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路庙弄忆往录
图1:1994年,南京西路1634弄即西庙弄南端弄口,弄口东侧为南西信用社。秦兴培摄
图2:1994年,愚园路西庙弄北端弄口,胶州饮食店。秦兴培摄
静安寺东侧的小路形成于光绪年末期,是一条静安寺与愚园间的南北向通道,因比邻静安寺俗称庙弄(TEMPLE LANE,如图3)。庙弄西侧的弄堂房子(1664弄与1634弄之间)始建于清末民初。1918年的地图上就有了庙弄的标识(图4)。笔者仔细查看图3发现,愚园路先辟筑东端一小段路,且初名为新闸路(ZINZA ROAD),到了1910年代后期才向西延伸,并由东端的愚园而得名愚园路。
图3:1904年,静安寺与愚园间之小路TEMPLE LANE即庙弄(北华捷报1904版《上海外国租界地图》截图)
图4:1918年,静安寺路TEMPLE LANE(庙弄)。北华捷报1918年版《上海地图》截图
1919年后期,愚园渐废,庙弄遂向东拓展,就有了东庙弄(愚园路67弄,弄堂因位居老庙弄东侧故得名,而老庙弄也俗称西庙弄)。周瘦鹃在《歇浦零话》一文中写到愚园,并“闻园今已拆去”。兹摘录周原文如下(《申报》1919-11-1,第14版):
图5:1936年-1949年间,郑振铎先生居住的愚园路东庙弄44号
图6:1936年-1949年间,郑振铎先生在愚园路东庙弄44号家中
说到东庙弄,就会想到曾在东庙弄44号居住了十多年的郑振铎先生(图5、图6)。郑振铎的儿子郑尔康在《我的父亲郑振铎》一文中回忆道:“我家在地丰里(乌鲁木齐北路地丰里)住了不到一年,1936年初,父亲便将家搬到了愚园路东庙弄44号,在上海著名古刹静安寺东侧,故名之(西侧为西庙弄)。这是一座三层楼的欧式古典建筑,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查考。他在这里居家过日子,写文章、会朋友·····'从1936年至1949年间,郑振铎先生一直住在上海愚园路67弄东庙弄44号,这里是当时上海进步文化人士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成了上海滩善本古籍的避难所。日后,郑先生多位同道好友,都在回忆文中提到郑先生与东庙弄44号。现摘录几位的文字如下:
图7:1994年,南京西路1634弄,西庙弄北望内景。秦兴培摄
图8:1994年,南京西路1634弄,西庙弄南望内景。秦兴培摄
图9:静安寺及周边街市地图(1947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册图73)
图10:静安寺东侧庙弄及其周边街市(1989年版《上海商用地图》截图)
现回过来再说说庙弄(西庙弄)的那些人和事。到了1920年代,庙弄内洋房已具规模。《申报》上已有多则庙弄洋房拍卖和出售广告:
庙弄内上等洋房,住了许多大户人家。如,福新第七面粉厂经理王尧臣(1876—1965)家住庙弄18号¹,其弟王禹卿(1879—1965)为福新面粉总公司经理,住庙弄14号,另有王家花园即东平路10号花园。至1920年,福新面粉公司已有8个分厂,其中福新七厂规模最大,日产面粉1.4万包。王禹卿任福新面粉公司经理兼福新七厂副经理。王尧臣一直担任福新一厂 、三厂经理、福新七厂驻厂经理。王尧臣王禹卿昆仲互尊互让,合作无间。1938年,王尧臣与王禹卿在上海共同创办寅丰毛纺织厂。顺便说句题外话,沪上名嘴曹可凡的祖父曹启东乃王尧臣之东床,王尧臣是曹可凡的曾外祖父。又如,己故颜料巨商江阴人薛宝润之子薛佳生娶旅沪苏州富商周渭石之女为妻,並有妾二,分居靜安寺路庙弄及霞飞路1412弄5号。再如,新新公司总经理李泽²曾住静安寺路庙弄7号。李泽,广东中山县人。敌伪时期,李兼任伪上海市百货业同业公会理事长。1937年冬,国军撤离上海后,李泽先后聘请伊藤三木下丰为新新公司顾问,委办与敌军接洽事宜。抗战胜利后,李泽因通谋敌国及资敌罪被依法惩办。
