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垃圾堆”里养大你的孩子

作者:鱼爸

图片:unsplash

来源:养育男孩(ID:breedboy)

 1 

前几天看了芬兰一则公益片《孤儿院》。

看到里边的4对父母:

第一对:爸爸安静的看书,妈妈在一边收拾屋子,偶尔四目相对,眼里都充满了爱意。

孩子们一见就自然而然地露出微笑。

第二对:夫妻两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偶尔互相夹菜,彼此有说有笑。

眼神同样充满爱意,让孩子不由自由地亲近。

第三对:站在樱花树下约会,旁边放着一个婴儿车,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四对:老公酗酒歪歪斜斜的,妻子激烈地跟他争吵,房间凌乱不堪,玻璃破碎,充斥而来的是满满的负能量。

孩子们看到前三对父母时,笑容都充满愉悦,眼神闪烁光芒,眼睛里满是幸福的样子。

但是看到第四对父母时,他们的眼神瞬间失去了光芒,脸色凝重,变得忐忑不安。

虽然片子只有短短几分钟,很多人看完都沉默了。

因为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如果真的遇到了第四对这样的父母,他们的童年会怎么样呢?

有人说,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真的是如此,孩子的整个童年都在家庭中度过,点点滴滴都能感受到。

 2 
可悲的是很多孩子却在“垃圾堆”里长大。
还记得有一次,已经是午夜了,我刚好在房间里敲字写文章,听到楼下的马路上有人在争吵。
平素是一些喝了酒的年轻人在河边大喊大叫,我也习惯了。
但那天不一样,就感觉在我们楼下。
我推开窗户一看,一辆白色的小车停在路中间,一个男人揪着一个女人,在那大吵着。
两人浑然忘记了周边的一切。
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躲在了小车的后面。
倘若她突然走过来,真有可能被来往的车辆撞到。
但是此刻她的父母忙于吵架,孩子就站在那看着,一动不动。
图片来源:电影《蓝色情人节》
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觉得她真的很可怜。
在这个点,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入睡,而她还要在大马路上亲眼目睹父母的战争。
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十分钟,中间大人推推搡搡,大喊大叫,也把孩子拉来扯去。
最后才匆匆开车离去。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亲眼目睹父母彼此攻击,相互伤害那么可怕了吧。
因为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他们狰狞地一面,会让自己心中多了一些苦痛的记忆。
但是,有很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垃圾情绪之中。
他们不知道避开孩子,而彼此责骂、攻击,甚至大打出手。
过分的情形还把孩子拉入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
可是,这样的家庭战争,大家都是输家,而受伤最大的就是孩子。
 3 
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孩子,可以去这个孩子的家里看看。
在这里就能找到他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本源。
以前我的一位同事,是出了名的马大哈。
一篇文稿校对三遍,他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了。
最后还是会有好几处错误等着你来发现。
而要他找一样东西,就会把办公桌的抽屉都翻出来,然后告诉你没找到。
虽然他很热情,但这样的情况还是影响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常常被领导批评。
后来有一次我们去他家做客,当时大家都惊呆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可以坐的地方。
家里的家具上灰尘也能用手指摸出印子来。
乱糟糟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在它该处的位置上。
我留意到他儿子的书桌,那里简直跟他的办公桌一模一样。
文具摊了一桌,地上跌落不少的书本,皱巴巴的,应该放在地板上很多天了。
我们常常在办公室听到他说儿子是马大哈,经常丢三落四,当时我们还安慰他说孩子都是这样的。
如今看来,真的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的习惯。
如果从小就没有归纳和整理的习惯,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影响,变得毛毛躁躁的,做事就比较粗心,容易出错。
我非常钦佩一些父母,看上去很普通,但是细节上却让人惊叹。
我们老家最早考上北大硕士的那个家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妈妈。
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妇,但是她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非常整洁舒服。
她每天上午去田间做事,下午回家给孩子们准备饭食,周末还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做事。
我们那时候在她们家玩,她就边忙着手里的活,边跟我们聊天,非常和气。
但是她从不参加村里那些牌局,也很少在田间地头跟人嚼舌根子。
但村东头的李家媳妇就不同,家里的牌局从不间断,常常组局到半夜三更。
白天家里也是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都是些周边的小混混,村里没事做的懒汉光棍,还有一些爱凑热闹不做事的村妇。
看上去人缘不错,但把孩子们给害苦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找不到安静的学习之处,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学业。
她的大儿子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小儿子呢,在妈妈怀里时就熟悉了各种牌是怎么打的,长大后成了我们那一带有名的赌徒。
当回头再看,谁能否认家庭对一个孩子成才的作用呢?
好的父母并非要给孩子一个大富大贵的生活环境,但是也不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垃圾堆”里。
 4 
孩子受着家庭的影响,无形之中就会把父母当作榜样。
我发现儿子从出生后就观察我,模仿我,特别是模仿我这个爸爸的行为动作。
记得小的时候,我常常在前面走,有时悄悄回头,发现他正在后面模仿我的步子和手插兜的姿势。
没有一丝刻意,而是很自然地为之。
在家看书时,我有时躺在床上看,有时趴在床上看。
这些都被他学去了,所以他经常拿着书也在床上躺着看或者趴着看。
我知道那个对视力不好,但是要正襟危坐地去读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我想他还真做不到,也没必要那样。
我只能常常提醒他换换姿势或者让他起来跟我玩玩,放松一下。
图片来源:电视剧《春夜》
如今,我经常听到他跟小伙伴们说:
“这是我爸爸说的。”
“我爸爸就是这样做的。”
“你问问我爸爸就知道了。”
我平常跟他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其实孩子都看在眼里,真的让我觉得有压力啊。

