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壶

出去到邻街的古玩摊上闲逛,看到某摊前一堆人,就过去凑凑热闹。都在看一款长沙窑形制的壶,也不知是真是仿,搁平日里也就几十、几百元的价差。可今天围了一堆人,叽叽喳喳的争论,也是有缘由的吧。

  原来是壶身上三行题字惹的事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卖家说这是把“论语壶”,没几十万元都舍不得出手。还真有那么多人围着,看热闹的有,心动的也有;长见识的有,骂娘的也有。

  有人从右往左读这三行题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人从左往右读这三行题字:“人弘道非,道弘能人”。从右往左读的是引经据典,语出《论语·卫灵公》。真有这炙手可热的“论语壶”吗?这可够鉴宝专家与持宝达人们喝一壶的了。一笑,返家。

  遥想当年秦始皇恨透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挖坑烧火,要把包括《论语》在内的儒家经典与熟悉这些经典的人统统消灭掉。可《论语》正是因他这把火给烧出来的。因为烧得掉纸张与文字,却烧不掉人的记忆;烧得掉记载与著录,却烧不掉人的论说。正因为这把火,反倒把《论语》给整得“火”了起来。

  到汉武帝时,搞“独尊儒术”,就是要把孔夫子及其《论语》等经典给整“火”一把。此刻,孔子的后代孔安国整理出他记忆中的孔圣人,绘声绘色地编撰出那些孔圣人的言传身教,《论语》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世界中,这本书从此也“火”遍了全中国。汉代以来,但凡当年秦始皇想烧掉的所有事关孔夫子与《论语》的记忆载体,什么流传鲁国的古本,流传齐国的古本,还有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上发现的最古本;突然间都被发掘出来了,又逐渐地融汇在了一起,历朝历代都在形成新的“定本”。这些“真经”“伪经”,伴随着后来各种版本的混淆视听——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下子让孔夫子及其学说“火”了好几百年。

  到了唐代,人们学会烧制比较漂亮的陶瓷,包括正常烧成温度为1220℃左右的长沙窑。于是,唐人又把《论语》中那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烧成了釉下彩,一不小心整出一把“论语壶”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烧制这把“论语壶”,《论语》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当然,也可以预见,这条壶上釉下彩语录,如果确属真品,必然独具收藏价值。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一把火,和唐朝人在长沙窑的一把火,竟烧出了一本如今真是“火”了的《论语》以及“论语壶”。不得不承认,这些莫名其妙的历史故事,还真应了那把“论语壶”上的三行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

相关推荐