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洞赋:张家界55岁初中文化残疾农民作家文章一鸣惊人

九天玄女洞赋,张家界55岁初中文化残疾农民作家文章一鸣惊人

作者/周芦屾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茅岩河景区九天玄女洞检票入口的游客广场上,其显眼位置,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上镌刻着一篇《九天玄女洞赋》。这篇文章引经据典,纵横捭阖,活泼生动,文辞优美,朗朗上口,引人入胜。每天,都有无数的中外游人,伫立在碑刻之前,情趣盎然地诵读这篇《九天玄女洞赋》,并不时地点头称赞。

谁也不会想到,这篇脍炙人口的《九天玄女洞赋》,竟然出自于只有初中文化、眼睛高度残障的张家界市桑植县一位农民作家之手。

他的名字叫做卓君务。

卓君务,男,土家族,生于1965年,现年55岁,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人潮溪镇(原西莲乡)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会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深入了解卓君务文学创作的背后故事,二山乘坐乡下班车,行程100公里,耗费4个小时,从桑植县城抵达了原西莲乡政府所在地,对残疾农民作家卓君务进行了文学创作之路的人物专访。

一、苦难的童年

1965年,卓君务出生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西莲乡金竹村。那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距离桑植县城110公里,距离曾经的西莲乡政府也有20多公里。

卓君务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初中生,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18岁参加工作,20岁时调入湖北省鹤峰县工业局工作。卓君务的母亲是一位解放前乡绅的女儿,知书达礼,温柔贤惠。父母结婚后,先后育有五个子女。于是,卓君务就有了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卓君务本人排行老三。

金竹村是个小山村,当时住有百十来户,约三、四百口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这里兴办了一所小学。学校教室与大队部设在一栋八柱七棋的木楼里,一层是大队部,二层是学校的教室。学校成立后,西莲学校决定把在鹤峰工作的卓君务父亲卓仁锦,请回到金竹村小学教书。卓仁锦当时是个热血青年,为了家乡,为了教育,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金竹村小学执教,兢兢业业,勤勉工作。深得上级好评,村民到现在还对他有较高评价。

当卓君务的妹妹来到这个世界,包括爷爷奶奶一起,卓君务的家里就有了九口人。

妹妹出生的那一天,父亲卓仁锦在村小上完课,把所有的学生送回家,自己便赶回距离学校两公里外的家,照顾刚生产的妻子,看看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女儿。忙完家中的一应事务,将近半夜,卓仁锦才上床休息。一躺上床,因为劳累,一下便睡着了。

然而,那天晚上,金竹村小学却莫名其妙地失火了。当他的父亲卓仁锦和村里的乡亲赶到学校时,整栋房子已全部着火,大火映红了半边天,火已封门,人已无法进去。焦急的卓仁锦想往火里面冲,想抢救一些教学物资出来,却被乡亲们拉住了。因为往火里冲,那是白白送死。金竹村小学离水源有三百多米远,真叫远水救不了近火。虽然提水救火的人多,可是,水泼向大火,犹如浇油一般,无济于事。当时,大山深处也没有灭火器这类消防器材。村里那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不断蔓延,逐渐将学校与大队部慢慢吞噬。就这样,学校与大队部就这样完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他的父亲卓仁锦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口里也就只有一句话:“真的拐达,真的拐达……”

后来,就是对他的父亲卓仁锦的追责、赔偿、揪斗,至于如何失火,没人去查,去追究,一切责任都在卓君务的父亲卓仁锦身上。曾经的住房、家具等所有财产全部赔了,赔不齐的,折成一千多元口粮款,记在生产队的帐上,今后再还。至于卓仁锦的那个教书的饭碗,自然被彻底打破。他的父亲卓仁锦,看着被拆走的房子与家什,欲哭无泪,只能与家人一起忍受家破的悲伤,带着一家九口搬离原址,在一个临近悬崖的山中,搭了一个茅草棚,避风遮雨,安置这落难的一大家人。

