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曹操北征乌桓的战前准备

建安十一年,曹操让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一是“平虏渠”,由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市。一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宝坻、武清二县境。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运粮北上。

在北上之前,曹军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尚已经完啦,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达拉。如果我们孤军深入,后方的刘备肯定会劝刘表趁虚进攻许都。那时侯恐怕就进退不得!针对这种言论,曹操的大谋臣郭嘉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乌桓恃其边远,肯定不会做准备,我们应该出其不意,这样即使孤军深入也一定能击败他们。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对袁家还有一些感情,一旦今天我们放过袁尚,等到来日他养成气力,则“民夷俱应”,到那时再想制住他就难啦!所以一定要迅速灭亡袁氏。至于刘备更不足虑,现在他依附刘表,刘表不会重用他,所以,即使是“虚国远征”也不用担心。从事后来看,郭嘉言论的预见性之强令人叹服。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北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从曹操此次北上带到无终的将领来看,除了本地人,就是一些骁勇的“骑将”,可见曹操是做好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准备,他们分别是:张辽、徐晃、张合、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另外有牵招、郭嘉等人。可眼看大军就要启程进军辽西,天公却不做美,夏秋季节大雨连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道不通”,进军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了秋七月。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遮守蹊要,军不得进”。这样看来似乎只有退军这一条路了。如果此时退兵,那么将前功尽弃,任由二袁养成气力,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那时曹操的背后就永无宁日。曹操当然不会轻易的离去,他在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二十里)请出了当地的“地理通”----田畴。

出塞之路自古以来,从蓟到辽西有两条路:

(1)最著名的一条就是“滨海道”,位于狭长的滨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辽西走廊”。这条路从蓟出发,经玉田,丰润,延山海关取锦州。在中国历史上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山海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要知道西汉辽西郡所辖十四县无一位于今天锦州到山海关之间的沿海地带。这条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陆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曹操偏偏就遇到这种情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只能说秦汉时期中国的东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当恶劣。而那时还没有山海关,近代考古证明,东汉末年的山海关一带叫做“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记载:“东方之极,自碣石过朝鲜,贯大人之国”。后来司马宣王平公孙渊就是过碣石,《晋书》记载:“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看来司马懿的运气比曹操好多了,他没有遇到这么恶劣的天气。

(2)另一条路就是田畴说的“卢龙塞”,《三国志》记载:“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这条路就是今天河北喜峰口到冷口一线,古称“卢龙塞”。这条路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太多的故事。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经由此塞。明末皇太极避开袁崇焕的山海关防线,从喜峰口突进遵华,进围京师,使崇祯逼死袁崇焕,史称“己巳之役”。日本侵略中国时,国民党二十九军在喜峰口抗击日军,阻止其进关,在此血战一场。当然,这些都发生在东汉以后,可以说是曹操北征乌桓之后,这条路的价值才重新显示出来。

和滨海道一样,卢龙塞也是在后世才逐渐形成较为优良的交通条件。在西汉时期,汉与匈奴在右北平一带长年作战,卢龙塞还是畅通的,但是从东汉建武年间直到建安年间,长达两百年的时间这条路人迹罕至,只有“微径可从”,基本来说这是一条没有路的路。要不是田畴这个“辽西通”,看来当时是没人能想到从这条路出塞的。曹操当时从这条路出塞,将面临塞外的“五百里”险地,“堑山堙谷”,越过白檀(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古北口东北一百四十里滦河之滨)之后,一直到达平冈(今内蒙喀喇沁左翼)才算进入平地。可以直指乌桓的巢穴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

(0)

相关推荐

  • 田畴传——说了不要真不要,要我说几遍?

    天空一声巨响 田畴 闪亮登场 这是<真.三国志>第 113 篇文章 今天来讲 田畴 田畴,字子泰,今河北人. 田畴年少时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击剑. 190年,董卓迫于关东义军的压力,迁都长 ...

  • 兵家阵地,燕山密云

    在中国历史上,地理条件影响军事与战争的影响,无论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都很多. 认真算,北方的地理位置上决定了数量上要比南方要多一些. 除了耳熟能详的嘉峪关.山海关之外,最容易被世人忘记了就是--北京的 ...

  • 随笔两篇

    随笔两篇 文/眉山一绝 一.让牛"风"与<骑狗录> 灯下翻书,邂逅几则隐士让牛的趣事,忆起幼时农村骑牛的经历,觉得很是亲切.<后汉书·刘宽传>:" ...

  • 【文学时代微刊】《作家专栏》总第060期:中国北方民族史话· 曹操北征乌桓

    文学时代微刊第1687期 <作家专栏>总第060期 ·中国北方民族史话· 曹操北征乌桓 特约作家/北京·李铁(原创)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 ...

  • UC头条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写下一首诗,开篇便惊艳千年!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领兵征伐当时北方的大患乌桓,此战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在得胜回师的途中,他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融汇到诗 ...

  •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始于曹操北征乌桓?网友:史书上明确记载过!

    众所周知,中国最大的平原区域是被燕山.太行.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黄山.天目山.会稽山等众多山脉包夹.在古代,这块面积极其庞大的平原区内又横亘着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四条巨大的河流,古籍称之为&q ...

  • 解析东汉战争:白狼山大战!曹操北征乌桓,收降20万民众

    公元205年,十月. 曹操刚刚拿下幽州,准备引兵征讨乌桓. 在并州的高干听闻曹操北上征讨乌桓,擒上党太守,屯兵壶关,反叛曹操. 与此同时,河内的张晟带领一万多人积极响应,引兵劫掠崤山.渑池一带的民众. ...

  • 三国之曹操平河北征乌桓,一统北方 |三国史话连载07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三国史话>连载07,欢迎收看. 袁绍死后,袁氏集团仍有一定势力.袁绍的小儿子袁尚在邺城统领袁绍原来的军队.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仍然控制着黄河以北大部地区. ...

  • 历史的尘埃——正史中的诸葛亮

    首先,说说诸葛亮的出山和他的地位巩固过程.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记载的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的故事,知道的人却很少了.书上说:"是时曹公 ...

  • 历史的尘埃——三国随侃:三士之死

    公元263年冬,蜀汉灭亡,公元264年春,当时天下的三大名将,蜀汉最后一战的主角,蜀汉大将军姜维,曹魏司徒钟会,曹魏太尉邓艾先后死亡,三士之死,并非沙场战死,也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他们三人卷入或者说参与 ...

  • 马骧民:曹操北伐乌桓的往返行军路线——与宋苍松先生商榷

    曹操进军路线示意图:朝阳西南红三角是白狼山,昌黎北是碣石山 曹军回师路线示意图:由建昌县至山海关离开了大凌河,200里无水 汉代大海侵示意图:由孤竹回中原只能经无终,西南方向是海水,没有另外回易水的路 ...

  • 历史的尘埃——诸葛亮是忠国家不忠刘氏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诸葛亮当初如何心怀异心,如何杀灭"忠义",如何独断专行,最后又如何消极怠战,都不能说他是蜀国的逆臣.他恰恰是忠于蜀国的,他反的只是落后的汉室及其残余势力.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