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二十一):黄维与胡琏在土木系内的纠葛
三十六. 重返双堆集的胡琏
当时,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不愿带兵打仗,并不是因为我黄某人贪生怕死,我是从长远利益出发......我不愿带兵打仗,可是蒋介石下令了,他非要让我去打,我只好从命了......因为,蒋介石毕竟是我的老校长,是我的老长官啊......——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
国民党军坦克部队
1948年12月1日,安徽双堆集,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指挥部。
指挥部作战室内,第十二兵团所有高级将领全部到齐,他们一律正襟危坐在指挥部简陋的会议桌前,连日的恶战让这群人身上都布满了尘土和泥垢,但是他们的眼睛里居然都透着略带欣喜的光芒。包括黄维在内,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着正站在他们面前的一位军官。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这位军官的军装相对其他人来说要干净一些,肩膀上两颗崭新的将星表明他刚被晋升不久。只见他此时正抑扬顿挫地对着所有人滔滔不绝地讲话,富有特点的八字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不时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位军官的目光中透着好似一如既往地从容坚定,而又带有些玩世不恭,嘴角自然地稍稍扬起,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自己指挥能力的自信。如此种种,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十分恪尽职守,但又心藏险诈狡猾的军事指挥官。
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
这位军官就是刚刚乘飞机抵达双堆集阵地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
此时的胡琏刚刚从南京坐飞机抵达双堆集,在那之前因为没当上十二兵团司令官,心里憋了一肚子火的他随即向蒋介石告假,理由也显得很冠冕堂皇:看望父亲,治理牙病。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围困之时,胡琏已经在武汉休假赋闲一个多月了。
蒋介石在两三天前突然听说胡琏还没有归队报到,顿时推胸顿足:“怎么把他给忘了!”于是老蒋赶紧召胡琏飞来南京,心急如焚地与他商讨解围之法。
胡琏面对昔日的老校长也是好一顿慷慨激昂:“我胡琏受校长栽培多年,自当为党国效命,我当立即赶到双堆集,协助培我兄重振士气,调整态势。请校长放心,有我胡琏在,第十二兵团垮不了!”
正在办公的蒋介石
蒋介石顿时大喜,当即命令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亲自安排飞机送胡琏去双堆集,而且还呼叫黄维在预定降落地点为他专门修建了一座简易的小型机场。胡琏赶赴双堆集的排场不可谓不大,既有蒋总统的亲临督导,又有空军总司令的保驾护航,这一点足见他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
眼下在双堆集,胡琏面对的战局是严峻的。就在前一天,解放军对双堆集的小张庄发动了猛烈进攻,僵持了很久的局面突然被打破,国军各部队伤亡很大。共产党军队用了近迫作业的方式向前推进,士气极其高昂,错综复杂的交通壕越挖越靠前,包围圈渐渐缩小,对黄维兵团像蚕食一样步步紧逼......反正现在的局势是一天比一天糟糕。
胡琏一下飞机就立即和黄维商谈战局计划,并召集兵团师以上的军官召开简短的军事会议。在会议上,胡琏摆出一副舍我其谁挽救危局的架势,跟十二兵团所有同僚大谈蒋总统即将调集大军增援,让大家重整旗鼓的豪言壮语。而后立即提出要听取汇报,视察部队并调整部署以激励兵团全体官兵们的士气。
国民党军轻型坦克
“我十二兵团全体将士一定要团结一心,固守待援,坚决打胜这一仗!”胡琏对大家如是说。
就在几天前,黄维也对下属的高级将领们发布过固守待援的命令,这帮人之前就对黄维的战场指挥能力半信半疑,现在听他这么一说顿觉前途一片茫然,未来飘忽不定。甚至还有人当面向黄维发出质问:“黄百韬兵团完了,难道我们也要步他们的后尘?死守死守......到头来还不是守死!”这种牢骚满腹的抱怨在黄维看来很糟糕,如果一支部队的下属军官在公开场合对统帅说出这番话,那就说明军队距离一败涂地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而现在,这种“固守待援”的命令从胡琏的嘴里说了出来,产生的效果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十二兵团全体官兵都好似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军官们的眉宇开始渐渐变得舒展,士兵们也来了精神头,纷纷重新修筑防御工事,满怀信心地应对接下来的战斗。而最高兴的要数第十八军的官兵们,多日不见的老军长胡琏的到来让他们兴奋异常,大家纷纷欢呼雀跃,心想这下可有救了。
军容严整的国民党军队
可见,第十二兵团虽然司令官是黄维,但是人心绝对是属于胡琏的。与黄维僵硬呆板的作战风格截然不同的,胡琏打仗一贯以精明狡猾著称,这位“猛如虎狡若狐”的将领在这支部队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但是黄维觉得,胡琏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来双堆集,比起目前险恶的战局,更让黄维担心的是兵团的后勤补给。士兵们每天应对中野的轮番进攻,体力消耗极大,不吃饱肚子根本没办法战斗,再加上天气已经日渐寒冷,士兵们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挨饿,还有受冻。然而军中的粮食储备已经日渐减少,之前老蒋承诺过的空运物资也是杯水车薪,甚至有些士兵一看到空投下来的是弹药而不是粮食就立刻张嘴骂娘。
物资随意堆放的国民党军
“如果胡琏能留在南京,每天在校长面前帮我催催军需补给,那就比他亲自到这里来要好得太多了。”黄维自顾自地想道。
......