这个大山深处、悬崖边上的茅草棚,便是卓君务童年和少年时的家。

他的父亲卓仁锦开始在生产队出工,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他这个农民,比其他农民更差,别的农民一天可以记十分工分,他只能一天得八分、九分,因为队长总觉得他是一个教书的人,手无缚鸡之力,没别的农民干农活干得快、干得好。

童年的卓君务常常梦想,若能在这个茅草棚的新家中过得安安生生,也算是不错的,一切或许会变得好起来一些。

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在这个茅草棚的新家里,卓君务的爷爷奶奶,不知是年纪大了,还是在晚年受不了如此的劫难,住进来没多久,便相继生病了。病得很重。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病重的爷爷奶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不到两年,卓君务的奶奶和爷爷便先后离世。爷爷去世的时候,卓君务的父亲卓仁锦,无论怎么努力,居然都无法给其弄到一副乡下人正式的棺木入土为安,只能向村民们讨要几块木板,订了一个匣子,把爷爷送到了另一个世界。

然而,更坏的是卓君务本人,他因病致残,导致视力残障,成了半个瞎子,对他一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苦难与折磨。

卓君务小时候身体孱弱,经常生病。生病时,也只能找到村里的赤脚医生治疗。大约是在卓君务四岁时,刚搬到茅草棚的新家没多久,卓君务不明不白地生了一场大病,病情来得很猛烈。当时找来的赤脚医生也没诊断出是什么病,更谈不到有效诊疗。只是这次大病,差不多把卓君务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当他好不容易从死神手中挣脱回来,捡回来一条命的时候,他的两只眼睛已看不到远处的东西了。

年仅四岁的卓君务,成了半个瞎子,成了视力障碍残疾人。如今,已有50年了。

在卓君务六岁上小学时,坐在教室里,看不清黑板上老师写的粉笔字板书。老师把他调到最前面的座位,看黑板上老师写的粉笔字还是模模糊糊。

好在他对着书本近距离阅读,认真学习,认真听讲,居然成绩比其他孩子都好。

卓君务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以后,家中的劳动力就只有他父亲卓仁锦一个人了。因为卓君务的母亲在还没有来到这个茅草棚家中、生下妹妹的时候,就已生病了。拖到卓君务的爷爷奶奶离世时,他的母亲差不多已经不能正常起床了。

卓君务的父亲卓仁锦,为了挣工分,起早贪黑地到生产队干活,家中的境况没一丝好转。

卓君务的母亲,在赤脚医生的草药治疗下,病情没有一点好转,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严重时,她已茶水不进。或许是对儿女无尽的牵挂,死神几次接她走,她都从死神手中逃了回来。

卓君务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妻子病情如此严重,也是心疼如绞,开口向村里的乡亲们千借万求,终于弄到了一些钱,把她送到西莲公社卫生院治疗,满怀希望她能够彻底好起来。

或许是病得太久,或许是当时乡村医疗水平较差,最后,卓君务的母亲还是没能挣脱死神之手,在住院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在西莲公社卫生院那简陋的病房里,走了!永远地走了!

弥留之际,卓君务的母亲躺在大女儿怀里,时断时续地说:“我放心不下你们五姊妹(批注:湘西地方语言,“姊妹”泛指“兄弟姐妹”,是“兄弟姐妹”的简称),尤其是君务,眼睛残疾,我更放……放……心……不……下……”话都没交待完,卓君务的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地离开了年仅8岁的卓君务。

卓君务的母亲离开之际,病房外面雷鸣电闪,倾盆大雨往地上浇灌,无休无止。大雨一直连下三天不停。第二天,父亲安排人从西莲公社卫生院把病逝的母亲抬回家,抬回金竹村的茅草棚。抬她的村里人,虽然用塑料薄膜遮挡大雨,却被大雨浑身浇透,没有一个人的身上有一处是干的。只到第三天,把卓君务的母亲送上山,送到那一个极乐世界,入土为安,大雨才停下来。

从此,卓君务的生命中,再也没有了母亲,贤惠善良的母亲。

母亲去世时的那一场大雨,在8岁的卓君务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刻骨铭心,永恒难忘。

