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夜巡》为何那么有名?

以下视频来源于
博物馆有得聊

《夜巡》是伦勃朗盛年时候的一个杰作,它描绘的主要是阿姆斯特丹第二区市民卫队在科克队长的带领下整装待发的一刻。伦勃朗是第一位将集体肖像描绘成动态群像的荷兰画家。这幅画是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夜巡》这幅画的名称并不是伦勃朗命名的,《夜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是1797年,也就是说是这幅画完成之后的150年后才被命名的。命名成《夜巡》是因为画面长时间内被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已经变成黄褐色的清漆,于是就给人一种夜景的印象,因此而得名。在1940年的时候,这层清漆被去除便显露出了明亮的色彩。这幅画在《夜巡》的这个名称之前还有一个名称,最早博物馆给它的命名是《弗兰斯.班宁克.科克队长率领的第二区市民卫队》。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分成很多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市民卫队,第二区的市民卫队委托伦勃朗给他们画集体肖像,于是有了这幅画。
《夜巡》是家喻户晓的名作,关于这幅画的各种解读非常多,我们可以从这几个重点来赏析,并谈谈这幅画为什么这么有名。
《夜巡》的创新构图
我们谈《夜巡》的构图之前一定要参考一下当时流行的集体肖像的构图。我们拿一幅在《夜巡》问世之前著名的杰作,就是下面这幅《十一区市民卫队》来做对比。这幅集体肖像也是委托当时著名的画家哈尔斯来画的。哈尔斯后来跟委托方不合,就又请了另外的一位画家叫彼得.科德帮他完成了这幅画。彼得.科德画了右边的7个人,左边全都是哈尔斯画的。
我们参考这幅画的构图,可以看到每个人或站着或坐着,但他们大小基本一样,而且他们的付费采用的是AA制,比如每个人出100荷兰盾来请画家给他们画画,这是当时的一个行业惯例。
我们来看一看伦勃朗如何创新。伦勃朗希望有一个创新构图,所以他没有采取“排排站”的传统构图方法,他给这群人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站位。这种戏剧性站位从绘画角度上来说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创新,但是也使得部分队员只露出了半张脸,或者掩映在阴影中,于是就引起这些队员的不满,将伦勃朗告上法庭,最后伦勃朗败诉,法官判决伦勃朗必须返还这些队员支付的绘画酬劳1600荷兰盾。但是我们今天看一看这幅油画中的人物站位,虽然相对来说混乱,却也很有秩序,可以说乱中有序。
其实伦勃朗是有意识的为这个看似混乱的场景赋予秩序,比如说以队长科克为中心,画面左侧从举起的旗杆到枪手的枪,包括科克队长手里的拐杖等等方向是一样的。画面右侧一个士兵拿着的长矛,一位老兵拿着的火枪,包括副官拿的戟等等方向也是一样的。所以总体来看,他构图的秩序其实是一个V形排列。
另外他还注重了透视法。他把人排成几排,前实后虚,画面前排的人看的所有细节都非常清楚,后面就比较模糊了,这也符合透视法的规则。他还利用了明暗对比。穿深色衣服的人旁边基本上都有一个穿浅色衣服的人,明暗对比的非常好。还有动静结合,这从他们各自的手势、站姿都可以看出来,所以这幅画产生了颇具动态的戏剧效果。
《夜巡》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象征寓意
伦勃朗在《夜巡》中还喜欢创造一些人物,比如说跑动的孩子或是小姑娘,用这些象征性的符号来迷惑观众。画面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有其象征意义。画面中的队长和副官还有旗手,以及画面中出现的小女孩到底都象征着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旗手,他举着旗子非常意气风发,仰望着旗帜,整个画面中可以看出其实伦勃朗是将比较重要的人物放在光线下的,而且他们基本都会露出全身或大半身。伦勃朗对科克队长的描绘非常有意思,科克队长的右手戴着手套,同时拿着左手的手套,而且手里还握着一根手杖,这个手杖就是队长权威的象征。再看他前伸的左手,左手仿佛伸出画面,他命令副官召集卫队出发。他伸出的左手手臂在副官浅色的衣服上形成了光影,手臂的阴影就落在了副官华丽的白色衣服上。
官网的资料解释,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彰显了光的来源是从左边射过来的,同时在手指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还可以辨认出阿姆斯特丹盾徽的纹饰,所以伦勃朗是在此暗示在市民卫队的手中这座城市是安全的。这个细节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另外,伦勃朗还在画面上将这些民兵手中拿着的火枪的使用过程通过三个民兵的动作呈现出来了,所以他画这几位民兵拿枪的姿态是有一定含义的。最左边的穿红衣服的民兵在给火枪装弹药,那时候的火枪是要先装进弹药进去,画面中间在队长身后有个弓着腿、戴着个头盔的士兵拿着枪在向右上方发射,怎么知道它是在发射呢?这个枪发射后的白色烟雾和副官帽子上的羽毛又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从放大的细节图上可以很清楚看到烟雾和帽子上的羽毛。接下来的第三个是一个老兵在吹去火药的残留,所以伦勃朗通过这三个人就将火枪的使用步骤说明清楚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画面中有个小狗在冲着鼓手狂叫。其实最早这一块是一个空白,伦勃朗用小狗来填补,同时他又通过小狗的狂吠来暗示这边鼓声阵阵,这是非常巧妙的构思。
