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防治之五——控制血压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简称心血管病,是一大类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等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89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大量研究证实:高胆固醇、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这三类九个因素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今天介绍控制血压防治心血管病。
一、高血压对心血管病的危害
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且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其独立治病的相对危险为3.4,人群归因危险度为35%。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收缩压从115mmHg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中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只要把收缩压下降10-12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就可使脑卒中减少40%,心肌梗死减少16%,心力衰竭减少50%。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脑卒中关系密切,随着血压升高脑卒中风险增加。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五大因素是:
1.高钠低钾膳食: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造成心血管病发病与死亡风险增加。
2.超重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质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3.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
4.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精神紧张可以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精神紧张包括焦虑、担忧、心理压力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等。精神紧张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血压正常人群的1.18-1.55倍。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血压就会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主要机制是:情绪变化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诱发心律紊乱;血小板活性反应性升高;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事件。有心血管病史者,心理压力增加会使病情复发或恶化。
5.缺乏体力活动: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普遍缺乏体力活动,严重影响心血管健康。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降低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血管病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风险,从而预防心血管病。
1.血压控制目标:
⑴一般患者血压目标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⑵在可耐受和可持续的条件下,糖尿病、中风、心梗以及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患者至少降至130/80mmHg以下。
⑶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150/90mmHg。近期的研究亚组分析显示更低的血压目标(SBP<130mmHg)对老年人群有益,应根据合并症、耐受性及坚持治疗的可能因素综合决定。
⑷所有高血压患者最佳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
2.改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期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血压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病风险的作用确切,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⑴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增加钾摄入量。减盐措施:改用低钠盐,使用控盐勺;逐渐改变高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不吃少吃高钠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钠少、含钾高的食物。
⑵控制体重:使BMI<24.0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超重和肥胖人群减重5%~10%可降低血压,且随体重降低幅度增加血压进一步下降,并可提高血压达标率,减少服用降压药的种类。超重、肥胖的高血压及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减重均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在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人群血压降低幅度更大。
⑶不饮酒或限制饮酒: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于酒精摄入量大(每日酒精摄入量>24g)的高血压患者,减少酒精摄入可显著降低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⑷增加运动锻炼: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30~60min),可使血压降低6.1/3.0mmHg。有氧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3.84mmHg,舒张压降低2.58mmHg,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均可获益。队列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其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均降低。对于高血压患者,抗阻运动可显著降低舒张压,但对收缩压作用较弱。坚持等长阻力训练(平板撑、靠墙蹲、臀桥等)8周以上,可获得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是45岁以上的男性高血压患者。因此,无论高血压还是非高血压人群均建议除日常生活活动外,进行每周4~7d、每日累计30~60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采取有氧、抗阻和伸展等形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适宜的身体活动强度须因人而异,常用活动时最大心率评估适宜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即活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龄。高危患者活动前须接受评估。
典型的身体活动计划包括3个阶段:
①准备活动:5~10min轻度热身活动;
②训练阶段:20~30min有氧或耐力身体活动;
③放松阶段:约5min,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
⑸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保持乐观性格、减轻心理负担、纠正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行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及自律训练或气功等。
3.药物治疗是确保血压达标的主要措施
⑴药物治疗原则:
①小剂量开始: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对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起始可以用常规剂量。
②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h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积极推荐使用1d给药1次而药效能持续24h的长效药物。若使用中效或短效药,每天须用药2~3次。
③联合用药: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联合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2级以上高血压或高危患者要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降压药联合治疗。
④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
⑤药物便宜有效:高血压需终身治疗,需考虑成本-效益。
⑵治疗药物选择: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和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建议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遵医嘱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是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病的核心内容。
无合并症高血压药物治疗流程图:
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推荐:
常用降压药物用法、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常用降压药的强适应症:
以上是控制血压预防控制心血管病的措施和方法。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也是最重要的防治心血管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