45年后,卓君务拿起手中的笔,为早逝的母亲写下了充满深情的回忆诗作。诗作字字含情,浸透思念,读来,让人泪湿满襟:

那一年,您三十六/去天堂的路,阴阳把我与您隔断/那天,雨很大/似乎要把这个世界掀翻/人们都说,您走得十分悲惨

那一年,我八岁/您忘记了再看我一眼/瓢泼大雨,大人不准我送您上山/从此,某些梦中,我才能与您会面/人们都知道,我们五姊妹,很是可怜

我会常对着睡在黄土底下的您/轻声念叨,大声呼唤/但声音从未穿透过大地/让您也对我说上一句半言/是不是那个上帝不敢惊动您安静的睡眠

您的离去/让我们姊妹历经了万般劫难/好在,我们还是长大了/尽管只是面糊一餐粥一餐/妈妈!您放心/儿女虽未出息/但都个个平安/妈妈!您放心/儿女们通过了风雨的考验/再没有什么可以把我们压弯

只是我们越大/却越来越会对您怀念/在每一个节日/我都会为您备一双筷一个碗/深信您就坐在我们身边/与儿孙们一起吃饭/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到您的坟上/给您拜年/每年清明/我们也都会到您的坟上/为您祭奠/焚香烧纸的那一缕轻烟/我们看见您已成佛/轻松、泰然

一晃,四十五年/儿子如今五十有三/而您三十六的年龄/定格成了永远/您已比儿子年轻/因为时光对您已不再轮转/再过一些年/您将还会比您的孙子年轻/天堂的您/留下的只有幸福与美满

二、成绩优秀的他,读了三次初中

卓君务失去母亲以后,十四岁的大姐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十岁的二姐与八岁的卓君务,在上学前、放学后,肩负着全家的大部分家务。

失去一大半的正常视力的卓君务,对学习特别挚爱,在学习上特别努力。一次去外婆的路上,看到一张被废弃的包面条的报纸,他捡起来,都一字不落地认真看完,生怕漏掉每一点有用的知识。他喜欢书,自小便达到痴迷的程度。在恢复建设的金竹村小学念书,卓君务科科优异,考试成绩次次百分,在班上自然名列第一。

那时,西莲公社教育战线,有一个领导,就是西莲学校的校长,叫黎盛宽。黎校长在办学上面建树颇多,教学工作风生水起,全国领先。那时候有句口号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教育学西莲。”当时,黎校长在西莲公社办了一个“五七大学”,设有畜牧科、机械科、茶叶科。除了这一所“大学”,在全公社还设立了五个高中部。另外,全公社每一个大队都设有初中部。

卓君务所在的金竹大队有三所小学,他就读的金竹小学,也成立了初中部。那时小学五年制,在办初中班时,卓君务才刚上完三年级,因成绩优异,开初中部时,被直接破格升入初中班。

这是卓君务第一次读初中。

那时念书,都实行半工半读。升入初中班后,因为卓君务小学只读了三年,连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一点也没学过,且教师也是聘请的民办老师,教学水平有限。卓君务自认为上的那个初中班,学得非常吃力,对所学的课程可谓全是一知半解。尽管如此,在这个初中班上的成绩,对比其他同学,他依然还是成绩优良的学生类型。那时候,初中部是两年学制,在这个初中班毕业时,卓君务才十岁。

从金竹大队初中班毕业后,卓君务就去了柳树高中部(西莲当时的高中部之一)读高中。在这个高中部还没念完半期,西莲学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撤销设在大队的高中部(后来没多久亦撤了西莲学校的高中部和那一所“五七大学”)。于是,原来所有在读的高中学生或各大队的初中学生,要么合并到西莲学校初中部读初中,要么回家务农或找其他学校读书。像卓君务就读的这类初、高中班学生,到西莲学校初中部读初二,还需要生产大队推荐并开具证明。

