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 | 第一套房,买在离婚之后
卢梭曾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复盘自己买房的经历,觉得这一切也算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总结起来,人还是要经济独立、有工作有房,知道人生的底气不必通过婚姻来实现,敢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去面对未知世界。
被访者 | 走过虹桥路的子君
写作者 | 孙小乖
01.
80后的我,出生于国内二线城市,家境说不上富裕倒也算是个小康家庭。八十年代中期,父母就在老家杭州市中心有两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套单位分的,一套自己买的;两边的祖辈也各有一套房子。父母的观念里女孩子要富养,所以对于物质我倒也没有什么概念,从小一门心思都用在了读书上面。
在国内读完大学后我就出国读硕士了,还顺利的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那时计划毕业之后去离开杭州不远的一线城市上海生活,能随时回家陪陪爸妈,还能享受繁华都市的便利。
2008年,从英国老牌名校伯明翰大学硕士毕业,回国后,留学早已不是“镀金时代”而是“青铜时代”。到上海后,我把房子租在天山路附近,休整了一段时间,参加了几次面试,拿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最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工作问题顺利解决了,接下去就免不了被家人催促终身大事,毕竟读完硕士年纪也上去了。
那时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的房地产也陷入低迷,房价有所回落,记得大约是10月的一个下雨的晚上,我在从静安下班回家的路上,偶然瞥了一眼中介挂在玻璃墙上的楼盘,均价1.6万元一平。
说来既惭愧又后悔,2008年到了上海,那时没买房不是没钱,倒是从未有理财保值这个概念。
倒也是万幸,在结婚前,因为是硕士回国工作在上海搞定了落户问题。
02.
一年半后,我结婚了。先生事业有成,很快我们也有了孩子,那时候同事们人人羡慕。结婚前,他就买好了房子,在虹桥路靠近徐家汇附近,4室2厅,180多平,那时候一套也就300来万。我没有参与还贷,所以也没加名字。身为全职太太,不用做家务,每天的生活除了买买买,就是带孩子。孩子在家附近的私立学校读书。
然而伴随着安逸生活而来的则是危机。我的前半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全职太太,但2017年底,随着婚姻的破裂而迅速改变,后来我搬出去回父母家住,开始分居。
我才发现房子几年没关注,已经单价已经翻了好几倍。
03.
重新再开始租房住。过完春节,2018年我在静安区附近找了个小的一室一厅,4500元一个月。期间,我花了一个多月面试重回职场。一系列的遭遇也让我意识到,婚前买房的重要性。倘若婚前买房或是婚后共同还贷加名字,经济独立留给我的是底气还有万不得已时的最后屏障。
我想要有套自己的房子,先考虑的是二手房。在看了好几套老破小后,我将市场上的二手房和新房、政策、利率、首付等做了个对比,还是决定买新房。
那时候前滩的房子很热门,离新公司也近,我去看过之后觉得户型不太满意,还难买到,看了其他的几个区域的楼盘都没有特别合适的。过了段时间,正巧看到沿路有某楼盘的道旗广告,打过去电话,下了班我就去看房子。77平方的小两室,均价4.3万元,简装。我觉得面积大小合适,这套房在九亭板块,自住的话,日常坐地铁9号线到公司也方便。
因为兜里没多少钱,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果断决定买下这的房子。售楼员问我还有啥顾虑不交定金,我说我得回家办离婚。一周后,我就带着离婚证交了定金。第二年交房。
2018年4月初,我终于把所有事情都办好,离婚、买房、轿车一人一辆,孩子父亲抚养。
尘埃落定,我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事业。重回职场,我凭借以前读书和工作时的功底,没过多久便学会如何适应及应对职场问题,在企划部门我也开始崭露头角。
今年8月,房子就要交房了。
考虑到九亭到徐汇上班,自驾比较堵坐地铁也很挤,我打算到房子手后以租养贷,对生活质量没有影响,相当于用首付的钱,买了一套房子。
因为是我自己的房子,不用担心突然哪一天房东就会收回房子,更重要的是,需要的时候还能把房子收回来,在暑假寒假,还有一个窝让孩子过来多待一段时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