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建 |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花洲文学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文|侯 建
毫无疑问,无论是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还是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都在2010年这个艺术之花开成盛宴的年份极大地吸引着广大影视观众的眼球,而两部作品的编剧之一——南阳才子顾小白从少年影迷到影评专栏写手再到新锐编剧的青春岁月,也在我们的视线之下逐渐还原。
说出来,请你不要吃惊。这位声名大噪的人物,出生在1977年,今年只有41岁。和大多数那个年代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差不多,这个高山族小伙儿土生土长在河南南阳邓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爸爸是兵工厂的工程师,妈妈是医院的护士长,自己则是个敏感的孩子。
邓州是一个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县级市,当地最有名的景点就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花洲书院。高耸入云的福胜寺塔俯视之下的这片文化热土曾经孕育了像姚雪垠、周大新这样的著名作家,其文脉之广远、文化之深厚,足以滋养后人、薪传来者。
01
资深影迷:电影世界度春秋
在他还叫许涯男的时候,一位在县城电影院做经理的亲戚让这个酷爱电影的孩子尽享近水楼台的便利。上个世纪90年代,录像厅的遍地开花,又让着迷港台电影的他如鱼得水。不是吹牛,20世纪香港的100部最佳电影他几乎看遍。
虽然说刚刚跨过改革开放门槛的中国,娱乐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但在一个小县城里,人们已经能够更多地通过港片、港台流行音乐接触到了商业化的电影、电视和音乐。如今,在顾小白的印象中,对那段岁月最为深刻的记忆就是看完电影后留下的强烈情绪——激动、搞笑或者悲伤,能让人久久回味。
除了电影,他还痴迷小说,加之文科不错,曾模仿金庸、古龙的风格牛刀小试进行过武侠小说的创作。尽管内容总是难以为继,但形式却丝毫不会马虎。每次动笔之前,他都会很讲究地专门为自己订一个本,然后模仿别的小说画个封面,还像模像样地写上出版社和前言,很是自我陶醉。可惜少年时代的自我陶醉之作,而今都已经不知去向,就连顾小白唯一记得情节的那部颇具悬疑色彩的小说《拔剑舞秋风》,其创作历程也是有善始而无善终。
也因为这些喜爱,顾小白的文科成绩一直不错。无奈那个年代理科是优秀生的首选,于是在1994年他从邓州第一高中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攻读信息工程。幸运的是大学四年他阅读了海量小说,并保持了对电影的最大爱好。
02
奇才影评:一帖成名天下知
和枯燥的方程式相比,顾小白更钟情于在文字间游弋。
网络的兴起让很多热爱文学的人有了更宽广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大学毕业后的顾小白在北京铁通公司上班,闲来无事便上网冲浪。《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原本是优克李林的一首歌曲的名字,也是顾小白在2000年于当时最有名的文青论坛西祠胡同写下的第一篇帖子,它让顾小白在网络上名声大噪,后来还成为他电影随笔的书名。
那个帖子其实跟电影的关系不大,顾小白用略带惆怅的文艺口吻追述了70后和80后的青春经历,至多那只是一个狂热影迷的青春成长史,一个少年刻骨铭心的港片印象,但他是第一个将私人生活和看电影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他淋漓尽致的坦陈唤醒了不少人的共同记忆。就连顾小白也没有想到那一篇帖子的反响会那么多,直到现在还有人把它翻出来跟帖,而顾小白自己有时也会很怀旧地去翻翻当年的那个帖子。
不知道是否所有人的激情都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只知道顾小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班四五年间,他撰写了大量电影评论,而且这些影评也很快从网络延伸到传统媒体,《看电影》、《电影世界》等多家报纸杂志纷纷为他开设了专栏。因为文章个性十足,富于情感,具有强烈的批评精神,顾小白被誉为“民间影评的代表力量”。可以想见,其文章特色的形成正和他少年时代的特殊经历息息相关。
03
新锐编剧:联袂名导层楼上
然而有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何去何从,顾小白竟难以抉择。
就在顾小白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前行之时,他获得了与第五代导演李少红合作的机会。是顾小白在写专栏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湖北作家李修文向李少红推荐了他。
顾小白同导演李少红在2004年的这次合作,是顾小白由专栏作家向影视剧编剧的第一步转型。尽管电视剧《捆绑上天堂》后来没能拍成,却使他从此进入了影视艺术这一更加广阔的天地。
2006年,顾小白编剧电影《红色康拜因》,这部影片后来入围了多个国际电影节,并一举将第12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和希腊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收入囊中。
2008年,顾小白受邀加盟新版《红楼梦》编剧工作。2009年与尹丽川、阿美合写剧本《山楂树之恋》。谁也没想到,这个剧本最终辗转流落到了张艺谋的眼前,并且获得了张艺谋的认可。
他的最新编剧作品《人山人海》,已由蔡尚君导演完成拍摄。
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与强悍的作者合作而体会到的刺激感,才是顾小白在相对枯燥的剧本写作中收获的极大乐趣。
其实顾小白不只是个网名,还是他早些年自己武侠小说里所写的主人公的名字,这个名字与他早年所写的那些华丽的辞藻颇为贴切。而“许涯男”这个身份证上的名字,似乎在冥冥之中便注定了他有种永远都在路上的感觉,注定了他将不断地与自己的梦想相拥、疏离、等待、苍老。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侯建,男,河南镇平人,语文教师,业余写作,爱好而已,作家微刊《青春在》主编。有作品散见于《中学生学习报》《江苏作家》《躬耕》《南阳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