每个大队自然选成绩好的到西莲学校。卓君务当时听别人说,他没选上,说是因为他视力太差,不能升入西莲学校初中部。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就炸了,“我要读书,我要读书!”迈开小腿,就飞快地跑去找了大队书记。书记跟他说:“已经给你开了介绍信,你只要去读书就行了。”原来大队部开会,有二十多个孩子可以去,但西莲学校说只要金竹大队的八个学生,于是大队按成绩好的选八个,有成绩差的大人想要自己孩子去,就想把卓君务挤掉,理由就是视力差。最后,大队书记力排众议,保荐了卓君务。

于是,他获得了第二次读初中的机会。

卓君务离开了金竹大队,去了西莲学校初中部读初二,分到当时西莲中学中八班。读完这个初二,到了一九七八年教育大改革,小学学制改为六年,初中学制改为三年。西莲学校全部改组,所有初二学生全部统考,以成绩排名选班,重新从初一开始系统学习。通过考试,卓君务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西莲学校初中部的尖子班——中三班。

卓君务得到了第三次读初中的学习机会。

这次上初中,让他扎扎实实地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改组优选的这个中三班,的确也未辜负西莲学校的厚望。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后来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有用人才。这个班也成了西莲学校一直以来的骄傲。

那时,西莲学校一个星期上五天半课。学生星期六中午放假后回家取米取菜,星期天下午赶到学校上晚自习。学校食堂多是由学生统一交菜交柴,学生饭是自己带米蒸饭,把自己带的米装进自己带的钵、盆或碗里加水后放入蒸笼。开饭时,学生自己找自己的饭,再统一打菜,或者带有私菜的可以自己吃。

卓君务的家位于金竹村,距离学校有二十七、八里山路。当时西莲只有一条通往石门方向的毛路,往桑植方向还没有公路,更没有西莲到金竹村的公路。平常放学后,卓君务和金竹的几个孩子,都需要徒步走三到四个多小时路才能回到家。不管刮风下雨,亦或酷暑寒冬。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回校,他从未缺席一次。

记得有一次星期六放学后,教室外面已是冰天雪地,大雪还在不停地下,风在不停地吹,整个天笼罩在灰蒙蒙的一个壳子里。他背着一个小背篓,往家的方向不停地走。因视力问题,高一脚,低一脚,摔倒了爬起来又走,手冻僵了,蹲下来把手放膝弯下使劲压。回家的路上,卓君务不知跌了多少跤,一双破烂的解放鞋在路上撕裂得不能穿了,卓君务在雪地上找到一段葛藤绑着继续走,在天黑一会儿后才走到家。到家时,卓君务的全身已基本冻僵,一进门,人就直接倒在了地上。两个姐姐看到卓君务的脚上流着血,流到外面的血已和雪一起变成了冰渣子,原来是他的脚趾踢破了。两个姐姐禁不住抱起倒在地上的这个弟弟,号啕大哭。苏醒过来的卓君务,反过来安慰两个姐姐,说这点小事不要紧、没问题。姐姐要他到家里休息一天再到学校去,卓君务坚决不同意。第二天,卓君务穿着姐姐帮着缝好的解放鞋,背着几斤包谷米,继续冒着风雪,在大山深处的冰天雪地之中,徒步行走,毅然回到了西莲学校。

在中三班学习,卓君务说他收获了很多,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几十年过去,至今仍跟兄弟姐妹一样。他班上有一位同学,叫唐银忠,后来上大学时改为唐赢中。卓君务和唐赢中因相同的家庭背景(唐赢中八岁失去父亲,家庭也是特别困难),共同的爱好(都热爱文学,特别是唐宋古诗词),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讨论文学,写诗唱和。唐赢中现在中国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学科的研究,成了一名前沿领域的科学家。

