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随后,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多年来广受关注的“双减”政策终于落地,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和热议。
△ 7月6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中心学校学生在地理信息科技馆体验VR设备。 王正摄/瞭望新闻周刊
“我从5岁开始就被爸妈安排在外面上各种辅导班,三年级之前以艺术体育类为主,四年级开始艺术体育类的该取消的都取消了,重点转为语数外三学科的辅导学习,每个周末都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很累。如果'双减’政策实施就太好了,周末就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暑假后就是五年级的学生王一凡(音)如是说。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李彤(音)暑假后就是八年级的学生了,前几天刷新闻时知道“双减”政策的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当时不知不觉就把政策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看完了,感觉讲的太好了。“如果'双减’政策能够真正落实,不但能减轻课业负担,而且也会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阅读。”记者采访到对“双减”政策有所了解的中小学生,都对这一政策充满了期待。而家长们则态度不一。不少家长拍手称快,认为《意见》的落地恰逢其时,有望缓解压在不少家长心中的教育焦虑。希望教育部门能大力推进“双减”政策的执行,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拥抱自然,锻炼身体,提升艺术修养,结交良师益友,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两天,孩子开学就上九年级的家长张望一直在忙着找一对一辅导老师。在她看来,不能在校外参加培训,孩子成绩也不是很好,自己又没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只能请家教老师了。一对一的家教比在外面的辅导班还贵,她表示这将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还有不少家长头痛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升学率”,围绕升学率下的普职分流、高考分数的选拔机制,以及就业的“双非歧视”等问题加剧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因此,有家长表示对“双减”政策保持观望,看能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 位于西三环北路的新东方(花园桥校区)如今已关门。
近年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等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意见》明确五方面举措,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受此影响,截至7月27日收盘,多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年内跌幅超90%,跌幅约80%的达11家,教育股占绝大多数。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给校外培训行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股价变动,更传递出此轮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产业化”。可以预见,校外培训业将面临新的局面。目前,一些公司已推出新品牌,以提升孩子文学素养、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课程为主。如猿辅导转型素质教育,推出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好未来推出包括英文戏剧、书法和棋道在内的素质教育产品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未来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方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培训的形态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只要培训需求没有减少,校外培训机构依然可能隐藏踪迹继续存在。“现在只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许多培训机构超纲超前教学,许多家长被培训机构裹挟,认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就会比其他学生落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校外培训机构并非只有学科类培训,家长要正确评估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在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雷芳看来,应该鼓励以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为培养方向的校外培训,并从家长的角度给“培训热”降温,让他们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应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方便其妥善安置师生,做好转型准备。
△ 《意见》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存在校外培训热,是群体性教育焦虑的表现。从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训热,就要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因此,《意见》除了要求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外,也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更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如果将孩子的时间放回校内,那么如何让学生“吃饱”“吃好”则是关键。储朝晖表示,“双减”措施下一步落实情况关键不在培训机构本身,而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效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因为现在中考职普分离依然存在,如果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在新的需求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培训依然有可能死灰复燃。”储朝晖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认为,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每一节课上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减少家庭作业负担。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校外培训机构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总之, “双减”相关政策的出台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教育如何发展,尤其是如何平衡好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两个体系的关系,还需要全社会合力解决,未来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