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成长之路(9)

九、慧眼识珠

袁伟民带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一种流动性,从主力到替补,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合适的新人,就坚决推出。关键是袁伟民还有一双识得人才的慧眼,总能及时发现新人,并培养出新人。从1976年袁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开始组队的15人算起,到1984年袁功成名退为止,八年过后,袁一期的队员只剩下张蓉芳一人,其他全部都是后来陆续入队的。按时间排序,我们还是先重点说说1980年前袁伟民对队伍的更新工作吧,这对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有必然的联系。我们这里所说的新人是指最终进入到主力阵容的替换下袁一期队员的新人,在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起到重要作用的新人,而不是参加队伍集训,充当角色队员的新人。按这样标准算下来,重点有三人。

第一个新人就是天安门城墙周晓兰。1977年周大美女从国家青年队直接进到了国家队。原因就是她有一手出众的拦网和稳定的一传。一传是袁伟民非常看好的能力,这既是这支讲究快变为主队伍的生命线,也是袁伟民历来主张考查一个队员要结合其前后排得失分算帐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排进攻再好,后排没有一传和防守的队员袁伟民是不会当成主力用的。而1976年底,国际排联修改了规则,拦网不算一次触球。就是说,拦网时如果没有把球拦回到对方场地,本方还可以继续垫起球,二传再调整,攻手打过去,总共三次触球的机会。这给了拦网突出的选手更大的表现空间,可以大胆的拦,拦死对方就能直接得发球权或得分;没拦死也不象过去那样会损失了一次进攻的触球机会,撑起后,缓解了我方防守的压力,可以再从容从一传垫击开始组织防守反击。由于是拦网撑了一下,一传的垫击就比直接防守对方扣杀要轻松了许多,这样综合一评估,拦网好的选手当然就更加受重用了。

周晓兰被委以重任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慧英1978年重伤离队,能否归队都是未知数,而同期对比中没有比周更全面,更合适的人选了。周的及时出现至少让中国队保住了在世界女排原有的位置。时至今天人们都津津乐道于郎平的出现在女排队伍中给队伍带来的革命性的进步,其实周晓兰在国家队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周入队后经历了一个个人成长的过程,并非郎平那样一鸣惊人,也非陈亚琼那样立竿见影,她是从单纯的拦网优势,发展成了能攻能拦,最终成为第一代背飞女皇,这些成也就更证明了她确实有着非凡的排球天赋。

第二个新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郎平。1978年,身高1米84,年近18的郎平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如果单纯论身高,论弹跳,论身体素质,郎平在当时都并非中国女排第一人,甚至不是主攻线上的第一人,甚至不是她所在的母队北京队的绝对主力。之前主攻位置上福建的许秀梅身高就同为1米84,还有国内女排第一个能摸着篮框的来自浙江的施美莲也正是当打之年,年轻一点有同为主攻来自浙江的被称做国内女排弹跳第一人的林辉,北京队胳膊奇长反应快速手法熟练技术全面的李文秀更是袁一期的老队员。而且,那时的郎平在比赛中只会打一条大斜线,身体也软的象面条,发不出力来。技术还单一,一传和防守也都达不到国家队的要求。

但是,袁伟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他认准了郎平是块璞玉,今后一定会大有可为。顶着各方压力,果断把年轻的郎平调入了国家队,并且很快就顶替下已在国际排坛成名的杨希,站到了二点攻的大主攻的位置上。也正是在他的精心训练下,郎平瞬间就有了化学变化,力量强大到令男队员都感到恐惧,弹跳迅速窜升到摸高在全队前列,进攻手法也更加完善。一传和防守虽然在和队友们相比还属于弱项,但是,在场上已可以自保,前后排得失相比,绝对是得大于失。尤其是场上舍我其谁的铁鎯头作风威风八面,训练场上刻苦训练的精神让人看到各方面的潜力无穷,各项技术上升空间巨大。

第三个新人则是超级实用的陈亚琼。1979年初,身高1米80,已经23岁的陈亚琼第一次进到了国家队,这在当时要算是大器晚成的了。但是,陈亚琼个人身体素质太好了,在东方人种中罕见的有滞空能力,独有的跨步上的拦网节奏在女排中非常有攻击性。虽然从性格上来看,她是这支队伍首发阵容中少有的内向型。但是,这既是对队伍的有效补充,而对个人来说,这种性格的人一旦掌握的技术就能巩固的下来,在场上发挥就不会太失常,不稳定。她的出现,丰富了三点攻的跑动战术,出色的拦网能力又让中国队的拦网水平在当时以及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整体跃居世界第一,而且是绝对领先,没有之一。