现在很多人都在争论为什么在市民卫队中出现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一个小女孩,而且她身上还挂着一只宰杀后的鸡,这是什么意思?这就要从这个委托伦勃朗绘制这幅集体画的团体名称谈起。这个团体的名称中文翻译过来就叫“火绳钩枪兵公会”。火绳钩枪是这个市民卫队最早使用的武器,因为使用这种武器所以这个团体在当时还有一个外号叫“爪行会”。伦勃朗希望在这幅画中要表现出这个民兵团体的名称,所以他就在队员中间画了一个小姑娘。他让这小姑娘穿着缎袍光彩夺目,仿佛她就是一个发光体。确实她与周围的暗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明暗对比。
这个女孩儿的面容很多专家都说很像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基亚(Saskia)。正好伦勃朗在1642年画这幅《夜巡》的时候,他的妻子去世了。所以有些专家说他是为了纪念他挚爱的妻子,所以将他妻子的面容画在这幅画上。是真的吗?这次我看了馆方公布的资料,其实这个小女孩既不是萨斯基亚也不是另外传说中的天使,她是伦勃朗独创的一个象征火绳钩枪市民卫队的吉祥物。她腰间的带子上绑着一只宰杀后的家禽,鸡爪子就暗指爪行会,腰上还挂着一袋火药,所以她就是象征火绳钩枪市民卫队的吉祥物。这是博物馆馆方公布的资料。
《夜巡》的磨难
《夜巡》遭受过被裁切、被刀划伤等等的磨难。我第二次去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在《夜巡》这幅画作旁边有一幅小的《夜巡》临摹画,它是从英国的伦敦国家美术馆借来展出的。这幅早期的临摹画由另外一个画家赫利.伦德斯所画,幸亏有了这一幅临摹画,后人才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夜巡》并不是伦勃朗创作的全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夜巡》的四边都被裁切过。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被裁切。1715年《夜巡》从我们刚才说的火绳钩枪兵公会的总部移到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因为市政厅空间有限,所以画的四个边缘被裁切。左边被裁切得最厉害,被裁切了两个人,而且裁切的部分没有被保留,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
除了被裁切,这幅《夜巡》还被蓄意破坏了三次。1911年,一个男子试图用鞋匠刀来砍这幅画,还好被保卫拦住了,仅仅在这幅画上造成了划痕,经过检查发现损害仅限于清漆层。
第二次破坏就比较严重了。1975年9月14日,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走进了博物馆直奔他的目标——《夜巡》。他用一把锯齿刀砍向此画。尽管这个男子很快被制伏了,但严重的伤害已经造成,当时有一块三角形画布已经脱落掉在地板上。修复人员花了8个月才修复了这幅画。
第三次是1990年,一个男子拿着装满硫酸的喷雾罐喷向《夜巡》,被警卫给制服,警卫也及时用蒸馏水来清洗画布表面,似乎只有清漆层被损坏,但是要经过今年的检测才知道是不是内层没有被硫酸损坏。
夜巡的待解之谜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夜巡》后面的建筑上有一块盾牌。大约在1653年,也就是这个画作完成的11年后,在这个盾牌上加列了画中18名成员的姓名,用以记录和保存他们的真实身份,但到了2008年才确定谁是谁。那么这些姓名是由伦勃朗本人后来添加的,还是他的徒弟添加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其实这个连队有100个人,只有18个人愿意出钱画肖像。实际上伦勃朗在这幅画中描绘的人物远远超出18个人,据专家统计说他画了30多个人。多出的十几个人就包括那些小孩子,也包括一些半张脸的队员,当时伦勃朗希望能营造出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的热闹气氛。如果是18名成员,但是画款的酬劳是1600荷兰盾,并没有达到每个人100荷兰盾,所以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划分的,可能以后能有更多的资料来解答这个疑问。
还有一个需要解开的谜,就是伦勃朗是否将自己也画在了里面。我们看旗手旁边露出了一个人,那这个人只露出了一个眼睛,戴着贝雷帽。有些专家说这可能是伦勃朗。为什么呢?因为伦勃朗有一幅自画像也戴着贝雷帽,这张脸和自画像有点相似。至今这种说法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成为《夜巡》的一大谜团。
从去年开始,为了纪念伦勃朗逝世350周年博物馆启动了“《夜巡》修复行动”(Operation Night Watch),同时对《夜巡》的修复现场进行全球直播。下图就是为这个修复计划专门搭建了一个玻璃房子,专家在里面扫描检测修复,观众仍可以参观。今年因为疫情可能很多人没有机会出国看展,尽管这是一个难得的体验。
本文节选自蔡虹老师主讲的“海外博物馆巡礼”第七讲《走进荷兰国立博物馆——感知伦勃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