图11:SHANGHAI′S TROUBLES(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 1933年7月7日[004 版])
图12:《新民晚报》(1952-4-6,第4版)报道:五反运动教育了房东,自动减低不合理租金
图13:淮海中路康绥公寓丁101-102号房租收据(范雪君)
静安寺路庙弄地处静安寺、愚园之间,相对静安寺路商业街来说,还是一块闹中取静的适宜居处。可到了夏季,窗户敞开时,不时传来周边小贩的叫卖声,噪音扰民,令人顿生烦恼。于是,庙弄某居民致函《北华捷报》社,反映小贩的噪音对他生活的妨害,对当地巡警的失职表示愤懑。次日,报社按该居民请求,刊登此信,伸张诉求(图11)。
从1952年一则报道中获悉,愚园路东庙弄20号的房租原先高达130单位(折合新人民币71.83元),后来房东经“五反”运动教育(图12),才减半收租65单位³(折合新人民币35.91元)。东庙弄20号房租就算减半收租,还比范雪君住的淮海中路康绥公寓租金高出五块多(图13)。到了文革时期,庙弄里那些大洋房的人家会有怎样的遭遇,众所周知,就不用多说了。
图14:1994年,西庙弄内流动小贩。秦兴培摄
图15:1994年,西庙弄内鸡蛋摊贩。秦兴培摄
图16:1994年,西庙弄内小商品市场。秦兴培摄
图17:1948年,静安寺庙弄及其周边航拍图
图18:1979年,静安寺庙弄及其周边航拍图
图19:2019年,静安寺庙弄及其周边航拍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趟去南京西路,我就喜欢从庙弄穿过去。到了八十年代,庙弄内个体摊位也极少,偶见几个流动小贩,还是一条挺安静的弄堂。可到了九十年代,在全民经商的大环境下,庙弄逐渐变成了小商品街,流动小贩更是随处可见(图14、15)。那里供应的各种专用鞋带就近50余种,如旅游鞋带、高帮鞋带、童鞋带、保暖鞋带等等。各类风衣系带也有近30种,扎头绳也不少于60种,大小规格的宽紧带约20种,还有多种色彩的襁褓带和粗细各异的纱线团等。在这条小商品街上(图16),不仅供应形形色色的绳带,还有30余家个体摊点,分别经营小百货、服装、小五金、土产杂品,以及一些修理项目。这里供应的“小不点”日用品达上千种,如缝衣针、揿钮、竹制绒线针、盐水瓶、橡皮塞和软木塞、铝锅或水壶盖提钮、晾衣竹木夹、板刷、撑衣杆(丫叉头)、旅行剪刀、指甲钳、水果刨刀、钢丝头箍、蛇皮袋和尼龙网袋、鸡毛毽子、卡通服饰贴花等等。庙弄里的摊头都是“前摊后家”(沿街住家门前设摊开店),每天清晨六点,摊主们就开门设摊,晚上八点才收摊关门,即便顾客因急需半夜敲门买货,店主也会开门照应之。
2004年9月29日,在庙弄旧址上由上海九百(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崇光百货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造的“销品茂”--久光百货城市广场闪亮揭幕,门牌号为南京西路1618号(一路要发,好彩头)。对照不同时期的天地图(图17、18、19)可看出,久光百货广场西侧边就是昔日庙弄主通道所在地,而静安寺步行街则是庙弄主通道西侧地块。如今,静安寺路庙弄已无迹可寻,但愿此图文能为庙弄留点记忆吧。
①:《申报》(1939-01-28,第15版)报道:福新面粉厂小麦被窃 探捕侦悉拘获二十人
②:《申报》(1946-01-30,第4版)报道:李泽被检举案
③:1952年以后,上海折实单位牌价回落,并稳定在5525元的水平上。比如,房租55.2单位,折合新人民币=55.2X0.5525=30.5元。上海一个“折实单位”规定为1斤标准米、1斤标准面、1尺龙头细布、1斤煤的前5天的平均价格。中国人民银行每天挂牌公布折实单位的价格,称为“折实牌价”。
欢迎光临!本号文字及部分近照均为原创。转载本号文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