不管是黄维的顽固书呆子个性,还是胡琏勇猛狡猾的作战风格,亦或是杨伯涛刚直不阿的正派军人作风,都无一例外来自于他们背后那个庞大的派系。
三十七. 由十二兵团司令官之争引发的土木系政潮
1948年8月,国民党国防部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所有军方高层一致到齐商讨关于华中地区的作战部署问题。之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让国民党朝野大为震惊,在对毛泽东战略眼光的赞许之余也纷纷议论着接下来的应对策略。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路线
而那时的国军主力大都在徐蚌一带,再加上日益强大的华中地区共产党军队连战连捷,不断整军整师地歼灭国军,这导致了国民党军在华中地区的作战压力空前地增大,以致于他们完全不敢只以军级或师级建制单独与解放军交战。所以当时就有人向国防部建议,应该在华中建立一支兵团级别的精锐部队,以应对解放军这种没完没了的攻势。
第十二兵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组建的,其骨干为土木系老大陈诚的起家王牌、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另外还有第十军、第十四军和第八十五军(兵团组建之前各军还在用整编师的番号)。
蒋介石检阅部队
国防部要组建第十二兵团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国民党全军中立时掀起了一股波澜,纷纷想着这次土木系内部肯定又要风起云涌了。
这种想法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既然以十八军为基干组建第十二兵团,那就相当于是在给土木系部队扩充编制,而土木系老大陈诚是国民党内的二号人物,人称“小委员长”,要是哪个幸运儿争取到了兵团司令这个位置,那将来可真就是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
而此时,土木系有好几人都对第十二兵团司令这个万众瞩目的肥缺垂涎三尺,其中最胸有成竹的要数胡琏,当时他不仅正担任第十八军军长,而且又兼任整编十一师师长。也就是说,土木系的精锐人马全在这小子手底下管着。再加上胡琏抗战时期在宜昌当阳县和三峡石牌立下的赫赫战功,拱卫了临时陪都重庆,这个功劳就足以彪炳史册。这么看来,这个兵团司令简直就是为胡琏量身定做的。
抗战时期的第十八军
然而,事情却没这么简单。
首先是土木系内部有些元老级人物不同意胡琏出任,原因是他们普遍觉得胡琏只是黄埔四期生,在论资排辈很严重的国民党军队中,这种略浅的资历显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偏偏这个时候白崇禧也过来插上一脚,由于第十二兵团组建以后是要划归华中“剿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所以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胡琏出任该兵团司令官的事宜,白崇禧坚决持反对意见。
他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胡琏的性格和国民党内的很多悍将一样,心高气傲且自命不凡。白崇禧认为他根本就不会听自己的指挥。这种说法在1947年白崇禧率军围剿刘邓大军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作为其麾下的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就屡屡抗上不尊号令,此种做法让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很是生气。
桂系大佬白崇禧
不过生气归生气,胡琏率领的整编十一师直至后来的第十八军毕竟是华中地区的王牌部队,就冲这一点,白崇禧在讨厌胡琏的同时也对他抱有一种想拉拢的立场。所以白崇禧对胡琏的态度是很矛盾的,处于既想拉拢但又不想理他的尴尬处境。
