惜万水千山,只为一睹红颜. 唐家河层叠错落的山上,整体还是一片深青,但山上面,却有一抹淡淡的红意,和着山上的薄 ...

  • 【桃李芬芳】| 许必华作品:蟠 桃

    在新疆见到一种扁圆形的水果--有苹果般大小,只是更扁--青皮,晕红,散发着浓烈的桃的香甜.好奇,问之,答曰,蟠桃. 蟠桃?一下子跳出的是孙悟空偷吃蟠桃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 ...

  • 【经典美文】| 许必华作品:草原,一路走来一路歌

    第一乐章  晨曲 雨过,天未晴. 奶白色稠密的云雾低低地压在山头,空气中饱含着水分,仿佛一声喷嚏都会惊起一场雨. 雨后的清新不止是空气,还有清新的绿原与黄土,清新的红瓦与红墙. 远处的山,在白雾的浸染 ...

  • 【佳作欣赏】| 许必华作品:哭泣的金溪湖

    古之文人,多是解读山水的高手,如谢灵运.如李白.如王维.如徐霞客--一生钟情,乐此不疲,大量光辉灿烂的华章,在他们笔下汩汩而出.然文字之美无论多么绚烂,终究只是人类认知的小美而已.天地间有大美而不言. ...

  • 【佳作欣赏】| 许必华作品:谒沙汀墓

    一 到了安县,不去拜访沙汀墓,我这些年的书就白读了. 安昌镇边,安昌河畔,有一条宽阔的大道叫沙汀路,这是成青公路的一段,车水马龙.以家乡的文化名人命名道路,应该是安县人民对本土作家的一种特别的怀念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