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糊涂与浮屠
文丨杨德振
今天在公众号“励志人生”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一家四口从华山跳崖死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仅看这个标题,就令人触目惊心;惊魂未定之际,再认真细读下去,却生出许多悲怆感慨和痛心唏嘘来。
文中的故事是这样的:西安雁塔区32岁的女子李妍撇下两个月的孩子和一群慌乱失措的债主,带着丈夫、婆婆、自己的母亲,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从华山日月岩的1600米的绝壁悬崖上纵身跳下……轻生的原因是李妍欠下了超过三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债务。文中还配上了李妍生前多张照片,作者还发出这样的感叹:“人这辈子,如果总是在为钱财发愁,生活总是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得很苦,甚至活不下去!”奇怪的是,作者并未署上自己的名字。我想应该是李妍的知心朋友和亲密的人,不然,不可能弄到这么多的私密照片,作者还可能是担心“捅篓子”,让人产生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故干脆隐去姓名;但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用了骇人听闻的标题作“噱头”,把轻生的内幕与真相归咎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引题与话题上,着实有点文不对题、言过其实。
读完全文,我觉得死因并非作者想像的那么简单、肤浅。作者只是以普通的世相和人性的嬗变来推断生命脆弱和不堪重负的悲剧结局,得出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一般性的判断。其实,如果站在悲天悯人的角度上看,李妍一家人,并非是“人为财死”的,我倒觉得是一时“英雄气短”造成的;是他们在那个时间节点里、那种情形下,一时糊涂的过极反应罢了。本来做生意有亏有赚,本属正常,如果一赚钱就得意忘形,一亏钱就要死觅活,这不是一个“糊涂虫”又是什么呢?!尤其是还要拉扯上两个年迈的亲人、老人“一同上路”,这不是糊涂至极又是什么呢?!撇下两个月大的嗷嗷待哺的婴儿不管,只图自己轻松解脱,这不是糊涂加自私又是什么呢?!将来孩子被别人抚养长大后,其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怨恨和戾气不得而知;生而不养,一辈子也会留下心理阴影的,为人父母不能这样糊涂自私!
该文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四人跳崖的日月岩旁边有一处建筑物叫做王母宫,王母宫里住着一个道姑崔师父,四个人在风雪交加的上午十点赶到王母宫的时候,崔师父就感到很意外,因为当时根本不可能有游客上山的;看到他们四个人的行色,崔师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本着佛家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信念,崔师父还做了许多挽救工作,还热情的倾其所能,安排他们的吃住……崔师父当天下午有事下山后,这一家四口人在黄昏时仍然决绝的纵身跳了下去……让“糊涂”与“浮屠”这两个不相关联的词汇在华山之巅猛烈的碰撞出幽灵之光,让人骇然不安。
一个人对世事糊涂一点说的过去,对生命敬畏的意识可不能有半点糊涂;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没有自己生杀予夺和随意戕害的权利;上苍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理应珍惜爱护,绝不能自惭形秽,更不能自我戕害了断。世上最珍贵的不是钱财,也不是体面和荣誉,而是鲜活的生命;佛陀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个“浮屠”就是“佛塔”的意思,意为“救了别人一命,等于建造了七层佛塔”,说明一个人向善救难的精神可贵和大义珍贵。一个人对外需要秉持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内对自己则也要有顾影自怜、独善其身的勇气与节操,不能因一时挫折或困扰而干出种种糊涂事,使自己幸福的“浮屠”(佛塔)立马坍塌,用一时糊涂去毁了长时间搭建的“浮屠”。
世上多有糊涂人,也有热心追求“浮屠”的人。生活中,自己不糊涂,还能热心帮人排忧解难、救死扶伤,实属难能可贵!从另一个视角上讲,一个人只要自己不糊涂,也等于自己给自己在心里营造了“七级浮屠”胜境;如果心中长留“浮屠”之心,生活中也就不可能犯“糊涂”。李妍一家人心中无“浮屠”,一时气短,干下糊涂事也就成为必然,真是可悲可叹又可怜!
2021年元月4日于广州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