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风物·不死草
柳州不死草的记载,比不死树的记载要晚了几百年。
《明一统志·柳州府·土产·不死草》:“郡产苴草。高一、二尺,状如茅。食之令人多寿,俗呼为不死草。夏月置于盘筵中,蚊蝇不近,物亦不速腐。”
《明一统志》是明英宗命李贤、彭时等撰写的官修地理总志,共九十卷,于天顺五年完成。李贤,字原德,河南邓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彭时,字纯道,江西安福人,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明一统志》有可能是最早记载柳州不死草的文献,后世的记载基本都是从这里出。
《珍异药品·不死草》:“出柳州,高一二尺,狀如茅。食之延年,可避蝇咬。夏月置盘餐中,食物不腐。”
《珍异药品》的作者是明朝的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对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茶酒烹调,鉴赏文物,无所不通。他家境富裕,在北京做过鸿胪寺等官,后隐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间。他还是明代戏曲家,创作有《玉簪记》及《节孝记》传奇各一本。另外还著有《雅尚斋诗草》、《芳芷楼词》、《牡丹花谱》、《兰谱》等。
明末的谈迁在《枣阳杂俎》也记载:“柳州产苴草,俗呼不死草。状如茅,高一、二尺,食之令人多寿。暑月置盘筵中,蝇蚊不近,物亦不速腐。《战国策》'楚人献不死药’即此。”谈迁把柳州的不死草抬高到等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不死药,确实是有点想当然了。
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浙江海宁人。参加过南明的抗清运动,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著述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枣林集》、《枣林诗集》、《北游录》、《西游录》、《国榷》等。
《古今图书集成·柳州府部·柳州府物产考·不死草》记载:“郡产苴草,高一、二尺,状如茅。食之令人多寿,俗呼为不死草。夏月置于盘筵中,蚊蝇不近,物亦不速腐。”这一段文字,简直就是完全照抄《大明一统志》上的文字。
《古今图书集成》有一万多卷,原是福建侯官人陈梦雷编辑的大型类书。雍正时又命蒋廷锡任总纂,重新整理完成。
清代赵学敏撰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不死草》:“《珍异药品》:出柳州,高一、二尺,状如茅。食之延年,暑时置盘中,食物不腐,并可辟蝇。”跟其他古籍对柳州不死草的记载大同小异,文字出入不大。
有人讲柳州的不死草,形状像茅草,高有二、三尺,开黄色的小花,折断挂门口或者放餐桌上,一年半载都不会蔫。也没懂讲的人是否真的见过不死草,但说的比古籍记载要详细一点,高有一米上下,而且会开黄色的小花。
柳州神秘的不死草,就像谜一样让人有无穷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