卓君务告诉二山,西连学校中三班的班主任——王维春老师对学生特别用心,有许多教学方法,至今让他记忆犹新。比如说做好人好事,王老师在黑板旁边设立一个好人好事记录专栏,栏目分三个组,每组到人,有红、绿、白三旗。每星期做七件好事以上为红旗,一件至七件为绿旗,一件未做为白旗。为争做好事,学校教室旁边的小山包,三年时间,一个班的学生在放学之余用愚公精神,真的把其夷为了平地,而今已经成了西莲学校操场的一部分。每个学生争做好事,每一个组争做好事,这三个组大多时间都是红旗。这种教育,培养了班上每个学生的优秀品德,从而对许多同学起了一生的促进作用。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卓君务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开始与文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校那时没有图书馆,不过西莲供销社有一个爱看书的人,自己买了一些图书,看过后,放到柜台上出租,利用租金又买新书。卓君务若弄到分分钱,角角钱,从不买零食,都租书看。那时除看些杂志外,还涉猎了许多大部头长篇,像《红岩》《暴风骤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阳照在桑干河上》《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都是在那三年初中学生时代看完的。同学之间若谁有书,卓君务也总是想着借过来读。不过,那时大部分同学都很难买得起书,自然,借同学书的机会也不多。有一次,借了同学的一本书看,归还时,那同学说弄卷了他的书,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一直都在给同学赔不是。在那三年,他除了写作文,也写日记。西莲学校,是他文学梦的摇篮,成了他文学路上的起点。

三、坎坷人生路

三年初中毕业,因为眼睛残疾、视力太差,体检自然不过关,卓君务未能升入高中。不得已,卓君务告别学校,回到金竹,在农村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虽未能走出农村,卓君务的内心里依然还有那么一点信念,一直在做着文学写作梦,并悄悄地坚持着。买书成了他用钱的最多开支,为这事,家人都反对他。他宁愿少买一件衣,少买一双鞋,还是要买书。刚回到家的那段时间,尽管白天累得不行,晚上在油灯下,依然要捧着一本书读。但是,毕竟精力有限,常常看着看着,卓君务就睡着了。有一次睡着了,煤油灯把书点着了,烧到了他的手,卓君务才开始改变晚上强行看书的习惯。因为父亲生命中的那场重大火灾,在卓君务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卓君务常常想,我做农民,一定做个新时代的农民,相信自己一定能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在这样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地方,要改变命运,的确很难。在这个地方,这样贫穷的家中,做文学梦,不仅不切实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卓君务明白,要做梦,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就得改变现实。为了改变困境,一到农闲,卓君务便开始尝试做生意。

在十七岁时,卓君务开始第一次做生意——贩运木炭。那时,租在一个煤矿的场地,没有仓库,收购的木炭就放在露天地里,用塑料薄膜盖着。待一季木炭收下来,收发帐一对,总共收了三万多斤木炭,居然少了八千多斤。原来是卓君务在租住的房里晚上看书,煤矿里的一些工人悄悄把木炭偷走,卖到别的收购点去了。做了一冬的生意,一分钱没赚到,还欠了供销社所开的三百元的调拨单费用(当时木炭调运归供销社管)。第一次做生意就失败了,卓君务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继续。他相信,经验是可以积累起来的。

接下来,卓君务包了一些小工程,虽然每天挣不了多少钱,但总比在地里刨食强,总比种粮食挣得多。跟着,他又邮购学习资料,学习食用菌菌种制作与种植。学习之后,紧接着就进行实践,并带动周边许多农户一起种植香菇、木耳,不仅自己有了不菲的收益,周边农户也受益匪浅。本地销路不畅的时候,他把自己与农户的香菇木耳贩运到武汉、广州去卖。最后,终因交通不便、成本过高,卓君务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食用菌的梦想。

只是经过几年的打拼,卓君务还清了家中几十年累积的欠款,并修建了四柱六棋八大间木房,把电从几公里外的村部拉进了家中。卓君务的家庭,从一穷二白,已经逐步变得像个家庭了。

当家庭稍有了一点起色,卓君务又着手开办石灰厂。建窑的窑顶挽拱时,一位木工工序做得粗糙,窑顶封砖塌了一角,卓君务当时正在架子上做事,塌下的砖土砸向他,差点要了他的命。为此,卓君务欠了一笔债,只得把石灰厂转手给了别人。后来跟着小煤窑,卓君务又折腾了几年。后来,因为投入过大,资金无以为继,不得已,卓君务只好从里面抽身而退。