不仅如此,白崇禧在武汉总揽华中军政大权,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委员长蒋介石安插的“鹰犬将军”宋希濂,要是“小委员长”陈诚再把胡琏弄过来,那他晚上恐怕就睡不着觉了。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也盯上了第十二兵团司令官的位置,这个人就是原来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的将领——罗广文。此人也做过十八军军长,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而且他在土木系内的资历比胡琏还要高。如果胡琏出任第十二兵团司令,罗广文绝对不会服他。
罗广文与妻子孩子
罗广文本来是想去求老上级陈诚替他出头的,而当时恰逢陈诚在东北吃了败仗,正在上海闭门谢客养病赋闲。于是走投无路的罗广文心慌意乱地下了一步臭棋,他居然背弃旧主去找时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帮忙。要知道,不仅白崇禧对陈诚和他的十八军深有成见,何应钦和陈诚的矛盾也是不浅的,他自然也不同意胡琏就任。
这下好了,国民党几个军方头子全他妈跟着一起捣乱。
面对这种波谲云诡的局势,蒋介石立即委派国民党高级官员林蔚奔赴上海面见陈诚,在反复地考量斡旋之下,陈诚最终决定兵团司令由黄埔一期出身的黄维担任。那时的黄维正在武汉新制军官学校当校长,虽说他也属于土木系的核心成员之一,但是长期的军官训练工作已经让黄维成了半个文官,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去过一线部队了。
土木系首领陈诚
这项决定一公布,国民党军方一片哗然,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就连黄维自己都没想到,天上居然掉下了这么大的一个馅饼。由于何应钦和陈诚之间在人事派系中存在矛盾,这使得何应钦对黄维一向不满;对于白崇禧而言,即便黄维已经比胡琏要好对付多了,但是他仍旧对这一任命表示反对,因为这位白长官就是诚心跟土木系的人过不去。
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作为国防部参谋总长的顾祝同说了一句话:“老头子都亲自找黄维谈过话了,你们还争什么争?!”
这就相当于在告诉所有人,蒋介石和陈诚已经达成政治协议了。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的竞争,引发了土木系内部连同国民党高层的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潮,最终以黄维的成功胜出而落下帷幕。后来南京方面给出了理由,黄维的资历比胡琏要高,第十二兵团军长级别的将领几乎都是黄埔四期以上,胡琏可能管不住他们。
何应钦(左一)与顾祝同(左二)
但所有人对这种言论一笑置之,黄维被任命为司令官实质上就是蒋介石为了权衡国民党各路大佬的势力而做出的一种妥协方案。这样的任命陈诚也能接受,黄维是老蒋的得意弟子,又是他土木系的翘楚人才,这不仅符合陈诚的利益,老蒋自己也能指挥得动。从这儿就可以看出,该项决议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那就是不管白崇禧与何应钦的立场如何,显然陈诚的意见在蒋介石那里才是最有分量的。
功败垂成的胡琏看似是输给了黄埔将领论资排辈的潜规则,但实质上他是败给了国民党军方高层的政治权术。原本稳操胜券的他顿时心情变得怅然若失,胡琏觉得自己这次完全成为了国民党高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场风波过后,白崇禧和何应钦立刻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蒋介石和陈诚的关系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深。看来,他们必须得重新看待陈诚这个人了。
蒋介石(右二)与何应钦(左一)
最吃亏的要数罗广文了,自己不仅没有争取到兵团司令的位子,而且投靠何应钦还让他背上了背信弃义的骂名,此人没吃着羊肉还惹得一身骚。罗广文觉得自己这次完全被何应钦摆了一道,彻底沦为了何应钦试探蒋介石与陈诚关系的棋子,他甚至还充分怀疑陈诚之前是在装病。
......
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1948年年底的双堆集注定是无比悲凉,但是胡琏的到来却让官兵们沉浸在暂时的欣喜之中。
黄维呢,则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胡琏:“这个家伙没当上第十二兵团的司令官,倒还算是一种福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