因为我的好习惯,孩子会看到,但是我的不当言行,也会被孩子学去的。

所以做父母,真的需要多反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做父母,至少要每日一省:为人父母而尽责乎?

很多人急匆匆地四处求助,说孩子有很多问题,怎么办?

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往往在家庭,在父母。


把自己的问题先找到并解决,才是父母需要做的最紧迫的事。

- END -

* 作者简介: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

  • 吃父母狗粮长大的孩子,只能默默地抱抱自己

    去年,学生脱口秀节目<少年说>一路走红.很多青少年通过在台上大声诉说自己的真实诉求,来释放心理压力,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青少年的风采. 二年级的一个小萝莉哭着对妈妈大喊:你以后能不能,不要再对 ...

  • 孩子最亲的人,可能不是亲娘!各位妈妈别太自信

    世上只有妈妈好,因此,孩子最亲的人就应该是妈妈.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可能会让为娘的失望伤心. 孩子小的时候只认识那个最常在自己身边的人,这还是发育较早的宝宝.绝大多数的宝宝都是谁抱跟谁走的.渐 ...

  • 致父母:千万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

    身心灵 作家木心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教育. 而家庭教育,则尤为如此. 父母的生活习惯.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甚至于他的一生. 因此,优秀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和孩子们,不断反省学 ...

  • 一家5口挤35㎡学区房,逆天爆改后被群嘲:在垃圾堆里养孩子,有多可怕?

    作者:智叔 来源:智读大叔,ID:zddashu123 拥有一个美丽舒适的家,是每个人的梦想. 可有的人却不得不由于某些原因守在祖上留下的老宅里,或是蜗居在很小的学区房里. 这不,北京就有个胖大婶,一 ...

  • 致父母:千万别在“垃圾堆”里养孩子!

    作家木心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教育. 而家庭教育,则尤为如此. 父母的生活习惯.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甚至于他的一生. 因此,优秀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和孩子们,不断反省学习,共同 ...

  • 千万不要在“垃圾堆”里养孩子

    作者:大麦 来源:51Talk青少儿英语(ID:youth51talk) 别让你的垃圾情绪,流入孩子的身体里.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作家木心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教育. 而 ...

  • 把孩子包在棉花里养大

    这篇也许你不一定喜欢看,但它揭示了当下很多家庭教育的重大误区,希望对大家多少有点启发. 先讲一个很久以前从广播里听来的实例: 某年某月某日,一人家生一男孩,三辈单传. 爷爷特别看重这宝贝孙子,倍加呵护 ...

  • 一家5口挤35平米学区房, 逆天爆改后被群嘲: 在垃圾堆里养孩子, 有多可怕?

    北京一座百年四合院里住着胖大婶一家,他们为了培养孙女成才,放弃住宽敞的大屋,选择住在拥挤的学区房里. 而让胖大婶颇为头疼的是,自己和老伴.女儿.女婿都是"重量型"体型,这样一来房屋 ...

  • 她是106岁的传奇母亲,19岁结婚后养大13个孩子,个个成博士

    李王岸佛这个法号可能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好像完全没有听过这个人,但是提及她的孩子们却被大众连连称赞,津津乐道,个个积极上进,学业有成,13个孩子全部拿到了博士学位,在世界上不同的行业领域都有非常优异的成 ...

  • 乳娘村,每一个养大离开的孩子妈妈都很想念

    作品选自<路过:吴芳纪实摄影作品集> 良良因为眼睛看不见缺乏安全感,因此她总是喜欢钻进妈妈怀里. 初夏的合肥,太阳渐渐显现出它的威力,从市区向北20公里再转向一段坑洼的沙土路就到了吕面坊村 ...

  • 小贴纸里有“大学问”,孩子的贴纸世界有你不知道的玄机!

    "妈妈,你来陪我玩贴纸嘛!"爬行垫上,诺诺摊开新买的几本贴纸,准备开始"大作战".因为忙着做家务,我嘴上答应着马上过去,可稍稍耽搁了一小会,却发现孩子已自行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