后来,经人介绍,卓君务认识了他的妻子。谈婚论嫁时,女方认为他居住的金竹村太偏僻,又交通不便,商议到女方居住地三鹤园村落户。于是卓君务把户口转到了三鹤园,在那里修了两间房,把妻子娶回了这个新家。从此,卓君务远离了生养他的金竹村。

结婚有了小孩后,卓君务与妻子也加入了南下打工的行业。

南下温州后,由于卓君务视力太差,进了几个工厂,都无法完成工厂精细的工艺。卓君务只有到建筑工地干重体力活,干了近一年。有一次连续加班,晚上干活,卓君务差点从五楼摔下来。好在摔倒的同时,因反应灵敏,一下抓住了楼层边上的模板,才幸免于难。这次事故,对卓君务惊吓很大,请假休息了好些天,还是心有余悸,卓君务只好向老板辞了工。退出工地,卓君务找老板结算工资时,老板还是扣了他的许多工钱。

没在工地上干活,又进不了工厂,卓君务在温州的街上寻找生存之道,开始学着摆地滩。从贩卖蔬菜、水果,再到卖书、日用小百货,卓君务在温州摆了三年地摊。生意有了很大起色后,卓君务准备到温州租间门面扩大经营规模。

此时,卓君务的儿子在桑植西莲老家由他的父亲卓仁锦帮着照看,已到了要上小学的年龄。到底是由父亲带,还是自己回老家带。卓君务思虑良久,在儿子上学与在外面赚钱的选择上,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家。因为自己没能念好书,只希望儿子能有出息。留守儿童毕竟存在许多问题,由父辈带和祖辈带,对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一经决定,卓君务夫妇很快便回到了家乡西莲。在西莲街上租了一个门面,一边经商,一边送孩子上学,一直到现在。

四、重拾文学梦

其实,文学才是卓君务要寻找的归宿,当一个作家才是卓君务的人生梦想。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在这二十多年里,卓君务利用空余时间,写了许多文字,但都是手稿,全部存放在西莲乡金竹村的老家。然而,在卓君务去外面打工时,卓君务的弟弟还是犯了他父亲同样的错误,卓君务在金竹村修建的八间木房失了火,所有的房子和那些手稿均被大火焚毁。卓君务对弟弟十分疼爱,从未对他说过重话,可是,面对自己所有的手写文稿被烧,他曾狠狠训了弟弟一顿。

自从在西莲乡街上开店之后,卓君务决定重拾文学之梦。他把店面一半打理成书店,一半是百货店。这个店也是桑植西莲这个小镇上历史以来的第一家书店。卖书的过程中,卓君务开始博览群书。在空隙时间,他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在书籍的引领下,结合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逐渐趋向成熟。他从而摸索出了他独有的创作方法。随着经历与知识的不断累积,到50岁之后,卓君务进入了黄金创作阶段,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已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卓君务也开始接触网络。于是,他的创作也从传统方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因为视力问题,电脑界面较大,卓君务用电脑上网,特别吃力。所以,卓君务上网只能用手机上网,眼睛距离手机的间距在3到5厘米之间。常常有人嘲笑卓君务不是在看手机,而是在“闻手机”。

上网初期,卓君务登录到了一个手机社交平台《天下网》。那时上网多用电脑,手机上网,许多电脑版网页打不开,而天下网容易进去。这个网站,除了游戏类界面,还有一个天下群组的界面。卓君务特别喜欢这个界面,经常在那里写文发帖聊天,在那里创立了自己的两个群组。卓君务对二山说:“那时候,在那里发帖,我那种健盘手机每次只能写200个字,每发个帖要续写好些回,网站要审核,思路又会断,一个帖子有时几天才能完成,真不方便。”

在这个平台写文发帖,卓君务坚持了十来年。网站群组分为高级群组与普通群组,卓君务建立的群组办得特别好,故升为了高级群组,拥有一万四千多人,一度在天下网首页推荐。

后来,卓君务写文发帖的阵地,转移到了红网。红网有一个最大的版块——时势广场,有人邀请他担任这个版块的版主,他只任了这个版块的特约评论员。他曾在这个版块,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评论文章,有许多遍被红网置顶宣传。在张家界,卓君务与王力黑是较有声望的两位民间时事评论者。

