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报告:中国仍有4亿人不上网 近五成为60岁以上老年人
近十亿网民构成全球最大数字社会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十三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43.7%,目前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近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
《报告》称,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中高龄网民群体占比显著提升。未成年人、“银发”老人群体陆续“触网”,构成了多元庞大的数字社会。
从城乡分布来看,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城镇网民规模为6.80亿,占网民整体的68.7%,互联网普及率为79.8%。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为23.9%,2017年以来首次缩小到30%以内。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变化。图自《报告》
从年龄来看,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8%、20.5%和18.8%,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6.3%,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网民年龄结构。图自《报告》。
4亿非网民中老年群体占比近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非网民规模虽然持续下降,但仍有4.16亿非网民。
从地区来看,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7%,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23.3个百分点。
从年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46.0%,较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27.9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位列首位,占非网民的27.2%,其次是无法现金支付,占非网民比例的25.8%。买不到票、挂不上号占非网民比例的24.9%,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无法及时获取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4.6%和22.9%。
非网民的生活不便。图自《报告》。
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因为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1.5%;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1.9%;因为年龄太大/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5.1%;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3%;因为没时间上网、不感兴趣等原因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均低于10%。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图自《报告》。
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亲属沟通联系,占比为32.5%;其次是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占比为30.3%;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是促进非网民上网的第三大因素,占比为30.0%。
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图自《报告》。
《报告》分析称,我国网民增长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化挑战。未来,要通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提升网络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等多种方式,助力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向进一步方便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