陈在队伍中始终给人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感觉,这和她的性格有关。但是,亚琼的作用一点不逊色于郎平和周晓兰。而且亚琼入队和那两位不一样的一点在于,当她快速融入首发阵容中,和二传跟上步点之后,她就从没有掉过链子,在比赛中因为不发挥而被中途换下的经历一次也没有过。袁伟民在队员的使用方面绝对是重实用,看成绩,不看人情的。只要队员有实力就坚决放到场上打,没有实力的就坚决换新人。三连冠时期,功勋队员一个接一个的让位于新人,袁导做的非常果断。唯独陈亚琼的离队让被认为是铁石心肠的袁导唏嘘不已,破天荒地做了大量挽留的工作,但是由

(0)

相关推荐

  • 中国女排2

    郎平指导队员. 经过几天休整,中国女排迎来了世界女排联赛单循环第三个阶段的较量,首个对手是比利时女排. 在6日下午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先赢后输,经历苦战2-3不敌"五局专业户"比利时 ...

  • 郎平一生恩师袁伟民!82岁高龄身体康健,潜心钻研书法

    只有付出了超人的代价,最后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袁伟民<我的执教之道> 在新中国体育竞技的历史上,中国女排数十年如一日团结拼搏的身影,早已成为几代国人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 "中 ...

  • “小苹果”袁心玥:13岁离家,在母亲的泪光中崛起

    袁心玥年少成名,笑容甜美,拥有着相当高的人气.她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说话走路带着重庆女孩特有的爽脆. 2020年,刚刚24岁的她,就有3枚世界大赛金牌加身,叱咤世界排坛. 很多人只看到袁心玥的成功 ...

  • 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什么是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是胜不骄败不馁,是至高无上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的努力."--陈招娣 "升国旗,奏国歌." 中国女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连冠开始, ...

  •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

    一.快速起步 早在民国时期,我们国家就有了排球运动,但是,当时是以9人制排球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排顺应国际潮流,完全推行6人制排球.当时国内政策是一面倒,因此,体育也是和前苏联及东欧前社会主 ...

  •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2)

    二.下定决心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女排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日本女排在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带领下,推出了勾手飘球和滾动救球两大法宝,从而刮起了一股东洋魔女的旋风. 有必要先说说这两大技术的优势.之前我们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4)

    四.重整旗鼓 长夜漫漫,终有天亮的时候. 到了文革后期,虽然还有极左分子在兴风作浪,但是,中国的主流,世界的潮流已是不可阻挡.体育界率先打破壁垒,开始了走出国门看世界.典型如乒乓外交的成就其实并不仅仅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6)

    六.全新理念 袁伟民一上任,就推出了他的全新理念:就是要走高大化的道路,要走力量型的道路. 在袁伟民高快结合的建队原则指导下,他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队伍,名单如下: 主教练:袁伟民:教练:韩云波. 二传手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8)

    八.艰难起飞 队伍年轻,球员年轻,教练也年轻,刚组建的中国女排人高马大,看上去蛮唬人的,但是,真刀真枪的上阵打球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出现了在比赛中输给了当时的全国冠军陕西队.而当时被选到队中的队员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0)

    十.不拘一格 要拿世界冠军,光靠兵强马壮还不够,还要有一套先进成熟的战术体系,有一个出色的指挥团队.而袁伟民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另一个显著风格就是不拘一格,大刀阔斧,敢于创新,绝不保守.只要有有前途的新打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2)

    十二.捷报频传 进入到了1979年,中国女排建队已有三年了,主力阵容也已组装成型,经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艰难训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也到了该出成绩,稳定出成绩的时候了.这一年中国女排也确实取得了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3)

    十三.无冕之王 就在中国女排信心满满的准备拿下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意外.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以及多数西方国家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理由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这样一来,一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4)

    十四.意外受挫 中国女排在1979年以来一连串的胜利,多数是在亚洲赛场上取得的,另外,在对另一支女排新军美国队的比赛也是胜多负少,确实体现了很强的水平.但是,我们要看到,亚洲女排的打法并不是当时世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