因为这种时评文章,终究不是纯文学作品,或许他更钟情文学,后来,卓君务很少写那些评论文章了。近几年,他写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已有了很深的生活功底,有了很高的专业造诣。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残疾人,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卓君务写出来的作品,如此地有品位、有思想、有深度,让二山的内心感到深深地震撼。卓君务的许多作品,其艺术性可谓是相当之高,若干作品堪称精品,很可能成为传世之作。

当然,作为一个没有受过系统教育,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文学作者,卓君务的很多作品,或许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与不足。但是,这一切,都不会阻挡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作家,一名出色的乡土诗人。

因为,他的文学作品,拥有大山深处的泥土气息,清新,自然,质朴,芳芬。

2020年5月4日记于张家界茅岩河九天洞风景区

【周芦屾,人称“二山”,原名周传友,张家界市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张家界市(国际)旅游营销智库专家成员,张家界二山营销策划服务机构创始人。】

附:

九天玄女洞赋

作者:卓君务

张家界西,武陵山中;延绵千峰,伏藏一洞;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九天玄女,法术神通;恭行天律,气贯长虹;驱邪除恶,正义扬弘;佐助黄帝,立下奇功;功成身退,隐于此洞。

历三亿八千万载,造地下华宫;经九转八十一回,现人间丽容。奇景幻境,风韵绝世;瑞霭蒸腾,秀外慧中。笋柱列位,捭阖纵横:钟灵奇秀,气势恢宏。洞府一座,府第三重;四季轮转,终生韵同。深闺亿年藏,奇葩今时逢。人间仙境,接引苍穹。

顺阶直下,直达地宫。十八恒温,冬暖夏凉;三六支洞,左转右冲。九大天窗,与地相通。阴河三隐地,大厅六连空。三口龙井水甘饴,五座仙池汤碧溶。千丘田六处,自生桥五孔。十二瀑布隐灵蛇,十五深潭睡卧龙。湖三座,山万重。笋柱耸立,帘幔灵动;蛋花俊俏,林山奇雄。似人似兽,千姿百态;亦仙亦神,禅目佛瞳。音乐舞厅,敲打听圣语;擎天立柱,拥抱感神功。九天银河泻白银,大雄宝殿挂编钟。

溶岩博物馆,地下艺术宫。堆珍叠玉,剔透玲珑;泻珠溅银,巧琢精工。金盘玉箸,招叟迎童。亿年藏秀,水乳交融。深黢绝壁,忽西忽东。石橱石书,书生吟诵。仙人指路,指点迷踪。隐才子佳人,藏高士仙翁。仙府凡物俱佳,品貌气格雷同。嗟呼!精彩绝伦,美轮美奂,尽无平庸。婀娜多姿,诗情画意,可歌可咏。

东进西出,路不复重。长廊壁画,时光隧道朦胧;石墙浮雕,时空万象觅踪。玄鸟展翅,大道勿匆;纤夫拉船,黎民莫怂。迷恋桃林,桃花正红;光照九天,华光相拥。澧水环抱,青山相从。

天地转悠,阴阳互共,内外虽别,其质相同。赏自然之奇境,修人生之本性;享天地之造化,得生命之隽永。时维盛世,人和政通。游客熙熙,摩肩接踵。感慨良多,击节歌颂:

玉宇苍穹一洞天,千姿百态凡人赞。

可堪神殿亿年忘,遗落九州妆地幔。

(0)

相关推荐

  • 1972年,因为一句玩笑话,嫁给贫农的女知青,后来过得怎么样?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这是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爱情,也是世人所羡慕的爱情,他们因一首<凤求凰>一见钟情,从此一眼万年.虽然他们的婚姻有些草率可至少是幸福的. 197 ...

  • 川江记忆——少女之梦(一)

    作者:江邦英(丽蓉) --谨以此书纪念父母百年诞辰,并献给长姐八十华诞.祝愿长姐与夫君耄耋牵手至期颐,共享美好生活! 何知礼院士简介:四川高县人,世界著名的矿物学和地质学家.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乌 ...

  • 父亲和孩子

    父亲小时候是穷人家的孩子,吃够了受穷的苦.他的体质先天不足,若是像他的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话,用他自己的话说"估计也活不到四十岁"(我祖父是四十岁时走的).后来在几个舅公的资助 ...

  • 「年度散文推荐」张俊良|求学苦旅

    作者简介 张俊良,山西垣曲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历任垣曲县长直乡初中校长,教育局人事股长,七一小学和新建小学校长.书记等职,现为垣曲县教科局督学.曾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国家级 ...

  • 张家界的风景特点

    张家界,中国湖南一朵绚丽的风景奇葩,因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4A级景区,因其完善 ...

  • 她这一生,就没真正醒过

    大学生白启娴的故事 © 何可|文 1982年11月10日上午,沧县相国庄大队农民毕振远,接到了沧州师范学校的电话.电话里说,他的妻子白启娴不幸煤气中毒身亡了.这让毕振远一下子就蒙了,怎么也不愿相信.就 ...

  • 孪生兄弟比翼飞,不负苦心入名校

    孪生兄弟比翼飞,不负苦心入名校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1期 文/朝阳 湖南省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有一对出自寒门的孪生兄弟,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考入清华和北大,令人惊讶与羡慕. ...

  • 邹辉斌:发小“孔乙己先晚”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 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邹辉斌: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四级高级法官. 发小" ...

  • 九天玄女洞赋|印存校(湖南)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弘扬真善美 汇聚正能量 扩版増栏谱新篇 --纸刊<天赋文学>报二期新颜 <天赋文学>报,由天赋文学社主办,<文学时代微刊><作家新时代 ...

  • 古风: 九曲银河洞赋​ | 周庆印 主播 | 璀璨中的凋零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九曲银河洞赋 周庆印 注: *本溪水洞又称九曲银河洞.  *水洞里一年四季都在C12度左右.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 简介 周庆印,汉族,大专文化, ...

  • 15岁初中女生被央视点赞,半小时写出B站神曲获赞百万!

    15岁,天才,音乐少女,凭借"开口脆"的嗓音.风趣的表达,最近一个音乐Vlog视频在B站上收获900万+播放量和80万+点赞量,登上B站推荐排行榜第一名. 15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

  • 变异学系列 || 《墨子》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变异——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中的“失语症”

    本文原载<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第1期 已获作者和刊物授权,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聂韬,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博士联合培养, ...

  • 鸡冠洞赋

    [ 以北方美境,鸡冠溶洞为韵] 李平子撰 天藏仙界, 地隐龙宫.鸡冠惊世,伏牛横空.纳亿年之精气,凝万挂之琼容.高五层,呈冰雕玉砌之状:长九里,极曲径幽谷之风.放眼望而色喜,俯身察以融溶. 观其七仙迎 ...

  • 【诗家风采】姚继林 || 唯当艺术诗词赋,长住书中不得闲

    ▲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姚继林,成都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就职于四川电视台,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退休.爱好音乐.摄影.诗歌创作都是有感而发. 诗 · 小辑 立春 题 ...

  • 15岁初中女生一夜爆红,半小时创作“神曲”风靡B站,粉丝破百万,她凭什么?

    文|盐粒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15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大概是念初三的年纪,不是在班级呼啦啦的风扇下面坐着数学题, 就是在校园门口吃臭豆腐.手抓饼还有各种各样的冰棍零食, 但最 ...

  • 王贯中文化题签佳作欣赏——东方青年书画院首届文化题签展

    文化有源头 "以青年之朝气精神,助中华文脉之存续"是东方青年书画院的工作宗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每一位书画爱好者都是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文化题签 ...

  • 8BitDo推出钥匙扣大小蓝牙手柄可连Switch!官方公开《妖怪手表4++》中文化细节!

    <妖怪手表4++>中文化细节 日本厂商LEVEL-5在今年终于架不住大趋势,官方宣布旗下IP将陆续官方中文化,并开通了官方微博号.而今日L5就通过微博为中国玩家们解释了<妖怪手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